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640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n西方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吴志宏,黄崴,陈孝彬;孙绵涛)n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当代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n教管思想发展史对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启示和借鉴n结语n参考文献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n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集权制和分权制n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管理思想n 教育由国家管理n 教育是理想国家的一部分,有必要精心设计一套教育制度n 重视教材的选择;重视教育者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n昆体良的教育管理思想n 教师:德才兼备的人当教师(德行,学识,爱护学生,掌握教学艺术)n 教学管理:专业教育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n 学生管理:劳逸结合,通过

2、游戏消除疲劳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教育n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n代表人物:n维多利诺:教育过程适应儿童天性和个别差异;倡导自由教育,主张n 学生自治(“快乐之家”)n蒙田: 教育尊重儿童天性,把学生发展作为最高目标n拉伯雷: 儿童的生活原则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学校应根n 据这一原则安排儿童的各种学习活动中世纪和资本主义初期:人才辈出n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n斯宾塞的教育管理思想n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n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夸美纽斯(捷克)的教育管理思想n n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n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母育学校,国语学校,高等学校,大学 )n学年制和学日

3、制n班级授课制n考试制度n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的人员组成,校长的管理职责)n学校纪律(“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斯宾塞(英)的教育管理思想n学校课程设置应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的兴起相应的发生 变化,核心课程让位于科学课程;n在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科学课程最有价值,最能对学 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直接发生作用(减少古典语言等不实 用课程,增加数理化、天文、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赫尔巴特(德)的儿童管理思想n主张教育心理学化,期望以此把教育学引向科学的轨道( 教育心理学化、科学化);n培养儿童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倡发展儿童兴趣,主 动学习;n认为儿童是顽劣的,要求学校必须严加管束杜威及其实

4、验学校的管理实践n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n看重学校管理工作,认为它是学校工作三大主题(教材、教学方法和 管理)之一;n学校的一切教育和管理工作,应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积极主动的 学习和发展n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教材应紧密结合儿童的 经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时期:新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n新教育运动教育思想n 学校设置:多建在风景宜人的乡村或市郊,并采用寄宿制;n 教学管理:学校不硬性规定课程,课程设置力求切合现实需要,不强n 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n 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富有弹性,着重 培养学生兴趣、能力

5、和探索精神n n 学生管理:尊重儿童,学校应是儿童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n新教育运动实践:雷迪(英)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利茨(德)的乡村寄宿学校 n 德穆林(法)的罗歇斯学校教育的科学管理思想 (20世纪初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n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n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n 核心思想:提倡一种高度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n 科学管理的原则在教育管理演变成严格的制度要求:明确的领导层 级,详细的教学的工作准则,对学生成绩的严格测试,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 等教育的民主管理思想 (20世纪三十年代至四五十年代)n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n代表人物:梅奥,罗特

6、利斯伯格n核心思想:提倡在管理过程中信任教师,信任学生,尽可能地给教师一定n 的教学自主权;n 尽可能倡导学生的自主管理、自立和自我负责,以培养学生 n 完整而独立的人格。n 行为科学:凸显工具理性色彩的教育管理思想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n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n 巴纳德最早运用科学行为方法研究组织问题,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 平衡的社会系统n西蒙的决策理论n 重点阐述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作了深刻分析n领导行为理论n激励理论n 激发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典型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教育管理思想n主观主义n代表人物:格林菲尔德、

7、霍金森n思想:组织是人为适应社会自行创建的产物;组织目标反映人的意志、权利 和价值;组织结构是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产物;教育管理面对的不仅是事实 问题,更重要是价值问题n批判论n代表人物:福斯特、贝茨n思想:教育管理不止考虑学校的科层制问题,更要考虑民主化问题n女权主义n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女性特点,如善于支持、非武断、充满感情 色彩、关心他人和善于表达等学校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n全面质量管理思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n具体对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 n 教育服务意识有明显提高n 把质量控制的过程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n 常规制度标准化n 动员全体教

