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539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给每人发 1000 元”的深度思考2009 年 01 月 21 日 07:40 证券日报 【大 中 小】 【打印】1977 年2007 年中国 GDP 及国家财政收入数据一览(上接 A1 版)其次,“给每人发 1000 元”体现了社会公平。有人可能会说,全国每人都发 1000 元,富人穷人都发,富人搭了“便车”。其实,作为一种收入的调节方式,这不同于以往的“大锅饭”。因为,从财政组织收入的主体税收而言,富人多承担,而从分配而言,大家都一样,这就体现了公平。从理论上讲,比较理性的社会政策也应当是不加区分地对待每个人,而不是特别地追求让社会中某一个群体单独受益。我们知道,中国国情的一大特点是

2、发展不平衡,东西南北、城乡工农之间差距巨大(图四)。仅以弱势群体的确定来看,就无法划出一根合理的杠杠。特别是,凡是有行政审批的地方,就成为诞生腐败的土壤。为了避免上千万人甚至上亿人的收入核准和审批的巨大麻烦,不分贫富每人发 1000 元则更好,通过消费边际效应递减的办法,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第三,“给每人发 1000 元”可以惠及全社会各阶层、各地区,特别是对破解我国“三农”难题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有 9.49 亿农民人口(按户籍管理计算),2007 年平均年收入为 4140 元,而一般的农民家庭平均有 4 口人,一个家庭年均收入为 1.656 万元。如果一个农业家庭可以得到 4000 元,那

3、么将占到他们年收入的 24.2%。另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08 年中国的“绝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 786 元,“相对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 786-1067 元。而截至 2007 年底,人均年收入低于 1067 元的农村人口共有 4320 万人。显然,4000 元对这些家庭来说,更是举足轻重,许多家庭借此可以直接脱贫。第四,直接“给每人发 1000 元”比减税等方式更公平、公正,且立竿见影。有关专家指出,减税当然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减税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消费,也不能直接平衡贫富差距。一方面,目前我国个税只占总税收的 6%,而且实行新的个税起征点后,全国大约只有30%的人需缴个税,个税的调节功能微

4、乎其微。另一方面,我国内地大部分税收来自消费和流通环节。这些环节的减税固然能对企业起到“放水养鱼”的作用,但减税部分能否直接转变为物价下降和工资上涨,在当今消费者普遍弱势和劳工相对于资本普遍弱势的情况下,情形并不乐观。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等国家为刺激消费不是常采取减税措施吗?要知道,由于税制和税基不同,美国退税可以保证大部分国民公平地得到现金收入,而中国退税则只能使大企业和高收入人群增加收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给每人发 1000 元”无疑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认为,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那样向百姓派发“红包”,则说明我国社会利益分配改革的历史出现了“拐点”,向现代、发达、文明

5、的社会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从“取富于民”到“藏富于民”,是一种历史进步;从“藏富于民”再到“还富于民”,更是一种现代进步。“给每人发 1000 元”可以彰显“还富于民”的民本思想,增强人民凝聚力。因此“还富于民”的民主建言值得高度重视除却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我们认为,“给每人发 1000 元”还可彰显“还富于民”的民本思想,增强人民凝聚力。我们知道,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图五)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尴尬的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 GDP 增长 11.4%,财政收入达 51321.78 亿元,同比增长32.4,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 1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6、15.4%。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 12.2%,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 9.5%(图一)。显然,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过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增长速度又要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广大百姓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受益者的过程中效果不够直接明显。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专家指出,“取富于民”是过去式,“藏富于民”乃现在式,“还富于民”为将来式。丰裕社会,都应该走过这样的财税“三步曲”。可以说,从“取富于民”到“藏富于民”,是一种历史进步;从“藏富于民”再到“还富于民”,更是一种现代进步。要知道,政府是为国民而设立的,它不过是代为百姓打理管理公共事务而已。从国家伦理角度讲,

7、经济发展的成果理应让公众分享。这体现了社会公正,体现了国家正义。无论是国企利润、税收收入还是其他调控性收入,在宪法“国家财产和收入全民所有”的定性下,都理应由全国人民共同分享。特别是,财政盈余更高效地回馈国民,更大幅度地增进国民福祉,既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效率的最佳标尺。值得欣喜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再次强调要“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指出:“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

8、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温总理还表示,“我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我们认为,“给每人发 1000 元”并非权宜之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正视这一看似普通、实则意义重大的民主建言,通过制度建构来缩小收入差距,消除贫富差距,彰显“还富于民”的民本思想,积极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已是时不我待。如果我们还停留于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等漂亮数据的喜悦之中,而看不到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长此下去,就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给每人发 1000 元”民主建言大讨论的大背景是中国经

9、济的发展速度必须要快一点。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其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的速度要快一点,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要抓住机遇。从人口学角度看,当前中国也必须争取机会快速发展经济。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是人口多,目前每年要安排 2000 多万人就业,更为突出的是每年有 596 万人进入老年行列,到2020 年,我国将有老龄人口 2.34 亿人,届时老龄人口将占总人数的 17%,也就是说,每 5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趁着年轻大干快上是中国最科学合理和负责任的战略选择,白发浪潮迫使我们必须要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的中国完全具备经济发展更快一点的条件。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快速发展,

10、预计 2008 年我国 GDP 达 28 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 6 万亿元,我们还有 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余额、近 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粮食生产前所未有地连续 5 年获得丰收。同时,我们有 9.5 亿适龄劳动力人口、13.75 亿人口的内需市场、2.55 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特别是,世界金融动荡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基础原材料价格深度回落。这些基础条件都给中国快速发展带来了机会。我们不应惧怕一般的通货膨胀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作为证券日报,深入探讨“给每人发 1000 元”这项民主建言,还有利于实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对资本市场基本面构成有力的

11、支撑。而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又会反过来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分析,我们认为,“给每人发1000 元”这项一举多得的民主建言,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当然,给中国 13 亿人口每人发 1000 元的主张不是教条的。如果说每人发 1000 元不行,那么每人发 500 元可以吗?300 元也可以啊!同时,是发钱,还是发购物券,这也是可以探讨的问题。还有,通过什么程序启动给每人发钱的动议,这也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但不论怎么样,给中国国民所有的人发钱,这是一个正确的取向。“盼望每人 1000 元早一点真正发下来,让消费这驾马车奔跑起来,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列车滚滚向前!”广大读者的积极反响和证券日报民主建言大讨论的阵阵呼声,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印迹。作者简介谢镇江,党员,现任证券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1978 年起从事新闻出版业,曾经先后 5 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财经、产经新闻报道,是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亮,党员,现任证券日报社编委。1986 年起从事产经、财经报道,多篇作品获中国产业新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直属报刊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曾担任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评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