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调研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6896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村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百村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百村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百村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百村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村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村调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 2011年7月1日百村调研第 2 7 期创业 坚守 选择 奉献“百村调研”中感受的几代兵团人十八团(新疆)4组 财政部机关党委 侯起秀引子目的是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调研,分析、思考兵团发展改革的有关问题,随着参观军垦博物馆,走进团场、连队,既感受了西出阳光的大进军、横穿戈壁荒漠的壮举、屯垦大军划过黎明的第一犁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走近了几代兵团人,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感受了他们成长、工作和生活的心路历程,记录他们经历和选择的想法随着调研的深入也不断清晰。调研行程安排紧凑,地点固定,访谈范围和对象有限,有利于深入了解基层团场、连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却不利于

2、全面了解几代兵团人。开创兵团屯垦戍边伟业的千古之策,兵团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荣历史,早已被无数人书写和传唱。因此,与笔端的文字相比,我更看重自己调研中走过的道路;与华丽的文章相比,我更关注走近的平凡人;与全面的记录相比,我更倾情片段式的挖掘;与标准的典型相比,我更看重真实的生命。我记录的对象就是一路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兵团人,他们也许如你我般朴实和平凡,但与你我不同,他们是在兵团这承担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的特殊空间中,用生命历程写作“传承兵团精神”这本大书的人。对普通人的记录总是平淡的,如果把他们的经历调理成报告会的感天动地和事迹中的完美无缺,我又该如何面对和他们相识、相处中他们真诚

3、的笑容呢?2创业军垦第一连中一代兵团人“50年前的石河子,一片荒滩盐碱子,天上飞着大蚊子,地上跑着金兔子,我们放下枪杆子,统统住进地窝子”走进石河子南郊、将军山脚下的兵团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军垦第一连,当年的老连长、如今的首席讲解员胡友才,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兵团老军装,打着快板给我们来了一段开场白。精神矍铄的老连长、幽默风趣的“子”字快板,与刚刚路过的石河子市区的强烈反差,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在老连长的带领下,在他略带乡音的解说中,走进了当年战天斗地、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也走近了军垦第一连铁骨铮铮的一代兵团人。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三营七连奉命进驻石河滩开荒

4、。茫茫戈壁、无边的盐碱地、需要用明矾沉淀好几个小时才能喝的脏水虫水在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下,在当地老乡“死亡之海是打不出粮食的”善意劝告中,官兵们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山脚下挖地窝子安营扎塞、搭锅台生火做饭,使用简陋的人拉犁、坎土曼,打响了艰苦卓绝的开荒生产大会战,当年就取得了开荒170多亩、依山发展畜牧养禽的重大战果。战士们把开出来的170多亩地全部种上小麦,次年春天冬雪融化,小麦返青,但是随着地表层温度一天天升高,地下盐碱一个劲地往上翻,麦地像蒙了一层白纸一样,麦苗陆续被碱死了,最后仅收获了十分之一的麦子。为排掉地里的盐碱,大家想到了种水稻压碱的办法,整个冬天都忙着打埂子,平畦子

5、,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来年四五月进入水稻的播种季节,天气虽然暖和,但畦子里的天山雪水,仍然让站在水里的人感受着刺骨的寒冷和疼痛。大家从早晨到晚上一天十多个小时都泡在碱水里,三天过后,每个人的两条腿都被碱水腐蚀得又红又肿,裂开一道道血口子。大家用凡士林把伤口一涂,用布一包,继续在稻田里干活。连里有位女战士叫戴玉莲,正在耥稻田时来了妇休,血顺腿而下,染红了稻田水,班长排长劝她回家休息劝不动,无奈之下叫来了连长。连长见势,关切地说到:“小戴,你先回去吧,过两天等妇休过了再来,水很凉,能作出病来的。” 戴玉莲不为所动,继续劳作在冰冷刺骨的稻田中。连长见她不回,便大声的说:“戴玉莲,我命令你回去。” 戴

