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4606378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总复习资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精品专供)(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自主探究 考点突破合作探究 史论互证开放课堂 高考研习考点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轻巧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 外忧内患一个背景“战时”和“共产主义”两个特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四点内容战争胜利、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三个结果自主探究考点突破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2、思维升华新经济 政策的“新”及其实质表 现现实实 质质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开放 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 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生产力 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2、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3、轻巧识记斯大林模式两条 途径三 个 影 响四大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4、思维升华苏联(俄)在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1)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 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 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3)农业集体化:过度牺牲

3、了农民的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 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 了严重的饥荒。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5、理解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征及经验 教训 (1)形成:(2)特征: (3)经验教训: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1936年宪法的制定。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 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国家按计划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取得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 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为筹得工业化资金 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6、整体图示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林模式”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

4、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轻巧识记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一个 对象三次 改革四点 措施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扩大自主权、 改革经营管理制度、 承认市场调节、 实行政治“民主化”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2、思维升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A.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B.评价: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未从根本 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 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 (2)勃列日涅夫改革:A.领域政治、经济,工业改革为重点。B.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 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2、思维升

5、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3)戈尔巴乔夫改革: A.领域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 域; B.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 解体。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3、易误辨析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苏联的 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 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 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 社会主义制度。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 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4、通史链接二战后的苏联 政治、经济 、文化内容链链接点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两极格局由形成、发展到走向瓦解为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赫鲁

6、晓夫、勃 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不断对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 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苏 联文学艺术产生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二战后苏联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本国经 济,特别是重工业,使苏联综合国力增强的同 时,也奠定同美国在国际上竞争的基础,但长 期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国力下降,而苏联改革 均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成效不大,戈尔 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内外剧变,为苏联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社会 基础。4、通史链接二战后的苏联 政治、经济 、文化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合作探究史论互证问题一、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

7、实验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 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 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 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 ,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2面对现实 的实验 :新经济 政策 (1)一个勇敢的调整政策战时战时 共产主义义政策新经

8、济经济 政策农业农业 方面把农农民的余粮全部 收集到国家手中工业业 方面把大中小企业业收归归 国有商业业 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 由国家集中分配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 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 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实物配给制,商品通 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 会主义。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 制。 实行

9、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问题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实施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 历史条件下实行的,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列宁认为“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的方式,适应 了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使苏维埃俄国经济明显 好转,政权得到巩固。3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开创 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10、,即“斯大林模式”。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 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是对斯大林体 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史论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 渡 史料一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 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 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 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 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 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 活说明我们错了。”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年份 项目 1913年1920年

11、1925年 农业总产值(%)10067112 种植业(%)10064107 畜牧业(%)10072121 粮食(万吨)7.6504.5197.247 牛(万头)6.0605.2506.210 猪(万头)2.0901.7502.180史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 生产情况。 史证 (1)史料一反映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试图通 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结果引发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史料二反映 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联)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 发展,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苏俄(联)生产力的发 展。 (2)两则史料体现了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历程,

12、证明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 济政策的必要性、正确性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史论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的成效 史料 经过苏联人民艰苦奋战,苏联政府宣布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 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 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史证 史料充分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 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建起了独立的国民经 济体系。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史论二、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史料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漫画、图表。 史证 从漫画、图表史料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依靠行政手 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13、压制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 比例严重失调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问题三、二战后苏联历次经济改革的重点、结果 及存在的问题改革者 重点结结果问题问题赫鲁鲁 晓晓夫勃列 日涅夫戈尔 巴乔乔夫农业重工业经济领域 向政治领域经济有 所增长成为超 级大国苏联剧变并 最终解体没有突破斯大 林模式对原有经济 体制的修补放弃了马克思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史论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史料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 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 19541960年,

14、先后开垦4 000多万公顷荒 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 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 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 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 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史证 史料反映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措施即开垦荒地、扩 大产粮区。画线部分表明由于经营管理落后,耕作 方式简单粗放,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没有彻底解 决粮食问题 。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史论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史料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史证

15、 本史料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 、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第一步:粗读材料一 由于余粮收 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 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 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 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 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 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 ,想换些盐,却不愿意 要卢布。读史三步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 史 料 研 习材料一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物资严重匮乏。 开放课堂高考研习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第一步:粗读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

16、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读史三步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 史 料 研 习材料二主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第一步:粗读材料三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 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 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 种色色的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 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 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 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 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 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 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 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 张了。读史三步曲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 史 料 研 习材料三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 结结束放映返回导导航页页第二步:细读材料一 由于余 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 收归国有,市场上什 么东西都没有,苏维 埃纸币快速贬值。瞿 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 火车上,看到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