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83796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内心听觉及其训练的几种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开 题 报 告 专业:音乐学 学号:03126108 姓名: 孟祥吉 指导教师:王博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合唱是声乐系列中的一种形式, 它由各声部合作, 用来表现较复杂的声乐作品,一般用在歌剧等场合, 现在随着合唱的普及,它已走出专业研究的象牙塔, 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广大影响力的一种群众艺术门类。作为一门艺术,合唱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它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的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程度。合唱在我国还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

2、的大力发展和搞好素质教育,合唱必将要大大的普及、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合唱从一般群众合众而唱,为鼓舞生产劳动的干劲为出发而唱;改变为进一步抒发各种复杂感情,艺术成份不断提升,甚至发展到大量无伴奏合唱出现的今天,我们更要静下心来,从头研究合唱的理论与实践。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因此,科学正确地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良好艺术效果的前提。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也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 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合唱

3、教学才能起到启迪少年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直至达到审美的目的,使我国的合唱事业日益兴旺发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体裁,同时也是群众性艺术活动的极好形式。在文化发达的国家、地区,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多如繁星。合唱团员置身于合唱艺术的音响世界中, 在为他人演唱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娱。 他们在演唱中丰富自己的智慧,2巩固自己的集体意识和精神追求, 从中达到其它任何活动无法达到的一种精神境地。 作为集体演唱的现代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发展,主要是受了近代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在欧美各国,由于基督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4、,合唱艺术已积累了近千年的历史。而且,从中世纪后期至十八世纪上半叶,它曾经达到相当高的规模和专业水平,成为这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主体,至今它仍是西方各国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大概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这种集体歌唱的形式,迄今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不过,随着近百年来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群众歌咏活动曾得到非常广泛迅速地发展,从而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独特风格和形式的合唱艺术传统,但是,必须指出,新的形势和群众音乐生活中种种新的问题使我国合唱艺术仍没有完全摆脱困难重重的局面。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各阶层的群众性歌咏活动能经常保持活跃,如何使合唱的训练在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

5、乐教育中获得应有的重视,如何使专业合唱团体的艺术实践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如何帮助鼓励作曲家为创作出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各方面群众要求的、风格多样的,新颖的合唱作品,并能获得有效地推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待认真去解决的迫切课题。 三、主要内容 三、主要内容 一、统一声音观念 合唱是以众人统一发出的声音为媒介来进行表现的艺术,在合唱训练中,合唱队员对曲目的旋律熟悉后,必须强调统一声音观念。 (一)统一声音观念 要求每个人追求一种在气息支持下的集中、共鸣、有穿透力的声音,达到全体合唱队员唱出统一的声音,并使合唱各声部达到平衡、统一、和谐。 (二)进行多声部训练 在平时应加强多声部训练,建立多声

6、部听觉意识,强调各声部在平衡中达到统一、和谐。 二、合唱发声的基本要求 (一)轻 3以柔和的力度发声,一般的情况下不用太强的“爆发力”撞击声带,声带的振动是部分振动,即用一半的嗓音(半真半假),俗称“半声唱法” 。 (二)柔 即“起音”要用“软起” ,不用“硬起” 。在轻声的基础上,运气、行腔的力度要均匀适中。吐字时,要先打开内口腔,气沉丹田,然后,很到位地将字头、字腹、字尾用气息裹着送出来。 (三)高 发声的位置要高。 (四)美 指的是音色美。 (五)直 指的是声音的振波。 三、呼吸的训练 以整个歌唱艺术来讲, 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歌唱发声来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与动力。人们的自

7、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不自觉的活动,是建立在日常呼吸的生理基础之上,因此,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又与日常的呼吸不同。日常的呼吸,是下意识的运动,每分钟十六次。 而歌唱的呼吸必须根据歌唱发声的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 在发声上,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在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应做到有意控制。所以歌唱者必须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四、母音的训练 声乐而言,合唱与独唱一样是以歌声与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合唱练声过程中如何训练母音尤为重要,而母音的选择又是训练母音的首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8、环节。因为正确的选择母音将会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会损害歌队队员的发声器官。 (一)常用母音的发声特点 合唱练声过程中主要选择单韵母“a、e、i 、o 、u、”等主要母音来训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汉语语音的音质特点与结构规律全面进行母音训练。 4(二)针对不同声部的母音练习 不同声部在练声时选择的母音不完全相同,合唱艺术大多是多声部艺术,作品中必然存在层次问题。 (三)针对不同作品的咬字吐字 在练声时选择的母音也不同,发声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美地演唱作品。排练合唱时,对歌词中的咬字吐字的要求也丝毫不能放松。 五、声音位置的训练 歌唱中共鸣可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

9、和胸部共鸣三种类型。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是个人的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灵活运用各声部的共鸣才能达到和谐、平衡、统一。 总之,合唱的声音训练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整体合唱效果,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开声练唱,它要根据母音的发声特点与作品的咬字吐字,结合合唱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要达到优质的合唱效果还必须与音色上的统一,语言的准确,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力度的把握适当以及音准节奏的准确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合唱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论文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四、

10、论文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2008 年 3 月 21 日2008 年 4 月 10 日 论文的选题及考察 2008 年 4 月 10 日2008 年 4 月 25 日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08 年 4 月 26 日2008 年 5 月 26 日 论文正式完成 五、参考文献 五、参考文献 1 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2000,第一版. 2 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第一版. 3 李凌.歌唱艺术漫谈 .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 1980. 4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1962,第一版. 5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师

11、范大学出版社,湖南,1987,第一版. 56 侯春波.高校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3). 7 韦海曦.混声合唱中的声乐艺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 8 杨婧.合唱练声中母音选择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 (1). 9 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1. 10 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 1988. 11 康宇丹. 合唱发声训练的特点J. 教育探究, 2006,(01). 12 李建华. 合唱教学训练技巧浅析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09). 13 李芳. 谈合唱音量的

12、协调统一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0). 14 刘福生. 合唱训练的探索J. 剧影月报, 2007,(02). 15 田玉斌. 合唱艺术与美声唱法-谈合唱的声音训练与运用J. 人民音乐, 2007,(07). 16 陈苏媚. 合唱声音训练的重点J.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7,(02). 17 李建华. 合唱教学训练技巧浅析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09). 18 马东霞. 浅谈合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 音乐天地, 2007,(10). 19 万婉治. 浅论正确发声与共鸣技巧在声乐中的运用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20 郑亚芳. 浅谈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发声技能训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