6、玉莲坚定地回答:“连长,你的命令俺不执行,全连都在争分夺秒地干,俺能回吗?你就是用八抬大轿抬俺,俺也不会回的。”就这样在稻田中一干到底当年的小戴如今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当年几乎所有的女战士一样,留下了伴随终身的妇科病。垦荒犁垦出的土地不断延伸、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连队人员的个人问题也开始突显。为解决扎根边疆战士们的实际问题,上级为连队分来了56名女兵。“男兵王国”的连队乐开了花,工地上、田野里歌声笑声不断,平时沉默寡言的老兵,也开始哼起了小调子。为便于沟通学习,连党支部把男女兵混合编班。“男女搭配干话不累”,男兵的上进心、在女兵面前的自尊心,表现在劳动中就是拉犁时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在女兵

7、没来之前,牛的工效一直比人的工效高。女兵来了之后,牛的工效一直落后于人的工效。有一天,连里的一头大黑牛突然死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连长走上前,把手放在牛的鼻子上试了试,突然大声说“牛怎么不喘气了?是不是病死了?”连问三声无人回答,大家都在为失去一个拉犁的伙计感到痛心。连长见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更急了,又大声地问:“牛啥时病的?有病为啥不向我汇报?”话音刚落,一个战士急忙跑到连长面前,“啪”的一声给连长敬了个军礼,然后说:“报告连长,牛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物质生活持续提高,老兵的个人问题逐步解决,新人新事不断涌现,但是“吃不愁穿不愁,愁的没有房子住,结了婚还得分开住,何时有房夫妻再团圆”成了

8、新问题。当时官兵们都集体住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红柳枝,下面铺上芦苇和杂草。就连这样简陋的地窝子,因为缺少3红柳和杂草,想多挖几个都很难。结婚的新人,只好住“公共洞房”,一旦下一对新人结婚,前面的就得搬出洞房继续住集体地窝子,把洞房留给下一对使用。有一年连队在喜庆丰收的时侯,同时有三对新人喜结良缘,大好的喜事面临尴尬的难题:没有那么多洞房怎么办?为早日圆老兵的结婚梦,只好将不足12平方米的公共洞房,用作物秸杆隔成三个洞房。红柳枝编制的床板、土块作支起的床腿、草捆扎成的枕头,难掩喜结良缘新人的豪情,露天的婚礼场地,红书对联“携手并肩战戈壁、石河滩上建功勋”既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新人们

9、豪迈的宣言。三对新人在鞭炮声中,进入公共洞房,夜幕降临,劳作一天的人们带着香甜的睡意进入了梦乡。约午夜时分,洞房里一阵哗然。原来新郎官邢全枝半夜起来撒尿,返回洞房时黑灯瞎火的,摸到一张床就稀里糊涂地要往上躺。结果床上有人,半天躺不上去,只好硬往上挤,边挤边说:“往里挤挤么。”里边的人迷迷糊糊地说:“挤不动了,里边还有一个人哩。”就这样,两个男人不停地挤,结果把床里边睡得正香的新娘吴秀兰从床上给挤了下来。新娘子摔疼了,一个劲的哭:“哎呀,咋搞的么,睡觉也不老实。”她的哭声惊醒了邢全枝的新娘,她大声的喊:“老邢你到哪里去睡啦?”喊声把全地窝子的新人都惊醒了,吴秀兰的丈夫藏献忠忙点灯一看,惊呼到:“

10、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我床上怎么还躺一个男人呀。”讲着故事,胡连长把我们带到了当年他住过的山洞,就是这个已经塌陷的山洞,成了老连长“腐败”的证据。一次胡连长带一批游客参观这个他曾经的“家”,其中一位游客给他出“难题”:老连长,你是个腐败分子,你的山洞比别的战士的山洞大啊。老连长听后淡淡一笑:这个山洞是我和媳妇花了七八年时间自己挖的参观即将结束,一批来军垦第一连学习体验的青年正在进行军训拉歌,他们穿着与当年兵团拓荒者一样的戎装,歌声如创业者开创屯垦戍边伟业般豪迈,回荡在天空的歌声也激荡在我的脑海: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用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在这里学习体验,即使走进荒滩地、住进地窝子、扛起坎土曼、

11、拉起垦荒犁,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幸福生活中短暂的艰苦体验,我们在经受身体的劳累和精神的洗礼之后,终会重新回到我们幸福生活的轨迹,而对于当年在这里艰苦创业的老一辈兵团人,这样的生活几乎是他们的整个青春,乃至一生。是什么精神激励老一辈兵团人在遥远的边疆执着坚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在艰苦的边疆无私奉献?参观期间,这个藏在我心中的问题好几次忍不住要脱口而出,但终欲语又止。我还有四天的时间走进兵团、走近兵团人,我想自己去寻找答案。车出发了,回头望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连队上空迎风飘扬,红旗下老连长的身姿挺拔伟岸坚守“红保管”的后代62年出生的胡振华,是当之无愧的兵团二代,现任紫泥泉中学初中部英语老师。胡振华

