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608648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建筑文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inority architectural culture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所。建筑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筑和民间建筑,民族学重点研究的是民族民间建筑。民族民间建筑,尤其是住居建筑,是民族传统物质文化的根本,是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又对传播和保持这些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俗。建筑是时代的写照,是艺术、文化、科技高度集中的反映。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的综合性使其最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西部民族建筑特征:l空间的差异性l形式的同一性l时间的持续稳定性l构筑的集体性少数民族建筑文化部分民族的建筑形式:l 石筑住居

2、建筑l 木筑住居建筑苗族苗族吊脚楼按传统,祖宗圣灵的神龛要设在二楼的中柱脚。苗族人民认为吊脚楼里有祖先的圣灵日夜庇护,阖家方能兴旺发达,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楼的壁板用刨光的杉木板封锁。每间的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案。各间的房门均为独扇,唯有堂屋大门为两扇。大门上方,两头安装有两个门当木雕,门的另一头成牛角,富裕人家还要有龙凤浮雕,俗称为“打门锤”。藏族帐房碉房布达拉宫布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布日红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

3、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罗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雍布拉康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

4、西次日山顶。相传是雍仲本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傣族曼苏满寺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曼苏满寺在澜沧江东岸,座西朝东,从东到西,依次布置了寺门、引廊和佛殿。在佛殿东北侧有傣式佛塔,另一侧为戒堂。佛塔原在殿南,被戒堂遮档,后拆迁于现址,与戒堂、佛殿及寺门一起,构成一个极生动美丽的不对称均衡构图。寺门三间,屋顶两坡,中高边低,手法简单

5、而体形丰富。曼菲龙塔西双版纳曼菲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曼菲龙村。约17世纪中叶建,塔建在曼菲龙村后高约100米的小山顶上,是9塔组合而成的群塔,共同座落在圆形须弥座基座上,九塔也都是圆形。中央一塔最高,由三层逐层收小的须弥座组成塔身,塔顶似一覆置的长柄叭,以柄为刹,串金属相轮多重。塔刹高剌入天,与曼苏满塔相近;其余八塔形象与中塔相似,但只有中塔一半高。侗族鼓楼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纳西族丽江古城沿河而建的古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Thanks!Ten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