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8569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7、有志者事竟成。 名言名句生字 New Words澡 械 逆 玫 域zo 洗澡 澡盆 澡堂 xi 机械 器械 军械 n 逆流 逆风 叛逆 mi 玫瑰 玫红 y 地域 区域 领域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百思不得其解词组1、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 2、看得多了,不以为奇。司空见惯 3、某种少见情况,偏有类似

2、的出现,配成 一对儿。无独有偶 4、追究事情的根源。课文中指从细小的、 普遍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追根求源解释成语5、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 发展趋势。见微知著6、反复思考也无法理解。百思不得其解7、比喻对问题究根寻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学以致用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 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_的事情。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 。”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 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见微知著司空见惯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句

3、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 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 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 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 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 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 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 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人物发现现发现现 象不断发问发问反复实验实验找到真理人物发现现发现现 象不断发问发问反复实验实验找到真理谢皮罗 教授洗澡水的漩涡 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 抓住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和研究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化学家 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 会使花瓣变红是什

4、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进行许多实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 医生 儿子做梦时眼 珠转动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进行了反复的 观察实验 推断出凡睡者 眼珠转动时都 表示在做梦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 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 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 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 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 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 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返回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

5、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 写法相同: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 写解决问题。返回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 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 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 是不断的追问。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 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 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 题,不断发

6、问,不断解决疑问,追 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文中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 的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造者都是从细小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的。加上“差不多”体现了 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 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 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有所成就。使用“打破沙锅问到底 ”有什么妙处?“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 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 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 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

7、“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 ), 有所( ),有所( ),有所( )。先填词,然后说说从所填词语的排列 顺序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创造发明 成就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 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 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请举出这样的一些事例。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 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雷达蝙蝠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 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能发现真理。

8、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 不舍精神的人。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 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 头有什么联系?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 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道“ 见微知著”中的“微”“著”分别指什 么?“著”开头提出这样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 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 阐述开头的观点。科学发现的“偶然的机 遇”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

9、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 学们也都做“有准备的人”。返回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 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 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随堂练习词语小盘点 编造 破绽 强调 教训 驳倒 论证 权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侃侃而谈 成语意义 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 子。 破绽: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饶有趣味:饶:丰富,多;指很有趣味。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我” 时 老 师 的

10、故事。他是一个的人, 独特, 他用 方法,让我还有我 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六年级科学课怀特森先生很有个性教学方法出乎意料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1)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 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2)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 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3)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 猫的颅骨; (4)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5)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2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 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

11、动 ,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 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 处呢?快速默读课文,在书中找出 相应的语句。 (1)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 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 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 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 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 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 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 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 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 获取知识。“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 有独立

12、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 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 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 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 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 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 法,要敢于怀疑。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 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 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 要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 独立的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 ,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 程。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 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 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 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 就是在科学课上

13、不断质疑,不断思考, 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 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 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 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 疑的精神。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 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常识”,被一位名叫 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 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振动翅膀发声荣 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 普专项奖。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 发现翅膀不震动(或被剪下的双翅)的蜜蜂仍 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 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 ,需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 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能力和科学怀疑的精神。只有 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 探求真知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