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8035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电子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都匀一小教师:蒙仕发2011-8-19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周 次日 期课 题 内 容课 时备注一8/29 日9/3 日一、测量/毫米米的认识3二5 日9 日千米、吨的认识2+3三12 日16 日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31四19 日23 日减法31五16 日30 日加减法的验算、复习与单测3+1+1六10/3 日7 日国庆节放假七10 日14 日三、四边形/四边、平行四边形与周长41八17 日21 日长方、正方形的周长与长度估算3+2九24 日28 日四、有余数的除法52十10/31 日11/4日五、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3+1十一7 日1

2、1 日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3+1十二14 日18 日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1十三21 日25 日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整理与复习)4+1十四11/28 日12/2日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1十五5 日9 日八、可能性4十六12 日16 日九、数学广角(掷一掷)3+1十七19 日23 日十、总复习5十八26 日30 日整理和总复习5十九2012/1/2 -6 日学期检测二十9 日13 日学期结束工作教学过程内容设计第一单元 测 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分米的认识 P2-3,及练习一 P5、N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能感观 1 厘米的长度。 2、通过厘米的

3、认识从而进一步的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并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 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 1 厘米,并掌握 1 厘米=10 毫米。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测量物体长度较短时会用毫米作物体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 测量物体时会用厘米毫米(复名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学生直尺、硬币、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有谁知道 1 厘米有多长吗?用手比比看! 二、新授内容:教学例 1: 1、估算: 同桌一起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度用厘米作单位进行估算,并把

4、估算的数值写在自己 的练习本上。 教师也作估算,并将估算的数值写在一张纸上(反贴在黑板上) 比一比看谁估算的数值与老师的最接近。 2、实际测量: 学生实际测量课本的长、宽、厚的长度。 提示:如学生测量得到的长度不知用毫米来计量,即可让学生用“比几厘米多”或“比 几厘米少”来表述他们的长度。 3、认识毫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我们可用比厘米更精确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计量。 学生:数一数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这每一小格就表示一个毫米。1 1 厘米厘米=10=10 毫米毫米4、用毫米计量长度 如刚才我们日量得的“比几厘米多”或“比几厘米少” ,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几厘米几毫 米”来计量

5、了。 如:有的同学量得课本的宽度是比 14 厘米多,那多多少呢?多出的部分是 1 厘米中的几 小格?就可用几毫米计量。 学生量一量。并回答:14 厘米 8 毫米 5、认识生活中的毫米如: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P3 4 厘米 2 毫米 3 厘米 5 毫米 2 厘米 7 毫米 2、P5 N1、2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厘米和毫米来作物体的长度单位。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分米的认识 P4-6,及练习一 P5、N3-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意识到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

6、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 1 分米=10 厘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1、测量物体时会用分米厘米(复名数)计量物体的长度。 2、建立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意识。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用手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10 厘米又有多长? 学生比一比回答 2、口答: 1 厘米=(10)毫米 2 厘米=(20)毫米 1 厘米 5 毫米=(15)毫米 24 毫米=(2)厘米(4)毫米 二、新授内容: 教学例 2 量量课桌有多长。 1、同桌间相互估

7、算课桌的长和宽有多长?并写在练习本上。 2、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课桌进行测量。首先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 厘米是 1 分米。 再以学生的直尺有 12 厘米、18 厘米、20 厘米不统一长的一段段连续测量。 学生量得出结果后对数据进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让学生理解 1 分米=10 厘米,建立 1 分 米的长度概念) 3、组织学生学习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互换计算。板书: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 1 1 米米=10=10 分米分米4、组织学生总结量得课桌长与宽的长度 板书:课桌的长:( )分米( )厘米课

