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4606547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4、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PPT复习课件(精品专供)(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成果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课件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专题主旨 二、专题核心内容 三、教学思路和建议 四、专题小结教学分析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从现代化角度看从理论产生历程看从理论创新价值看一、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导语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二、核心内容核心内容依据价值来设定,而价值又具有延展性,它和课程内容和目标、学生有关,也

2、和时代、学术、生活等要素相关。 依据1: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依据2:学情依据3: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一)依据必修一专题 三专题 四必修二专题 三辛亥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政治建设的曲折历 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 代化 建设新阶段 “一国两制”的伟 大构想及其实践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基本脉络: 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 基本规律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三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三 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角度三大理论三大理论“是什么是什么” ” ?“怎么样怎么样 ”?史论结合、比较与分析评述、

3、收集史论结合、比较与分析评述、收集 整理资料、制作图表等整理资料、制作图表等先进思想理论推动社会进步先进思想理论推动社会进步单元总体思路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二)教学任务的分析三)教学建议三、教学思路和建议初中内容高中学习指导意见目标分解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认 再现自学 或 辨别复述 理解接受 图示 实践 活动分析 概括讨 论 对 话汇入工业文明 大潮的中国从 维新到革命,简 要介绍同盟会成 立和辛亥革命;民族复兴的新 道路简要介绍 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成立,从 北伐战争到红色 根据地建立;新中国的诞 生简要介绍 抗战后国共不 同主张和解放 战争胜利、新 中国成立。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标

4、志;知道十一届三中 全会内容和作用;知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提出、内涵及历史地 位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 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 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 要思想;了解邓小平理论 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的作用。认识毛泽东思想对 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认 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通过三民主义的发展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 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 主革命事业不懈 奋斗的精神; 通过毛泽东思想的形 成发展,体会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为民族解放、社 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 断探索、不

5、懈奋斗的 丰功伟绩。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中 的重大事件,感受邓小 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 ;学习伟人百折不挠、 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理 论形成发展历程形成发展原因指导实践 历史作用三 民 主 义毛泽东 思 想邓小平 理 论任务分析四、专题小结: 1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梳理单元 线索和提炼要点。思想创立者核心内容思想精髓历 史 地 位三民 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思想2引导学生比较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 索民族发展之路的历程和模式,归纳认识共性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点形成发展 成熟实践 效果民族 复兴 模式第一课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

6、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新了解孙中山新 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 景及其基本内容,认识新景及其基本内容,认识新 旧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在 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 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增强对增强对 国家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学习时要注意比较新新 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 , ,把握把握“ “新新” ”的涵义的涵义, ,认识其时代进步性认识其时代进步

7、性.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板块一 追忆中山先生小组分工,一组搜集孙中山先生的 生平资料;另一组搜集孙中山先生 的名言警句;第三组结合旧知,预习 新课,列表总结孙中山先生的丰功 伟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课时汇 报成果,发言时间为三分钟左右.学生活动 :课前 :课中 :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学生感受伟人 情怀,教师做简单评价.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 的伟大先 行者幼年时期志气不凡少年时期向往革命壮年时期实践理想晚年时期壮志未酬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 1911年

8、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 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维护民主共 和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 1924年改组国民党,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创建 黄埔军校;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板块二 走近三民主义阅读理解(解读明白基本内容 ) 合作探究(理解背景和作用) 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认识)三民主义及其发展1905年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 义 国民党一大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新三民主义阅读理解:材料一: (

9、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 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 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 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 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 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 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

10、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思考:1、同盟会政纲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如何 ?2、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三者的关系如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前提)(核心)(发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课标重点)内容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前提核心政治的 发展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争取实现 民族的独立。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 财富重新分配问题新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的指导

11、思想 (1)提出背景 A.孙中山接受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 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 主义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 族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权 主义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力 民生 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学生活动:列表比较新

12、 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学生活动:比较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新发展民族 主义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 族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 主义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 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 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民生 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 策突出反帝; 民族平等主张普遍 平等的民 权 关注工农 生活合作探究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 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

13、主义殆不可以须 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积重难返者,中 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 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必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 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 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 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如何评价?背景:(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6)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

14、研究而深入的研究(5)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代表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 济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性: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 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原因: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问题2: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 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材料三 :必须倾

15、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 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 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 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 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 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影视资料:孙中山走向共和中的讲话背景: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问题3: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 能用史实说明吗?1905191219111924中国同盟会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合作建立1913-192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各抒己见 从孙中山的理论发展和 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出哪 些认识?材料一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 其用,货物畅其流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 ,治国之大本也。,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 通商后于我,仿效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