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246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培养工程增强“冲刺全国百强县冲刺全国百强县”智力支撑智力支撑中共资兴市委书记 陈荣伟人才问题,历来是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如何为“冲刺全国百强县”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今年,资兴市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全市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自由择业的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技术工人,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新增劳动力掌握 1-2 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加快推进“幸福资兴”建设。半年来的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一、背景:既是发

2、展所需,也是群众所盼1.这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华信有色、展泰有色、杉杉新材料、华康新材料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投资者,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增加,不同程度出现了“用工荒”。虽然我市劳动力达 26 万多人,但是技能型人才却不足 10%。导致我市的“用工荒”并非“数量荒”,而是“结构荒”、“技工荒”。当前农民工群体表现出文化程度低、接受劳动力技能培训比例低的“双低”现象,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中高端技工的工序关系更为剧烈,加之我市多数企业采用的是“雇工式”管理,对员工重使用、轻培训,部分企业员工时常处于加班状态,没有

3、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充电式”培训,企业员工素质难以真正提高,难以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转型升级受到制约,有的甚至陷入“招工不足开工不足利润下降无力涨薪新一轮招工不足”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启动“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就是为了适应企业需求,加快培养、储备、输送一批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难、转型升级难的后顾之忧。2.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招牌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正像“候鸟”一样迁往内地,在这块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湘南,资兴要争当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抢占制高点,不但需要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4、技工,技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核心的生产力,技工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极其重要的“吸引力”、名副其实的“特色菜”、人才对接的“蓄水池”。只有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快速培养、储备一大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工人,才能为争当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奠定坚实基础,沿海的产业才会转移过来,才会落地,才不会象“候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市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区域竞争力。3.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连接线”。有专家形象地说,农民工也像“候鸟”,哪里工资水平高、工作环境好,他们就迁往哪里。我市作为劳动力资源输出大市,每年都有 10 多万农民工奔赴全国各地打工创业,他们因为学历低、技术

5、低在外靠出苦力挣钱,拿着较低的工资,虽长年漂泊异乡,心里还系着家乡。我们要通过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一方面,增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破解“外出务工”的矛盾,吸引这部分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这样既可以挣钱又可以顾到家。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谋生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战略性”转移,从而吸引库区、山区农民向集镇、中心城区集中,真正让农民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保护生态,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做法:既确保“学得好”,又确保“干得好”1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群众“想来学”。用对称的信息引导群众来学。深入农家、基层一线广泛宣传

6、培训各种政策,上门把培训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让培训政策家喻户晓,让老百姓有想头、有甜头;今年投入 70 多万元建立了市、乡、企业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逐村、逐户、逐项予以登记,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的真实情况。用健全的网络组织群众来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市长任组长,实行“市长工程”,各级各部门明确“一把手”亲自抓,把“一户一产业工人”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与乡镇、市直部门,乡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分解,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用优惠的政策吸引群众来学。实行职业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财政每年安排 5000 万元以上专项经费用于职业培训,实行免学费、免生活费、给误工补贴的三大政策;大力推行“两贷三扶持”政

7、策,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等,着力构建 “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等政策保障体系,有效调动了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 创新培训方式,确保群众“学得到”。由“填鸭式”培训向“订单式”培训转变。深入群众、企业调查分析,全面摸清企业需求和群众愿望,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人才就业需求和城乡居民增收需求的四大需求,培训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主,按需定培,因人施教,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通行证”,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由“课堂式”培训向“车间式”培训转变。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产业基地的

8、无缝对接,采取“委托代培”、“公司+学校”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以操作为主,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把“生产线”当做“教科书”,努力提升群众培训的质量和实效。由“分散式”培训向“集中式”培训转变。建立培训信息定期上报制度,根据培训人数实行统一集中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科技扶贫培训等项目,统一操作,统一管理,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农民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3. 优化务工环境,务求群众“干得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经常性的举办各种招聘会,为培训学员就业牵线搭桥。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建立受训学员定期回

9、访机制,详细了解学员就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权益保障等状况,帮助解决影响就业的各种困难,确保学员培训后充分就业、安心工作。优化企业用工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行“五险一金”等权益保障制度,对技工人员高看一等、厚爱一层,营造“尊重技工、重视技工、培养技工”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树立人本管理观念,高度重视员工技能培训,增加培训投入,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益,从而提高员工福利和待遇,真正使技工留在企业、服务企业。实施积极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和引导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受训学员大胆自主创业。三、效果:既推动

10、了“强市”,又促进了“富民”1发展了职业教育,推动了“规模化”和“特色化”的相互融合。坚持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打造全国最具创新力的职业培训品牌。转变了职教观念。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家长走出“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误区,企业从“重员工使用”转向“重员工培训”,社会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就业创业”的理念,形成“人人关心职业教育、个个参与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整合了职教资源。创新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公办、民办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培训职能单位的人财物,形成了职业教育中心的拳头优势;投入 3200 万元改善了市职业教育中

11、心的教学条件,提升了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能力;聘请 48 名专家学者组建讲师团,壮大了师资力量,扩大了办学规模。今年,市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学员达2000 余人,同比增幅 23%。打造了职教品牌。按照“体现地方性和行业性”的原则,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科学设置了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专业。目前, “资兴旅游、电子信息人才”品牌逐渐走向全国,市职业中专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提升了群众素质,实现了“富脑袋”和“富口袋”的有机统一。坚持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提升群众素质、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打造最具生命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品牌。培训了一批群众。针对农村旅游从业人

12、员集服务与导游于一身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礼仪礼节、服务技能等培训,既提升了群众的理论素养,也提升了群众实用技能。今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 6.5万人次,让 3.6 万名农民当上了“导游”,2.4 万名果农学上了技术。安排了一批就业。坚持 每月举办一场招聘会,平均每场招聘会为 1400 多名群众当上“红娘”,共让 8000 余人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其中为本地园区企业对口输送产业工人 2800 多人,实现了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致富了一批家庭。16 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4090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634 人,转移到园区企业就业 4366 人,带动了 4026

13、 户家庭增收致富。上半年,城镇居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0394 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030 元,分别增长 15%、22.9%。3加速了经济发展,促进了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并进。坚持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当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创业型城市品牌。带动了一批企业。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我们大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品质量与效益大幅上升。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 244 亿元,完成增加值 84.6 亿元,实缴税金4.8 亿元,分别增长 21.4%、18%、26.5%。创建了一批品牌。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培,增强了群众的品牌意识,“东江鱼”、“东江果”、“狗脑贡”、“神和酒”、“东江湖酒”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发展了一方经济。今年,新引进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佛山工业园、青岛新天地集团等重大项目 13 个,概算总投资 94.6 亿元。带动了 3.2 万农民进城务工,城市人口由 16.6 万人增加到 19.9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56%,进一步增强了城区人气,拉动了城市消费,带动了城市经济。16 月,全市实现 GDP99.62 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11.7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2 %、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