8、职工参与学校的质量管理n 强调学校的持续改进,发展规划和员工的培训n 构建一种以质量取胜的学校文化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思想n思想来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事务(彼得.胜吉)n具体对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n n 要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拥有一个共同愿望,即大家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n 努力在学校营造学习氛围n 学校领导层面要要带头学习,把它看做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工作的负担n 注重群体智商,给每个教职员工以最大的信任n 注重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n 促进校际交流,如可通过与高校、与同级学校、与社区和家长建立学术或n 行动联系的方式,实现学校组织与外部知识之间的互动和整合塑造道德领导:以共同价值治校的教育管

9、理思想n思想来源: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萨乔万尼)n对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n 甄别和澄清作为共同体的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n 先信奉,再领导(树立目的进行领导,目的是大家共享的,目的包含技术和文化要 素,如价值观、信仰和承诺等 )n 创造一种向上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建立在内在的激励机制之上的n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献身精神的团队(团队精神)n 领导角色的重新定位(有价值的领导行为,努力把每一个员工培养成各自范围的领 导者)以效能提高为宗旨的教育管理思想n思想来源: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科尔曼报告(报告结论:家庭背景对学习 成就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学校的差异对学生成绩影响不大)n具体的提高

10、学校效能的教育管理措施:n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n 关心学生发展,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值,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在品行上也能 得到提高n 关心教学,注重改进教育学习质量n 建立一种和谐、整洁、组织有序的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感到安心、安全,教 师感到快乐、幸福,有成感,有归属感n 与社区、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有较强的社区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家长 也能对学校工作给予支持,乐于参加校务活动教育管理理论发展(黄崴)n古典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和韦伯 的科层管理n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n教育管理科学理论(推崇逻辑实证主

11、义和行为科学,理性为本)n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潮(后现代、女权主义和批判教育管理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陈孝彬)n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n 行政学、法学理论流派(最早提出施泰因)n “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泰勒)n 科层管理理论流派(韦伯)n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派(梅奥 “霍桑试验”提出的人际关系说是其 前身)n系统理论流派(德莫克里特)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孙绵涛)n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思想(泰勒、西蒙、赫尔平)n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思想(霍桑)n自然连贯主义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n 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n

12、教学管理形式: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n 教师管理制度:学术上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n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n 关于学制与学年的设想(行政建制办学,“小成”“大成”)n 关于教育管理的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教学安排多样化等)n 关于教师管理(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还必须教学有方)n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n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现有效的管理n 荀子:制度、法令对管理的重要影响n 墨家:倡导天下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的人际关系原则n 道家:崇尚“ 自然”“ 无为”的管理原则n 法家:采取“信赏必罚”的方法,以达到人安其守的目的

13、;重视法制教育n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鼎盛时期)n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教n 教育管理体制: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政府机构国子监n 教学管理制度化、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n 教学过程:小学(8-15岁)和大学(15岁以上)n 德育过程:道德思想灌输和道德思想训练结合起来n 教学管理:严立课程,循序渐进n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n 教学上:研习儒家经典为主, 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和集中 讲解相结合的方法;n 管理上:书院带有自治色彩,表现在经费管理、管理自主、办学 方针自立和课程设置自定等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14、n 20世纪初,在行政决策机关和具体执行的学校之间增加一个中间环节监 督机制,视学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宗旨正大,申明教育原理”,二 是精通外语及其各种科学n n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n 招生范围的扩大:符合条件者,不受门第出身限制n 学校正式录取前,需对考生进行入学考试和入校甄别n 部分新式学堂设在职培训课程n 实行担保人制度(出于学业和经济的考虑)n 学生分配制度n 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思想n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核心:民主和法制)n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n 提倡教育立法n 反对专制式学校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 n 学生管理:蔡元培历来主张学生自治n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n 每办一所学校,必先建立学校董事会(陶认为这是管理学校的最好组形 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