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588841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6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语言学第4卷20 02年第2期144一151页,北京Lakof f和Johns on的体验哲学LakoffandJohn、n著王寅评介1.引言Lao kf f和John、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 0)之后,于199 9年又 出版了另一本著作:体验哲学基 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 西方思想 的挑战(尸;i loo P I口i,了lt,。凡e s l lh T。E 7 ) 1俪id eMi n da ndl t、c lI“l le ng et。环 全se tr二 lT侧胡人l,以下简称体验 哲学)。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论述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

2、“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theem咖iedmind,thec o snitive。 , 飞-eons eio u s n e s s,themetaph oriealtho ught),并认为认知语 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其哲学基 础的。我们知道,哲学对我们来说是至关紧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生活,而且还能使生活过得更好。一个有价值的哲学能使我们深人洞察:我们是谁?我们如何体验世界?我们应如何生活?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知识如何成为可能?我们的心智 是如何工作的?道德价值来自何处?这些是西方哲学很多世纪以来研究的中心。在解释这些问题时,哲学家做了很多原则性的假设,如可通过内

3、省来理解心智,我们大部分思维是非隐喻性的,推理是与身体经验分离的,具有先验性、普遍性,我们的概念具有客观性。所有这些假设现已受到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质疑。近来a Lk of f和o Jh ns on对西方传统哲学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一个体验哲学理论,对上述几个古老而又深奥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因此本书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l )心智本来就是基于身体的(Themind15inhee rntlyemlx刁ied.)。(2)思维大都是无意识的(Th ought15m o stlyunc on-s eiou 。.)。(3)抽象概念大部

4、分是隐喻性的 (Absta retc on eeptsae rla塔elym etaph oric al.)。,这既是他们 所倡导的哲学理论,也是著作的标题。全书包括分类参考书目和索引共62 4页.2 5章,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体验性心智是如何 向西方传统哲学挑战的 (由8章组成);第二部分:对5个基本哲学观点进行认知科学分析(由6章组成);第三部分:对哲学进行认知科学分析(由1 0章组成);第四部分:体验哲学( 由1章组成)。1.国内不 少学者介绍了认知语 言学的经验观.也有不少学者论述其理性主义倾向。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h a J、ga ck er则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

5、义,而l山永。f f认为认知语 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 主义.而是体验哲学。2. 作者将认知科学 划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基于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和先验哲学) 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基于体验哲学)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认知科学理论,掌握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我 们要能进行认知科学研究.不仅要了解过去的哲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其进 行反思,不可 人云亦云。从第一代认知科学 中的教训中可见,隐藏的先验哲学、分析哲学是根深蒂固的,随时 会影响到我们研究的方法和 结果当代语言学后来作者将其归纳为: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这三项基本原则是体验哲学的核

6、心。作者在其后的三部分中主要运用这三项基本原则来批判传统哲学理论。第二部分主要从体验哲学对传统哲学中5个最基本的哲学概念 ( 时间、事件与因果、心智、自我、道德)作了分析与批判。第三部分则以体验哲学为基础对整个哲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批判,从柏拉图以前,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笛卡儿、康德、分析哲学、Ch om-sky、理性行为等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则是对体验哲学的总结性论述。笔者将以这三项基本原则为主线介绍体验哲学。2.心智的体验性心智、概念、推理、认知是出自身体,概念系统也是出自身体,意义也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也是通过我们的身体经验形成的。又由于我们绝大部分概念是隐喻性的,意义不完

7、全是字面上 的,因此传统的真值对应理论是错误的。作者认为“体验性心智”假设(th ee n rhxlid e一mindhy因h te sis)推翻了传统哲学的基础,彻底批驳了二元论、先验论、客观主义、形式主义。倘若这些观点不成立,整个西方哲学就要崩溃!因此体验哲学是对西方哲学的一个挑战。作者在第四部分(第2 5章) 中再次强调:体验性心智是我们机体的一部分,是依赖我们的身体而存在的。心智的特性不是纯精神的,而主要是由身体和大脑形成的,取决于身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今天的哲学已经与传统观点大不相同了,哲学不再是一个纯粹推理的活动,而是一个体验性推理活动,是通过认知的无意识性和隐喻性进行运作的

8、,这样才使得我们能利用人类的想象能力这一资源,但这一能力又是基于和受限于我们身体结构的。为便于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5点加以论述。2.1概念、范畴、心智、推理的体验性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概念、范畴、心智和推理的基础。人类的概念并不全是外部现实的客观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形成的,特别是由我们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的。概念是通过身体经验而获得意义的,它们不是纯心智 的、独立于身体的先天能力的一部分。这种理论对“我们是谁?”“我们在世界上起什么作用?”等问题具有深远意义。每个活着的机体都要范畴化,即使是阿米巴在判断是食物还是非食物时,也要进行范畴化。每一个层次的动物都是如此。动物必须对食物、同伴

9、、掠食者、配偶等进行范畴化,它们的范畴化取决于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我们与其它动物一样,也是基于大脑和身体经验进行范畴化的。我们通过进化而获得范畴化能力,如不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生存。范畴化不是有意识推理的产物。体验哲学强调心智和推理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而且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概念3,它是通过大脑结构、大脑的地形图 和其它物理结构形成的。体貌概念是描写我们建构事件特征的方法,是通过动觉控制形成的。体验哲学的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空间关 系概念是我们概念系统的中心概念,是凭借意象图式结构而获得的一个内在的空间逻辑。20 02年第2期人类的推理是动物推理的一种形式;我们的身体、大脑与