8、桌的宽:( )分米( )厘米 5、练习: 2 米=(20)分米 30 厘米=(3)分米 1 米-3 分米=(7)分米 13 厘米+17 厘米=(3)分米 15 分米=(1)米(5)分米 三、课堂练习: 1、P5 N3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P6 N4-6 学生练习,教师一对一的指导,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长度单位的大小感观,并掌握单位之 间的换算一。如有问题可再作一课时讲解。 四、课堂小结: 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分米和米来作物体的长度单位。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P7-9 例 3、4 及练习二 P9 N1、2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千米的长度

9、概念,掌握 1 千米=1000 米。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千米与米这间的关系,会用千米计量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2、例 3 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千米与米这间的关系。1、 组织学生观察例 3 情景图,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练习本上。2、提问学生对例 3 情景图的认识。正确理解:到叶镇 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 3、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1、建立 1 千米

10、的长度概念 师:千米也叫公里,你知道 1 千米有多长吗? 生:回答。 师:如:从平桥到老火车站就大约是 1 千米,还有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200 米,5 圈 就有 1 千米。而有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400 米,2 圈半正好是 1 千米。 汇报板出:1 千米=1000 米 思考:让学生观察例图:运动场跑道,想一想 5 圈约有多长? 说一说:在我们周围从那儿到那儿有 1 千米?2、教学例 4 让学生回家步测:首先测量自己的一步有多长?再数一数从学校到家一共有多少步?记录在 红习本上当作业。3、巩固练习:P8 做一做。三、课堂练习:P9 N2 学生红习,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

11、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并知道了“1 千米=1000 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P8 例五,及练习二 P9 N3、5、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知道 1 千米=1000 米下,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有关千米知识的认知,逐步了解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 1 千米有多长,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呢? 2、填空: 1 千米= ( )米 10 厘米=( )分米 1 米=( )厘米 1 米= ( )分米 5 米=( )分米 1 分米=( )毫米 二、新授内容:

12、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 5: 3 千米=( )米 5000 米=( )千米 生:全班学生动手写在书上。并指名学生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 P8 做一做指名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2、课堂巩固练习:集体完成 P9 N3,组织反馈,交流思路。 3、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 N1、5、6 三、课堂作业: 8 千米 200 米=( )米 8 千米 20 米=( )米 8 千米 2 米=( )米 10 千米-1000 米=( ) 720 米+300 米=( )千米( )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同学们都想一想我们学习了

13、那些长度单位?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 P11 例 6、7,及 P12 做一做,练习三 P13 N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大小的重量概念。 2、掌握 1 吨=1000 千克,并学会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学前引入: 1、出示:1 千克、5 千克、10 千克、50 千克的物体,让学生提一提感受不同的质量。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指名几个同学作示范,全体学生观察。 二、新授内容: 1、感悟“吨

14、”的实际意义。 (1)介绍千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同学们和家人上街买物品时,买的水果、大米等,是几千克几千克买回来还是几吨几吨 的买回来呀! 学生回答,并感悟计量一般重量时用千克。 (2)导出吨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同学生们汽车运载的物品多不多呀!那你们说一说汽车是几千克几千克的运还是几吨几 吨的运? 小结:计量很重的物体的重量时用吨。 明确: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 吨=1000 千克。 2、建立 1 吨大小的重量概念。 学生观察 P11 主题图:把从图中获得的信息记录在练习本上,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3、学生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 组织学生交流。 4、质量单位的换算

15、。 教授例 7。 3 吨=( )千克 6000 千克=( )吨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务必使每位学生掌握 1 吨=1000 千克。 三、课堂练习。 1、P12 做一做 2、P13 N1-4 学生完成,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质量单位吨,它是用来计量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同时也知道了他 与千克的关系!1000 千克=1 吨 如学生掌握不好,可再以一课时给学生巩固练习。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教材 P14 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系统的掌握。 3、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长度与质量计量单位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知单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察主题图: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二、分类整理长度与质量计量单位。 1、回忆学过那些计量单位。学生回忆,教师指名回答。 如:米、厘米、分米、毫米、千米、克、千克、吨、年、 月、日、时、分、秒等等。 2、提问:1 毫米、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