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304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来自: 作者: 责编: 日期:2011-6-28 12:16:03 1 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1.1 本办法规定了松疱锈病菌 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 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操作办法。1.2 本办法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松属 Pinus spp.中单维松植物活体、带皮原木以及转主寄主中茶?子属 Ribes spp.、马先蒿属 Pedicularis spp.的植物活体或带菌材料的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2 产地检疫产地检疫2.1 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2.1.1 种苗

2、繁育基地及其周围 500 m 以内,必须铲除茶?子和马先蒿等转主寄主植物。2.1.2 种植培育的五针松苗木应定期调查,发现可疑苗木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2.2 踏查2.2.1 在种苗繁育基地、天然林、人工林、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以林班线、小班线、林间道路或木材堆垛为单位,或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或堆垛)进行线路踏查。2.2.2 春季(4-5 月)调查松树皮层是否增厚变软、产生裂缝,从中生出橘黄色疱囊,破裂后释放出黄色锈孢子粉并伴有流胶;5-7 月调查林间转主寄主植物(茶?子或马先蒿等)叶片背后是否有具被膜的黄色丘疹状夏孢子堆;7-9 月是否有红褐色毛刺状的冬孢子柱;秋季

3、(9-10月)调查针叶是否有黄色至红褐色斑点,枝干皮层是否产生橘黄色“蜜滴”(即有甜味的性孢子液)及皮下“血迹斑”(性孢子液风干后的痕迹)。2.2.3 在储木场或加工场所、集贸市场调查新鲜带皮原木皮层是否有黄色锈孢子粉。2.2.4 经踏查确认有疫情,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2.3 标准地(或样方)调查2.3.1 种苗繁育基地设置与调查2.3.1.1 样方的累积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 0.1%-5%。2.3.1.2 每块样方面积为 1-5 m2 或 1-2 m 长的条播带。用五点取样法或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不得少于 30 株。2.3.2 林分标准地设置与调查2

4、.3.2.1 片林按林分面积设置,5 hm2 以下(含 5 hm2)设 1 块;5 hm2 以上按发生总面积的2%设置。2.3.2.2 每块标准地面积为 0.1 hm2,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 25 株,进行病害分级调查。2.3.3 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样方的设置与调查2.3.3.1 带皮原木应采取楞垛表层或分层方式设点调查。2.3.3.2 调查数量为每批次(堆、垛)不得少于 3-6 根样木,每根样木选设 10 cm20 cm 样方数 4-6 个。2.4 病害分级标准单株病害分级标准I 级 全株健康无病 代表值 0;级 侧枝发病,有蜜滴或疱囊 代表值 1;级 干部发病,有蜜滴或疱囊

5、,病斑占树干周长 1/2 以下 代表值 2;级 干部发病,有蜜滴或疱囊,病斑占树干周长 1/2 以上 代表值 3;级 全株死亡 代表值 4。林分病害分级标准(以被害株率为标准)轻 发病株率 5%以下; 中 发病株率 6%-10%; 重 发病株率 11%以上。3 调运检疫调运检疫3.1 抽样比例3.1.1 苗木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株)的 5%抽取,少于 10 件或 100 株的应全部检查。3.1.2 带皮木材、原木少于 5 m3 的全部检查;5 m3以上的抽样数量不得少于总数的 10%。3.2 抽样方法3.2.1 苗木按抽样比例,采取分层方式,随机设 5 个样点进行抽样。3.2.2 带皮木材、原木

6、按抽样比例,采用楞垛表层或分层方式逐根进行检查。3.3 现场检验3.3.1 3-5 月,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松树植株活体干枝皮部表面是否有锈孢子器或锈孢子粉,8-10 月检查树皮下部是否有性孢子器(或血迹状斑痕)。3.3.2 6-8 月检查茶?子或马先蒿等转主寄主叶片背面是否有橘黄色夏孢子堆或红褐色的冬孢子柱。4 检疫检验检疫检验4.1 症状检验4.1.1 松树寄主症状检验4.1.1.1 4-7 月间检查发病植株的枝干部是否有流脂、皮层肿大、破裂并从裂缝中生出黄白色至橘黄色的锈孢子器(疱囊)或散发出大量锈黄色的锈孢子。4.1.1.2 8 月下旬-9 月中旬,感病枝、干皮层可见初期呈白色后变橘