10、环境是互动的,为我们日常推理提供了大部分无意识认知的基础。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心智,也不可能意识到它的运作,而只能间接地知道它。它的概念系统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被概念化的,更不用说理解了。但其概念系统是可以扩展的,可以形成新的理解。由隐喻所建构的大部分抽象概念,如时间、因果,甚至关于心智本身的概念也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抽象推理绝不是自治的,绝不是独立于身体的心智能力。传统的理性观与康德的自治观导致了将人视为 自治的理性行为者,具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和先验理性,由此使得他们能 自由地思维、自由地选择目的和信仰,这种观点是谬论。2.2从神经学角度的论述作者还从神经学角度论述了体验与心智的紧密关系。

11、人是生物体,有神经系统,仅在大脑中就有100 0亿个神经元,有1百万亿突触连接点。在感知过程中,神经系统对概念化、范畴化和推理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身体经验的概念就是一种神经结构,运用 了大脑感觉运动系统,大部分概念推理就是感觉运动推理,推理是基于感知和动觉控制的,是具有身体功能的。这对官能心理学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我们知道,人类的范畴是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的,每一个原型也是一个神经结构,它允许我们进行与此范畴相关的推理和想象。基于原型的推理是十分常见的,虽不为我们所意识,却占据了我们实际推理的很大比例。近来的神经模型研究表明:感知机制模型和动觉图式模型,在语言学习和推理中也能建构概念,这

12、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观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门成立 了一个“神经语言理论”(th eNe ua r!Th印y ro fa Ln-g ua g e)研究小组,由J。e n Ie Fld ma n和Ge og rea Lk o ff负责,还包括助ked na rShas ti r以及他们的学生,主要研究体验性认知的神经模型,特别是认知语言学 中所描述的语言习得和运用、思维运作的几种神经模型。目前已经建立起了3种神经模型:学习 空间关系术语的Regie r模型,学习手动作动词的a Bi lc y模型,关于动觉图式、语言体貌和隐喻的Naa ry aa nn模型(笔者将另

13、文介绍)。2.3象似性与体验性结构主义者(包括后结构主义者 )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许多语言学家二直将这条原则视为语言学的基石。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这个所谓的“基石”是错误的,当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语言符号中的象似性要多于任意性。符号任意观是在可预测性和任意性之间错误地作出了二分法,大部分语言既不完全是任意的,也不完全是可预测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以e ri f r g ea ro t r为例,是由词素e r一i f rg一e r一a t一o r构成的,每个词素都有一个意义,它们都对整个词的意义起到一定的理据作用,如果将它们组合起来,则可预测出其义为:使东西再次变冷的事物。当然re

14、fi rg ea ro t r比各要素组合得出的意义会多一些或少一些,但可见该词的意义相对于词素的意义绝不是任意的。一般说来,构成派生词的词素对大部分派生词的意义都是有理据的,但不一定完全可预测。尽管e r一,一i f rg一的意义是任 意的,但e ri f rg ea rto r当代语言学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这是正常情况。在语言符号中确实存在一些任意性,但大部分情况不是完全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所有俗成隐喻都是有理据的,例如at ta retio n,eleetrieity,magnetis m等词能用在O Ive的隐喻中,绝不是任意的,它们起因于“物理力”这个始源域中词的意义和一般概念

15、隐喻Love15aphy si ca lf oc re(爱是一种物理力)。一般说来,词的中心意义可能是任意的,而非中心意义则是有动因的,但不一定都能被预测出来。因此作者认为:语言中的理据性比任意性要多(The re15m oe rm otiv atio ninal a眼u a罗th anarbita rrie s ns.)。2.4体验性心智 与移情作用 体验性心智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移情作用。人一出生就有模仿别人的能力,逼真地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做被模仿人的动作,经验他所有过的经验。这种想象映射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能力。如果从经验上来说,这种能力是具有“先验性”的。移情映射不仅仅对人,而且

16、还可对动物。宠物的主人常会与宠物建立一致性。动物学家Sha man s曾通过移情作用使自己“成为”动物,以便来密切观察动物。3.认知的无意识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我们即使理解一个简单的话语也需要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分析的神经过程是如此之复杂,但是不为人所觉察,运作太快,即使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觉察到,而且也不需要花什么努力就能进行这种 自动化 的运作。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加工过程是不可能被意识到的,大部分推理也不能被意识到。语言的习得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作者认为,保守一点说,至少有 9 5%的思维是无意识的,它决定了知觉思维的结构。没有这种无意识思维,就没有有意识思维。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却认为所有的思维都是有意识的,通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道思维,体验哲学认为这是错误的。无意识概念结构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我们的经验进行概念化。无意识思维这只看不见的手,使用隐喻来定义我们的无意识推理,不仅仅被常人所用,而且哲学家也在用。哲学理论主要是无意识认知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产物。没有隐喻,对于哲学家来说就不可能进行深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