12、的父亲是老连长身后,就是他已经坍塌的“腐败”山洞4兵团的创业者,他与数十万战友一起用简陋的拓荒工具在荒原上创建了石河子市,来不及收获创业的硕果,便一路转战,最终在紫泥泉扎下了根。胡振华的小学时代是在偏远的连队度过的,谈起小学时的学习经历,她展现出流淌在兵团人血液中的乐观。“虽然我们在山沟子里长大,但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并不缺快乐,当时上海和天津的支边青年在我们小学任教,把丰富的文体生活带给了我们。他们对这片土地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支边的青年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小二代兵团人胡振华朴实地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多参加屯垦劳动,当爸爸妈妈的接班人。支青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

13、,你这个理想很好,但是有点太小,你想不想将来帮助更多的人?于是,可以救助更多病人的医生成为她的理想。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她之前的想法。由于同学的恶意告发和年轻班主任的武断处理,捡到尺子的胡振华成了同学眼中的小偷,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却感觉再也抬不起头来,天空也不再明亮。新学期开始,班里换了一位班主任,成绩优异、文体特长突出的胡振华被新班主任提名为文体委员。但是马上有同学指出,胡振华不能当文体委员,她是个小偷。胡振华哭着讲完当时的情形后,新班主任对全班同学郑重地说道,我相信她没有偷同学的尺子,大家请记住,一个同学即使犯了错误,改正后仍然是好同学,我们不能用从前的眼光看待他。从这一天开始,胡振

14、华心头的乌云统统消散,当老师的理想也替代了当医生的愿望。1980年高中毕业后,胡振华先分到了连里参加劳动。81年团里招考护士、会计、出纳和老师四个岗位,高中毕业她可以选择任何岗位报考,家里也建议她去考护士,将来好努力当个医生。但是她按照自己的理想,报名参加了老师的招考,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紫泥泉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此后,要强的她又通过了新疆大学专科的自学考试、石河子电大的本科考试。谈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话问道,81年已经恢复了高考,当时紫泥泉中学考上大学的多吗?胡老师坦言,当时考上大学的很少,一个年级八十多个学生也就考上一两个,算是凤毛麟角。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兵团中学更多地强调思想好、劳动好

15、的理念,对学习的好坏并不太重视,而且当时学生们每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要参加团里的务农劳动,以及学校的建设劳动,平均到每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很少,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参加工作后,胡振华身边的好多同事都陆续调到了条件更好的市里工作,她也有好几次调走的机会,在石河子市公安局工作的哥哥也来做她的“思想工作”。但作为二代兵团人,父母对他们的选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胡老师被团里称为“红保管”的父亲,严厉地批评了胡振华哥哥“嫌贫爱富”的“资产阶级思想”,他对胡振华深情地说到,我们献了青春献子孙,辛勤开拓出了这片土地,这里的孩子们学习不能比城里人差。你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扎根,把孩子们教得像城里人一样好?你跑到城里

16、,就是抛弃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就是看不起我们这些父辈人。从小听着父辈英雄事迹长大的胡振华,听了父亲的教导,安心在这里扎下根来,并与同雪山掩映的校园托起未来的希望5在学校教书的男教师结了婚,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30年耕耘,30年收获,胡老师多次被评为团里的教学能手、学校的优秀教师。她所带的班级也曾经考出了骄人的好成绩,班级四十个学生中,90分以上以及满分的学生有二十八人,平均成绩比石河子市的平均成绩还要高,石河子市的报社也专门对胡老师进行了采访报道。问及取得优秀教学成绩的原因,她朴实地说到,我没有给学生加课,没有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没有留很多作业,学生们英语成绩好,不能说我教学水平有多高。但我从内心里热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热爱我,所以他们才喜欢我教的这门功课,并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我。我的动力来自工作成绩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得到父亲的肯定。当时勉强负担自己支出的低工资,到年底孝敬父母时显得捉衿见肘。但是与物质相比,父亲更看重我一年的收获,于是我努力工作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