7、黄色泪滴状“蜜滴”(即性孢子液),“蜜滴”消失后皮下可见“血迹”状斑。4.1.2 转主寄主症状检验5-9 月(南方 5-8 月,北方 7-9 月)调查茶?子属、马先蒿属等转主寄主植物叶片背面有无带油脂光泽、具包膜的橘红色丘疹状夏孢子堆,在夏孢子堆中或其周围组织是否有红褐色毛刺状的冬孢子柱。4.2 形态鉴定4.2.1 性孢子() 无色,鸭梨形,单胞,大小为(2.4-4.5)m(1.8-2.5)m;性孢子器黄白色或橘黄色,基部(皮层下)宽 8 mm 以下,平展于松树皮层中。4.2.2 锈孢子() 单个孢子锈黄色,成堆时橘黄色,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2.8-33.6)m(14.4-28.8)m,表

8、生柱状疣突;并有一与疣突顶部共处一球面的平滑区;锈孢子器由无色梭形细胞组成疱囊状或圆柱状包膜所包裹,初为黄白色,后为橘黄色,生于枝干皮层外,高 4-6 mm,短径 3-5 mm,长径 4-40 mm。4.2.3 夏孢子() 鲜黄色,球形、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刺,大小为(15.6-30)m (13.1-20.6)m;夏孢子堆丘疹状突起,橘红色,具油脂光泽,破裂后呈橘红或红褐色的粉堆。4.2.4 冬孢子() 褐色,长棱形,表面光滑,大小为(36?59)m (13.0?13.5)m;冬孢子柱初为黄褐色,后呈红褐色,呈毛状,直立或弯曲,直径 87-165 m,长 50-1900 m,多从夏孢子堆中生出

9、,少数从夏孢子堆外的新叶组织中生出。4.2.5 担孢子() 单胞,透明无色,球形,具油球,顶端有一喙状小尖突;大小为 10-12 m。4.3 显微化学检验4.3.1 检测对象 3 a 生以下实生苗或非发病季节的可疑罹病松针、枝干部皮层。4.3.2 选取 1-3 a 生幼苗上带有黄色或红褐色斑点的松针 1 cm 段或罹病松针之小(侧)枝 5 cm5 cm1 cm 大小皮层作样品;对成龄植株枝干上有黑色粗皮者,于病健组织交界处切取 2 cm 4 cm 大小的树皮 2-3 块作为受检样品。4.3.3 将采集的可疑性针叶组织样品和枝干皮层组织样品,用 FAA 固定液脱脂处理 2-24 h 后供切片用。

10、FAA 固定液配方:福尔马林 5 ml + 冰醋酸 6 ml + 50%(适合柔软组织材料)+70%酒精(适合坚硬组织材料)89 ml,充分混合即成。4.3.4 检验药品及工具4.3.4.1 药品:醇溶性苯胺蓝、无水乙醇、番红花红、乳酸、苯酚、甘油、硫酸、亮绿、孔雀石绿、福尔马林、蒸馏水等。4.3.4.2 工具:生物显微镜、分析天平、试剂瓶、刀片、吸管、染色板、镊子、洗瓶、量筒、量杯、载玻片、盖玻片等。4.3.5 试剂配制0.25 %苯胺蓝液:醇溶性苯胺蓝 0.25 g + 95 %乙醇 100 ml,充分摇匀;0.05 %番红乙醇液:番红花红 T 0.05 g + 50 %乙醇 100 ml

11、,充分摇匀;乳酚蓝液:乳酸 20 ml + 苯酚 20 g + 甘油 40 ml + 蒸馏水 20 ml + 0.25 %苯胺蓝液 0.3 ml,充分摇匀;0.1 %亮绿液:亮绿 SF 0.1 g + 无水乙醇 100 ml,充分摇匀;0.3 %番红福尔马林液:番红花红 T 0.3 g + 福尔马林 100 ml,充分摇匀;5 %孔雀绿液:孔雀石绿 5 g + 蒸馏水 100 ml,充分摇匀;0.5 %番红液:番红花红 T 0.5 g + 蒸馏水 100 ml,充分摇匀;浮载剂:5%硫酸液。4.3.6 染色检验方法及结果 根据试验条件,可选择下列任一种染色方法即可。 4.3.6.1 苯胺蓝番红

