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表的填列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666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税申报表的填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申报表的填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无出口业务)第 1 栏填写本期的销售额,也就是所有销项发票的不含税金额合计第栏等于第栏第栏填写所有销项税额第栏不要填写,等下个月报税时再填写月份认证发票的税额合计第栏等于第栏第栏填写上月的末交增值税第栏等于第栏第栏等于第栏第栏等于其余的就不用填了二附表二的填写:第栏填写本月开票份数,开票的不含税金额和税额,第栏等于第栏,第栏等于第栏如果是网上申报的话,应该就有电子申报软件,电子申报软件时在可以自动生成这些报表的不过有些要自己填上去的,然后将这些报表从电子申报软件里导到网上申报里就好了然后在网上申报上打印出来就好了。(责任编辑:苏苏)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各类企业所得税纳

2、税申报表及其填写方法如下: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 类)税款所属期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纳税人识别号: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纳税人名称: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行次项 目本期金额 累计金额1一、据实预缴2营业收人3营业成本4利润总额5税率(25)6应纳所得税额(4 行5 行)7减免所得税额8实际已缴所得税额9应补(退)的所得税额(6 行-7 行-8 行)10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1l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11 行12 或 11 行4)13税率(25)14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

3、12 行 x13 行)15三、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16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17总分机构纳税人18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9 行或 l4 行或 l6 行25)19总机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的所得税额(9 行或 l4 行或 l6行25)20构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9 行或 l4 行或 l6 行50)21分支分配比例22机构分配的所得税额(20 行21 行)谨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纳税人公章: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经

4、办人:会计主管: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受理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代理申报日期: 年 月 日受理日期: 年 月 日填表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 1 月 1 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 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

5、全称。三、各列的填报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 2 行至第 9 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 1 月 l 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 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 9 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 11 行至第 14 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 l6 行:填报表内第 11 行至第 l4 行、第 16 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 El 至最后一日。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

6、分为第 1 行至第 16 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 2 行至第 9 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 11 至 14 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 16 行。2.第二部分为第 17 行至第 22 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 l8 至 20 行;分支机构填报第 20 至 22 行。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 2 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2.第 3 行“营业成本

7、”: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3.第 4 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4.第 5 行“税率(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 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5.第 6 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 6 行:第 4 行第 5 行,且第 6 行0。6.第 7 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

8、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第 7 行第 6 行。7.第 8 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8.第 9 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 9 行=第6 行一第 7 行一第 8 行,且第 9 行0 时,填 0,“本期金额“列不填。9.第 ll 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10.第 l2 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

9、企业:第 l2 行=第 11 行l4按月预缴企业:第 l2 行=第 11 行l1211.第 l3 行“税率(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 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12.第 l4 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 l4 行=第 12 行 X 第13 行13.第 l6 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14.第 l8 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 116 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

10、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9 行 X 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 25(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l4 行 X 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 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16 行 X 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 2515.第 l9 行“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 116 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9 行 X 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 25(2)按上

11、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14 行 X 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 25(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16 行 X 中央财政集中分配税款的预缴比例 2516.第 20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 116 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1)据实预缴的;r-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9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 50(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14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 50

12、(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第 16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比例 50(分支机构本行填报总机构申报的第 20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17.第 21 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18.第 22 行“分配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分支机构依据当期总机构申报表中第 20 行“分支机构分摊的所得税额”本表第 21 行“分配比例”的数额。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 类)税款所属期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纳税人识别号: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纳税人名称: 金

13、额单位:人民币(列至角分)项 目行次累计金额按收入总收入总额1额核定应纳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2应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1 行2 行)3纳按成本费成本费用总额4税所用核定应纳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5得额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4 行(1-5 行)5 行6的计经费支出总额7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8按经费支出换算应纳换算的收入额7 行(1-8 行)9算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8 行9 行)10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税率(25)11应纳所得税额(3 行ll 行或 6 行ll 行或10 行11 行)12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减免所得税额13应补(退)所得税已预缴所得税额14额的计算应补(退)所得税

14、额(12 行l3 行l4 行)15谨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纳税人公章: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经办人:会计主管: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受理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代理申报日期: 年 月 日受理日期: 年 月 日填表说明:一、本表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包括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税额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包括依法被税务机关指定的扣缴义务人。其中: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按收入总额核定、

15、按成本费用核定、按经费支出换算分别填写。二、本表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 1 月 1 日至所属季(月)度最后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 位)。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1第 l 行“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2第 2 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3第 3

16、 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 l 行“收入总额”X 第 2 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4第 4 行“成本费用总额”: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5第 5 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6第 6 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 4 行“成本费用总额”(1第 5 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 5 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7第 7 行“经费支出总额”:按照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报累计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金额。8第 8 行“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9第 9 行“换算的收入额”:填报计算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