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35678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课程- PowerPoint 演示文稿(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讲:绪论 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的发展阶段语用学的分支领域 第二讲:言语行为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的意义1、打破真值判断的局限2、深化了言语交际,交际的基本单位 是言语行为,语言就是施为。3、开创了研究话语功能模式来使用规 律研究的新路子。 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一)、叙述句constatives和施为句 performatives之分说1、叙述句:揭述事物状态或陈述某事实,有真 假之分 2、施为句:以言行事 后期取消二分理论,提出统一的言语行为理论 。(二)、言语行为三分说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分成三个层面的构成行为 :1、指事行为:the locutionary act (1

2、)含义: 即说出某事the act of“saying something” (2)构成: A. 发声行为phonetic act: 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 B. 发音行为phatic act 发出语言表达式,借助发声行为,发出符合某种语言 的语音、语法的表达式,包含词汇、语法和语调。 C. 表意行为rhetic act 说出有意义的句子。 2、施事行为 the illocutionary act在说出某事中存在的行为,存在一定的语力force 。公式:In saying X I was doing Y Y是存在式包含在X之中的行为。如:在说“我明天来”中我做了一个许诺。 3、成事行为 the

3、perlocutionary act在听话人、说话人或其它人的思想、感情、 行动上产生的影响。公式:By saying X I did Y。 或修改成:By saying X and doing Y,I did Z。通过说X并实施Y而产生效果Z。如: 通过说“我明天来”作出一个许诺,我使我的朋友们放心。 三种行为的关系:是一个整体,施事行为实施的同时 也包含了指事行为的完成。评价: (三)施事行为的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 对事实或价值作出裁决,如: Convict assess,value diagnose analyse 。2、行使型:exercitives: 行便权力、权

4、利或施加影响。 Appoint order command claim,arge, dedicate。3、承诺型commissives 说话人对一定行为承担义务 promise,purpose,swear,bet,guarantee。 4、行为型:Behabitives 对别人过去和当前的行为、命运表明态度,范围较 宽。 如:表道歉:apologize,感谢thank,同情 sympathize,态度dont mind,问候welcome,希望 bless。 5、阐释型expositive 阐述观点,引导争论,说明用法和范围。deny, affirm,state。评价:searle认为缺乏 统

5、一的分类标准。 三、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简评searle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一)对言语行为的抽像切分 修改Austin的三分说,形成四分,其中心是施事 行为。 1、发话行为utterance act说出单词、句子的行为。 2、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 通过指称rcferring和表述predicating来形成命题。 3、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4、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命题内容与施事之力可以分离,同一命题内容在不同的 语境里具有不同的施为之力。如: a. 山姆经常吸烟。(断言) b. 山姆经常吸烟吗?(提问) c. 山姆,你要

6、经常吸烟。(命令、建议) d. 愿山姆经常吸烟。(祝愿) 命题都是“山姆(指称)吸烟(表述)” 一句话的施为之力可通过词序、重读、语调、标点符号 、语气等手段来表明,称为功能指示装置。 讲出一个命题内容必定能实施一个行为,但并非的言语 行为都要通过命题内容来实施。如:“Hello”,“My God”。 (二)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1、规则的两种类型:调节性规则(或制约规则)regulative rules:调 节独立存在于规则之外的行为,如礼仪规则、 交通规则。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遵守构成规则本 身就产生了某种行为,违反了规则行动便不存 在。 2、言语行为的四大构成规则

7、一个言语行为均由四大构成规则构成 (1)命题内容规则,propositional content rule 涉及言语行为所表达的命题。 (2)预备规则preparatory rule 涉及一个言语行为合适地实施的前提条件成先决条件 ,准备性条件。 (3)真诚规则sincerity rule 涉及说话人实施言语行为的真正状况 (4)本质规则essential rule 是一个言语行为的意图实质。 4个规则可应用到全部的具体言语行为类型之中。 (见索振羽P167,何北熊P101)(三)对言语行为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1)行为目的 即一个行为的意图实质,与本质条件一致(2)词语与世界之间的适从

8、方向(3)表达的心理状态 与真诚规则一致2、类别:五大类:(1)断言行为Assertives 目的:对某种情况的真实性作出承诺。适从向:话语适应于客观现实心理状态:相信。Assert,state,swear,quess(2)指令类行为Directives目的:说话人试图要听话人做某事 适从向:现实世界运动词语心理状态:愿望want动词:命令、请求、建议、提醒、劝告、邀请 、嘱咐。包括Austin列入的行为类和行使类。命题内容:听话人实施某个未来行为。(3)承诺行为commissives目的:说话人对将要实施的某种行为承担义务 。适从句:现实适应词语。真诚条件:意图intention命题内容:说

9、话人将要实施某种行为。 动词:许诺、提供、拒绝、答谢、发誓、保证、计划 (4)表态行为Expressives目的:对命题内容中所表明的某种事态表达说话 人的某种心理状态。适从句:无。命题内容:说话人或听话人有某特性动词:道歉、感谢、恭维、祝贺、问候、吊唁、 欢迎、哀悼。(5)宣告行为Declarations目的:使客观事实与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一致。适从句:现实适从话语真诚条件:零动词:安排、命令、宣告、公布。附类:阐述性宣告representative declaration,有 断言类特征,要真实地作出判断,又要作出裁决 。如球场裁判、法官判决等。 评价:(四)间接言语行为1、定义: “通过实

