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10015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明考纲纲要求知课课程标标准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丝织业生产技术进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家庭制瓷业冶金技术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人人使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木制耒

2、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 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曲辕犁 铁农具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运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丝绸之路”。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运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4)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表现有哪些?(1)原始社会:土地

3、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 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1.形成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

4、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 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 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 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特点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 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 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

5、不变的生产技术和 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影响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经济基础。(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其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2012浙江文综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团 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C【解析】由材料中的“殖至三百顷”“

6、资至百万”可以判断A项说法正确,排除A项;材料“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说明庄园自给自足,其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广泛,所以B、D两项说法正确,排除B、D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草市交易是唐宋出现的,宋朝兴盛发达,所以 C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2012淄博一模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 A.分散性 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 D.精耕细作C【解析】该民谚反映了古代人民看重农业生产,轻视商业,A、B、C、D四个选项都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但与题意相符的只有C项。正是因为农业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生活相对安定,所以人们看重农业而轻视商

7、业。 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2.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 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2012江苏历史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8、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信息的指向。从材料可以看出,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制造每一个器具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得生产具有专 业化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缺乏信息依托,故排除。2011汕尾调研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 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

9、的提高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012山东文综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 ,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C. D.命题走向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可得出家庭手工业发展,所以正确;“鬻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可看出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组合选择题的一般解法题型特点: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

10、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 ;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 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 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解题技法:解答时可采取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 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 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 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2012四川文综,节选发展农业需要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命题走向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时期内容备

11、备注 春秋 战战国牛耕、铁农铁农 具都江堰、郑郑国渠测测知二十四节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业农业秦汉汉耧车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选种、育秧提高产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 北朝翻车车齐齐民要术术隋唐筒车车、曲辕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耕作,弥补补耕牛的不足农农桑辑辑要元政府颁发颁发 的农业农业 指导导用书书十二气历历明清农农政全书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特点的表现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总结即可得出。根据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发展的特征,原因从经济、思想因素等方面作答。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答案】表

12、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从农耕文明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上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的表现及原因。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受封建思想束缚,闭关自守;其发展的后期,越来越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3、。一、选择题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 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 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惯 B.农业生产 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 2.晋书傅玄列传中说:“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BB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 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 转也。左右

14、系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 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 B.战国 C.汉代 D.唐朝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5.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 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 B. C. D.DCD二、非选择题6.阅

15、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元二年四月)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 害。”(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用于创土。)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