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841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三明市明溪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2011-2015 年)年) 为适应明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 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委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省政府福建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市政府三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年)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标准等,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我

2、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年) 。一、 “十一五”期间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分析(一)区域概况明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和三明市的地理中心,与三明市 8 个县(市、区)毗邻,全县土地面积 1704 平方公里,辖有 4 镇 5 乡、8 个居委会、88 个行政村。2010 年,全县户籍人口11.62 万人,生产总值 23.31 亿元,财政总收入 1.58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776 元。(二)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1.居民健康水平:2010 年,全县人口出生率 8.62,死亡率 5.41,自然增长率3.21,婴儿死亡率 6.83,未发生孕产妇死亡

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186.45/10 万。居民死亡原因前五位顺序: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 、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2.医疗服务需求: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其中城市 22.2%、农村 17.7%)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 20.0%(其中城市28.3%、农村 17.1%) ,居民两周就诊率为 14.5%(其中城市 12.7%、农村 15.2%) ,居民年住院率为 6.8%(其中城市 7.1%、农村 6.8%)。(三)医疗资源情况截止 2010 年底,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疗设备配置和医疗服

4、务利用等情况如下:1.医疗机构(1)数量和类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93 个,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3 个(综合性医院 1 个、中医院 1 个、妇幼保健机构 1 个) 、乡镇卫生院 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个、行政村卫生所(室)73 个、医务室和诊所 7 个、在职卫生培训机构 1 个、其他卫生机构 1 个。(2)级别:在全县医疗机构中,二级综合医院 1 所,二级中医院 1 所,妇幼保健所 1 所,乙类卫生院 1 所,丙类卫生院 6 所。(3)民营医疗机构:全县共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 3 所,均为个体。2.床位数。全县共有编制床位数 257 张,其中:县医院 130 张,县中医院 7

5、0 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57 张。全县二级医院总编制床位数200 张,占总编制床位数 257 张的 77.82%。全县每千人均拥有床位数 2.28 张(全市平均3.69 张,全省平均 3.2 张) 。3.卫技人员。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367 人,其中:医生数 125人,护理人员数 162 人。每千人均拥有卫技人员数 3.19 人(全市平均 4.25 人,全省平均3.94 人) ;每千人均拥有执业(含助理)医师数 1.08 人(全市平均 1.67 人,全省平均 1.57人);每千人均拥有注册护士数 1.39 人(全市平均 1.65 人,全

6、省平均 1.5 人) ;乡村医生 75人。4.大型医疗设备。全县医疗机构拥有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1 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 台、电子胃镜 1 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5 台、彩色 B 超 3 台。5.医疗服务利用。2010 年全县门、急诊 27.4 万人次、住院 1.64 万人次、手术 1344 人次,平均开放病床数 0.04 万张,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9.56 万张,病床周转次数 40.82 次(全市平均 43.7 次) ,病床使用率 66.07%(全市平均 81.7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5.86 天(全市平均 6.59 天)、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9.58 万

7、张。二、影响居民健康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当前,危害健康因素仍然不少,一些老的传染病如性病、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任务仍然艰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许多原已存在的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变异致使危害程度加大,2009 年暴发的“甲流”疫情就是典型的例证;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核病发病率仍比较高;不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呈上升的趋势,影响社会人群健康因素的日趋多元化,据 2010 年县疾控中心监测,我县居民死亡原因前三位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这些病因与生活环境污染、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不合

8、理饮食结构、落后的卫生意识都有很高的关联;人口流动性增加,其健康状况、职业保护等已成为新的医疗卫生问题;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变化,特别是多重耐药性的结核菌、超级细菌等,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疾病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要求尽快建立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体系;提高人口素质,仍然需要加大儿童和妇女保健工作力度等等。(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 10 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三级医疗保健网基本建立,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专业技术队伍基本健全,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居民就医环境得到优化。但是,我县医

9、疗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80%以上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农村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城乡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差距正逐步拉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二是资源利用度低。分级就诊制度未有效建立,群众就医存在盲目性,过分相信和依赖大医院,有限的优势医疗资源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截止 2010 年底,全县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分别占8.36%、31.41%、38.62%,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分别占 22.48%、30.84%、40.63%,学历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缺乏,同时大部分

10、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过度集中在县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的医疗机构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普遍严重不足。四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不健全。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公益性质需要进一步强化;村卫生所(室)基础薄弱,人员缺乏,个别处于瘫痪状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达到标准,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亟待提升。五是医院内涵建设有待强化。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迫切要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质。此外,新兴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医疗服务市场有待开发,应对突

11、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等。三、 “十二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状况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公平、便捷、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为基本手段,加强对全县医疗机构发展的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引导,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建立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卫生服务供需的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明溪在海西建设中加快崛起提供更

12、加有力的保障。(二)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原则。从全局出发,立足基础基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同时医疗机构设置要符合明溪县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在优化全县资源配置的目标下,调整局部资源配置,优化配置结构,有效提高预防保健网的整体效率和医疗资源的整体功能。公平效率原则。准确把握我县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律、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发展规模,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以人人享有

1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公益性质原则。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可及性原则。医疗机构布局以便捷为原则,综合服务半径、人口数量、交通便利程度、人群健康需要等因素,对各级各类医

14、疗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不断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中西医并重原则。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中药特色专长,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四、 “十二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1.以居民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构建适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目的,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均纳入区域卫生行政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2.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

15、为骨干、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区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为基础,门诊部、诊所等为补充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大力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引导群众合理看病就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4.依托县医院急诊科建立县急救中心,并以县医院急诊科为主,乡(镇)卫生院急诊室为辅组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缩短业务半径,形成急救业务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应急能力。5.大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

16、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县中医院建设,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6.大力发展城乡医疗机构,提高病床使用率,并带动人均拥有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数量的提高。在规定范围内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的前提下,凡连续三年实际开放床位病床使用率达到 90%以上的医疗机构可申请扩大床位规模,编制、发改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核定其床位发展规模。7.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除特殊人群医疗外,二级医院实际开放病床使用率应高于 85%,平均住院日均应低于 11 天。到 2015 年,全县疾病治愈好转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较“十一五”期间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病死率较“十一五”期间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二)医疗机构的设置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统筹发展,满足需要”的要求,合理布局城乡医疗资源,控制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种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西医共同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需要。1.综合医院。规划期内,县医院床位控制在 250 张,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辖区内不再增设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