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0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08年03月教育学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学试题试题20082008 年年 3 3 月月 2 2 日日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答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菲斯泰洛奇 D、 赫尔巴特2、 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 ,鲜明的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A、 阶级性 B、 等级性 C、 传统性 D、 垄断性3、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教学 B、 体育 C、 德育 D、 管理4、 学生在

2、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A、 客体 B、 主体 C、 介体 D、 实体5、 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哪一个报告为标志( )A、 终身教育导论 B、 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 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A、 认识能力 B、 交往能力 C、 合作精神 D、 实践能力7、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影响的各种非正式学习的要素是( )A、 学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隐性课程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3、、 指导实践法 D、 陶冶教育法9、提出“三纲五常” 、 “正谊明道”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10、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历任务C、指导班委会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答题共 10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11、 我国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基本规定的法律性文件是 。12、 有目的、有计划地形成课程计划、学科课程和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13、 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遵循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是社会公平的重

4、要基础。15、 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具有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 的特点。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17、 我国中小学强调“双基”教育, “双基”指的是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 的特点。19、 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是基于 概念简历起来的。20、 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按照内容来分,可分为全面计划(总结)和 计划(总结) 。三、判断说明题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16 分)21、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2、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23、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5、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24、 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邮箱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四、简答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25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6简述教师应具有的学科专业修养。 2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8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 0 分,共 20 分。 ) 29论述讨论法的含义、作用和要求。30教师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谈了她的一段经历:开学快一个月了,我这些一年级的“宝贝们”表现还好。不过有件特别让我感到头疼的事:每次上课,不是这位掏不出

6、课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笔。尽管我一再强调课前要把学习用具摆放好,可是道理说尽仍然无济于事。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画了一幅“学具摆放图”贴在黑板的旁边,然后,和学生约定:“课前课后看一眼” “同伴要相互提醒” “老师一站一指提示你” 。实施后效果不错。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 ,两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现象也消失了,不到一个月,每位学生都形成了好习惯。 该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规律? 请依据该规律加以分析。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参考答案20082008 年年 3 3 月月 2 2 日日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答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

7、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5、ABABC 610、DDBDA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答题共 10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课程设计13、循序渐进14、教育公平15、教学相长16、917、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8、自主性19、有意义接受学习的20、专题三、判断说明题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分)2121、答:、答:正确。 (1 分)因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只是和技术再生产

8、的重要手段(3)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3 分)2222、答:、答:错误。 (1 分)因为(1)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必须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3 分)2323、答:、答:错误。 (1 分)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3 分)2424、答:、答:错误。 (1 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3 分)四、简答题四、简

9、答题(本答题共四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2525、答:、答:(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 分)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2 分)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 分) 2626、答:、答:(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分)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2 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1 分)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 分) 2727、答:、答:(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1 分)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1 分) (3)政治制度

10、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1 分)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1 分)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2 分) 2828、答:、答:(1)要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 分) (2)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2 分) (3)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 分) (4)要抓反复,反复抓。 (1 分) 五、论述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2929、答:、答: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1 分) 讨论法的作用:讨论法的作用:(

11、1)发挥学生主动性;(2)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3)促进学生的交往、相互学习和合作。 (每个要点 1 分,共 3 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法的基本要求:(1)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有讨论价值。(2)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每个要点2 分,共 6 分) 3030、答:、答:符合“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规律。 (2 分)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 惯。(2 分) 一般来说,德育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教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互独立性,其发展并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程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开端和教育程序。 (3 分) 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从“知”入手进行教育无效后,能够及时调整入手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以“行”为开端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分) (如果考生运用“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这一规律,参照标准答案的条目,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