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0090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何佑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课题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学生:何佑纲 学号:20134344 班级:交运四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

2、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

3、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

4、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心理成长的过程,是长大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拥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同时能够正确的应对压力问题与情绪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展开。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行为培养的实现程度。初入大学,有些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环境、期待过高等问题,导致一时间无法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产生一些逃避行为,消极

5、应对压力,总是对他人、环境持有不满情绪,进而影响人际交往,出现孤独、厌学等不良反应。这时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让学生对环境、他人保持比较乐观的心理状态,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的改变。在此基础上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加快学生适应环境的进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有助于人格发展目标的事现。第二有助于大学生个体情商的发展。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指一个人调整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情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

6、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帮助个体主动适应环境,提升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行为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情商发展。情商高主要表现在能够尊重人,理解人,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能够有效的影响周围的人,客观理性地对待问题。这些人在面临问题或遇到困难时,除自己能够积极乐观的看待外,周围的同学也都愿意伸手帮助他;反之,如果心胸狭窄、好猜疑、争小利、过于重名重利、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朋友、人际关系紧张以至成绩下降、工作业绩差等。其三有助于大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大学阶段是青年智商、情商发展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培养

7、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状态,比如看待问题总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目标并适时调整落实,遇到困难和挫折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做到客观理性的分析,正确调节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新的认知与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具备这样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就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家对于李开复成长成才的故事应该都很熟悉了,其实他还有一段“不好”的成长经历:他在大一时因沉溺于桥牌等游戏中,以致成绩很差,亮起红灯,这是缺乏合理、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良好自控能力的表现,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学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时他对自己说:“如果这样下去

8、,之前 18年的努力太可惜了”,李开复对自己作出承诺,每个学期的成绩要 3.75 分,每天功课做完再去打桥牌。他大学最后 3 年的成绩比大一好了很多,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还没有这样的先例:第一名毕业的学生在大一时的成绩这么糟糕。这个事例说明,他在觉察到问题时(成绩亮红灯),能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做出正确决定(不能这样下去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很快的调节好自己,为自己明确一个奋斗的目标(对自己做出承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向目标迈进(兑现承诺,),在良好的自我调控与自我约束下,他取得了成功(第一名毕业)。想必看了前面的论述和例子,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代的转轮总是在

9、不停的前进,我们要不落于人后,就要时刻培养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培养自己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呢?我认为根据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一般发展规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把握:第一: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大学生从从自身、环境中获得对自我心理调控的全面、客观、理性的觉知,包括对自身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发展的纵向觉知、与他人、环境的横向比较等,同时了解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概念、重要性、构成要素、提升方法与实施方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自我学习与约束,了解认知、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的概念、内容、作用以及意义,目标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即目标的范围如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目标的概念、目

10、标的分类如学习目标、生活目标、事业目标、就业目标等。认知是一个相关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对自己与社会的认知,也包括对价值观、兴趣、能力(涵盖其他十项典型行为能力)等因素的认知以及相应的目标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对认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同时掌握自我认知、探索社会的方法,如“他人眼中的我”、我的自画像、校外勤工助学等;(在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导致上课迟到、旷课,最终出现挂科,休学甚至退学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现实环境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的根据现实环境调节目标,没有处理好兴趣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要对自我心理调控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让学生了解自我心理调控的重

11、要性与必要性,一方面对于个体身心健康、事业发展以及家庭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关系着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商发展与未来事业的成功。而对于每一个构成要素,其发展与完善不仅仅关系着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发展情况,也影响着整个大学阶段各项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调节过程”要素中,如果不能合理调节压力,控制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自身消极心理状态的存在,进而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及人际交往等,最终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甚至对未来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通过典型榜样的力量、反面案例等了解态度与认知管理的重要性,对待问题的态度与目标的管理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有重要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

12、环境氛围;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第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学生根据认识自我和重要性认知后,对自己现阶段的发展有一个明确、客观、理性的评价,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找到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起点,同时对自己的各个要素上的发展也有一个理性的定位分析。学

13、生可以通过人格培育测评系统或其他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获得目前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状况。第四:积极寻求各种能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学生要根据现阶段已有的条件,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具体方法与措施,这就需要从构成要素入手,通过个体的自觉与环境的促进作用共同推进,这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提升的重要一步。学会提升自己认知管理能力,乐观看待问题的方法技巧,如“贝克认知疗法”即认知产生了情绪和行为,“周哈里窗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促进协调整合的自我,“戴高帽”即让个体在群体中接受赞美,全面的了解自己,信念种入法等;学会根据社会现实调整目标,不能“一棵树上抱着死”

14、,让自己的目标融入到服务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实践中,在具体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或者校园文化中,不断调整、优化个人的目标。第五:行动落实。主要是大学生根据前面四个步骤,基本建立起对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理性认识,找到技巧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行动,例如可以通过多接触社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去提升行为水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提升“知”、“情”、“意”,在具体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明确目标以及合理调控情绪、压力的方式。在具体行动上需要学生自觉地行动,根据已经获得的认知情况,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这种社会接触、人际交往中逐步建立起正

15、确的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第六:反思总结完善。学生通过个人总结、互评、点评等方式对培养提升后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进行效果的评估反馈,并根据环境、个体现状不断调整、完善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在大学阶段,从这六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方面的实施与记录,直至学生毕业形成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大循环,而在各个学期中又可实行第四到第六步的内部小循环,从方式方法的学习、提升,具体实施,反馈完善中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互评、观察、点评等方式从行为和情绪方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概况,根据具体的结果调整提升方法与行动,最终实现个体认知管理的提升。举一个例子:A 和 B 是同班同学

16、,某天二人迎面走来,相互不打招呼,对于存在认知错误的 A 认为 B 是故意的,然后他就会思索是不是我得罪了他,进而会让自己在一段时间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在以后碰面也视而不见,一直保持着“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心态,进而会导致二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但或许当时 B 只是没有看见或者正在想其他的事情。如果 A 认为 B 是无意的,那么这就单纯只是一个事件,就不会存在任何导致问题出现的认知偏差。自我调控的含义、意义和培养方法我都一一介绍过了,相信大家对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认识相比之前已经更加深刻,我的只言片语也无法道尽所有,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它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还等着更多的人去赋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主动去探寻,去追求,去培养,去深化,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争当时代先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