12、染色法 待检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 0.25%苯胺蓝液(媒染剂)染色 5 min蒸馏水冲洗0.05%番红乙醇液浸染 1-3 min 蒸馏水漂洗干净镜检。如被侵染,则菌丝呈蓝色至蓝绿色,寄主组织呈黄色至棕黄色。4.3.6.2 乳酚蓝染色法 待检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乳酚蓝液浸染 5-10 min蒸馏水漂洗干净5%硫酸(作浮载剂)镜检。如被侵染,则菌丝呈蓝色,寄主组织呈木黄色或本色。4.3.6.3 亮绿番红染色法 待检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0.1%亮绿液浸染 3-5 min 蒸馏水清洗0.3%番红福尔马林液染 1-5 min 蒸馏水漂洗干净镜检。如被侵染,则菌丝呈绿色,寄主组织呈棕红(黄)色。4.3.6

13、.4 孔雀石绿番红染色法 待检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5%孔雀绿液浸染 2min蒸馏水清洗0.5%番红液染 3-5 min蒸馏水漂洗5%硫酸(作浮载剂)镜检。如被侵染,则菌丝呈绿色,寄主组织呈棕红(黄)色。4.3.7 根据上述染色检验结果和柱锈属 Cronartium 分种检索表(附录),在待检皮层细胞内发现菌丝时,可确认样品被松疱锈病菌侵染。如仅在松针细胞内发现菌丝,则不能区分样品是被松针锈病菌 Coleosporium sp.还是松疱锈病菌侵染,需进一步通过试种观察确定:如针叶组织中的菌丝不向枝干皮层蔓延,则非松疱锈病菌,反之,即为松疱锈病菌。5 除害处理除害处理5.1 调运检疫和复检中,发现

14、带有锈孢子器或性子器的带皮松原木,必须去皮并将病皮销毁。5.2 发现茶?子或马先蒿等转主寄主植物叶背有夏孢子堆或冬孢子柱时,应予销毁。附录附录 柱锈属柱锈属 Cronartium 分种检索表分种检索表1. 单维松寄生2双维松寄生42.五针松寄生;锈孢子器基部 (皮层下) 宽 8 mm 以下 3单叶松和食用松寄生;锈孢子基部宽 10 mm 以上西方柱锈菌 C. occidentale3.转主寄主以茶?子为主?子柱锈菌茶?子专化型 C. ribicola f. sp. ribicola转主寄主以马先蒿为主?子柱锈菌马先蒿专化型 C. ribicola f. sp. pedicularis4. 生枝

15、干上5生球果上11 5.病部皮层坏死形成溃疡 6病部皮层不坏死,木质部增生形成木质瘿瘤 10 6.锈孢子表面无光滑区 7锈孢子表面有光滑区8 7. 锈孢子梨形至棒形 云兰柱锈菌 C. comandrae锈孢子长椭圆形 阿巴拉契亚柱锈菌 C. appalachianum8. 病部木质部增生形成纵向隆起带 香蕨柱锈菌 C. comptoniae病部皮层增生略肥大呈长梭形 9 9.锈孢子表面有明显的光滑区;分布北美洲类鞘孢柱锈菌 C. coleosporioides 锈孢子表面有近似的光滑区;分布欧洲和亚洲 柔软柱锈菌 C. flaccidum10. 瘿瘤球形,半球形栎柱锈菌 C. quercuum瘿瘤梭形.栎柱锈菌梭型专化型 C. quercuum f. sp. fusiforme11. 锈孢子器半埋于寄主组织中;分布美国东南部球果柱锈菌 C. strobilianum锈孢子器完全突出寄主表面;也可危害小枝形成髓质瘤;分布美国南部至中美 洲 椎型柱锈菌 C. conigen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