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6026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三 内容概括与分析内容概括与分析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并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从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全国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考查形式。答题时,要做好下面四个步骤:1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遗漏。题题干中常出现现的词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顺序都要认认真思考;是选选“是”还还是选选“非”,切勿马马虎。2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要弄清文本的局部之间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中心意思。3研究选项,比对文本。由题题及文,锁锁定区间间;题题文观观照,细节细节

2、比对对。注意选项选项对对原文的转转述过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的本质变质变 化。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比对对:角度题文比对的具体内容比对目的人事关系分清主次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及不同结果。以防人事错位时事关系厘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明确诸事的先后次序。以防时序颠倒地事关系比对选项 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以防地点错误关键词语准确把握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弄清其内容、观点或态度。以防曲解原意添加内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原材料中本无的内容。以防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因果关系比对原因、结果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以防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文见本专题考点二“

3、例4”),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项是( )选项比对文本相关内容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 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4、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 弃恶从善。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

5、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比对对:_【解析】 C项表述为“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而原文的相关表述为“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意思应为“将盗贼余党迁往异地的不是赵憙,而是皇上”。经过比对可知,C项表述错误。【答案】 C4识破陷阱,准确判断在史传类传类 文言文阅读阅读 的命题题中,命题题者常在人物、事件、内容、中心等方面设设置误误区。选项A 许许将初至北境,尽灭灭契丹威风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让代州,

6、蓄意挑衅。他坚坚决予以反击击,使对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比对对:_【答案】 A项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取代岁岁聘使前往代州”错误错误 ,文中有“及至北境”的表述,许许将是到契丹境内与之谈谈判。“使对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错误 ,原文没有提到这这一信息。3阅读阅读 下面的原文与选项选项 ,认认真比对对,看选项选项 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误。原文 (2017天津卷)(王充)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

7、不进,亦不怀恨。选项B 王充幼年时时恭顺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责备 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欢结 交杰出高雅的朋友。比对对:_【答案】 B曲解文意。选选文第二段中说说“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图在社会上出名”。选项选项 中说说“他追求好名声”,显显然是错误错误 的。【参考译文】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

8、,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原文 (2016山东高考卷)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

9、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选项B 晏子认为认为 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过时 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们的节俭风节俭风 尚。比对对:_【答案】 曲解文义义。原文中晏子说说效法圣贤贤之王的节俭节俭 ,不效法他们们的服饰饰,并且举举例说说明服饰饰用来修敬和御寒,不必要华华美,所以最后说说“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意思是“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饰,不效法他们们服饰宫饰宫 室的形制”,选项选项说说“取法已过时过时 的古圣王制度”,把关键词键词

10、“制”的意思理解错错了,说说成“制度”。故B项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参考译文】 效法古代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圣贤之王穿的衣服,居住在圣贤之王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招致诸侯。诚心地爱护人民,坚决地推行善事,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向他们的道义,如果他们的衣服节俭人民大众也会喜欢他们。帽子足够用来培养恭敬,不必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不必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的装饰不要精雕细刻。古代曾有居住在用柴薪搭建巢穴(的君王)不厌恶人,只施惠而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庄重恭敬。衣服的轻重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明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湿,不能上来;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绘上纹饰,木建筑物不加镂刻,这是向百姓显示懂得节俭。等到他们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培养恭敬的限度,宫室的华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使用钱财非常浪费,这是与民结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未必能治理好,或许还是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