10、施另一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实施某一施事 行为,后者叫首要施事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前 者叫次要施事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又叫字面 语力。2、分类: 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 可以立即推导出的间接言语行为,习语论。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靠推理才能理解的间接言语 行为。3、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条件: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背 景知识,思维推理能力。步骤:索振羽180。四、汉语具体言语行为类型的描写 :(一)使役性言语行为: 酷示语、辅助语、核心行为语、语用规 律、有效调控。(二)道歉言语行为 显性道歉

11、词语、道歉事实陈述、道歉辅 助语、称呼语。第三讲:指示语一、指示语的含义:是其所指或意义需要特定的交际语境来确 定的词语和语法范畴。如:时、空、人称等 。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二、指示语的特点:1、说话人参照: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性词语。 比勒(Buhlerk)指示场理论“我”-“这里”-“现在” 主体定位系统。中枢人物:说话人;中枢时间:说话时 间;中枢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所处位置;话语中枢:一 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社交中枢:说话人相 对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有些指示语以说话人以外的参加者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如:家宅、活动组织等。“Party” 2、指示语的先用作用及指示的不可替代

12、性(以非指示代 指示)三、指示词语的用法:1、手势型用法 即与身体语言一起使用,要理解指示的意义必 须要知道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使用了什么 样的 身体语言。如:“把钢琴放在这里”。“不,不是 这里,而是这里”。 理解完全依靠原来的真实交际情景2、象征型用法理解无需重现交际的真实情景,而往往只是 包括交际发生人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 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如: 今年我们无法与海外旅游。 这个城市很拥挤。四、指示用法与非指示用法 的区别指示用法只是一些词语在某些情况下所表现出来 的语用功能,这些词语还有非指示性的用法。如:文内 照应、泛指等。 文内照应: 王涓在学习英语,他希望去英国留学。 泛指

13、:所指不在语境中也不在语篇中,有的只有起 强势作用,如“打他个痛快”。 什么树开什么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另:别人在忙着呢(指自己)五、人称指示需要以说话人情景来确定涉及对象的词语或表达式。 1、成员 a. 我、你、他、咱、它、她、咱们、自己、自个儿、 人家、大家、彼此、大伙儿。 b. 指示代词:各、某、本、别、这、那+人或称谓。 c. 名词短语作指示: 例:“大家在忙呢”。我在忙呢。他在忙呢。 “人家”的指示对象:我、他、你 “大家”的包括与排除式:卫生靠大家 “彼此”: “别人”:别人不做要我做。 1、人称指示的变数用法人称指示存在单数与复数形式,在使用中可 以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

14、,也可用复数形 式表示单数意义。包括:我、你、他、她、 它。(1)单数形式表复数定义 :a. 第一人称: 走,咱今晚看电影去(咱们) 还我河山(我们) 你大国敢不仁,我小国敢不义!(你们、我 们) 今后七年,我花300亿美元引进210项重大技 术项目(我们)。(陈治安P28) 我外交部,我后方基地。指说话人所在一方 。(正规场合,存在对立双方) 、出现的语用条件: 、语用功能: b. 第二人称: 你班上多少人。(你们)两者可替换。 c、第三人称: 这两个男女却放他不得。(他们)(徐阳春 p58)(2)复数人称形式表单数定义:a. 第一人称: 咱们是个计算机盲,不会拔弄那玩意儿。(我) 上次我们

15、讲了语言的起源,今天接着讲语言的发展 。 在文学中,我们提出(我)谦虚 我们抽烟,不小心把被子烧着了。(我) 我们那口子(我)。、语用功能:平等功能:从权势地位向平等地位下移,向亲密 靠拢,缩短心理距离,让听话人在情感上产生同 类感。领导说话如此。亲切感。谦逊功能:汉文化忌讳突出个人,把观点,功劳 等归于集体。逃避功能:把不好表现与行为归于大家,可以逃 避责任。、语用条件:b. 第二人称: 你们这样搞不行(你) 你们上课要认真听讲(你)。可取省略形式 。 你们班上有多少人。(两可) 、语用功能: 避忌功能:为避免指出个体而刺激对方,用 包含的复数方式,起到委婉作用。 C、第三人称: 变数用法的

16、总规律、功能、条件。3、人称指示的变称用法: 一、二、三人称相互之间可以互指,用一种人称来表示 其他一种或两种人称。 (1)第一人称表第二人称: 单、复数均可。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对待这次考试。(你们) 领导: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志都会用功训练。(你们) 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 )(你们) 同志,咱们这儿有万宝牌电冰箱卖吗?(你们) 好孩子,咱们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你,对小孩) 老同志,我们这儿有电话吗。(你)取悦 我们大学生应该有理想、语用功能: 亲切功能:包括说话双方在内,共同行动, 平等亲切。 取悦功能:求助于对方,情感铺垫。 、语用条件: 多见于长辈、领导,非正式场合父母、顾客 多用。 第一人称表第三人称?(2)第二人称表第一人称: 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表,你(我)问他十 句,他才答你(我)一句。(陈) 你(我们)不打,它就不倒。 这个人我真拿他没办法,不管你(我)怎么问 ,他就是不开口。(徐) 语用功能:变换成第二人称角度 。 第二人称表第三人称?(3)第三人称表第一人称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