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204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南京(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 校校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教师职业素养培训 (自学材料)(自学材料)教育学教育学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教育与教育学学3 3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功能和目教育功能和目的的55第三章第三章 教师与学教师与学生生66第四章第四章 课课程程99第五章第五章 中学教中学教学学99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概念(1)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2)狭义的概

2、念: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3)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教育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的永恒性源于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

3、级社会作为阶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级斗争的工具。教育具有历史性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可能各不相同。阶级性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1)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教育者者。

4、(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3)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奴隶社会学

5、校名称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是“四书”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内容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许多方面。欧洲封

6、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僧侣封建主教育)教会教育(僧侣封建主教育)和骑士教育(世俗封骑士教育(世俗封建主教育)建主教育) 。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骑士七技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改革教育目的双重教育目的;改革教育内容增加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改革教育组织形式

7、班级授课普遍采用;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由共产党统一领导;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教育学什么是教育学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研究并揭示教育的规律研究并揭示教育的规律,这是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基础学科。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教育的功能和目的第一

8、节第一节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第二节第二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总的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9、。(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归宿;可以说,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而展开。(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1)1957 年颁布的教育方针。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

10、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58 年颁布的教育方针。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章第三章 教师

11、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第一节第一节教师教师教师教师1、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的任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2)教师

12、劳动的特点复复杂杂性、性、创创造性造性: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是指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

13、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 3、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素养(1 1)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如何爱学生?爱与严结合;爱与尊重、信任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集体协作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 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3 3)能力

14、素养)能力素养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有: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第二节第二节学生学生学生学生1、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依据:第一,从教师方面看,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 第二,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表现:学生成为教育的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

15、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 、独立性(也称自主性) 、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都是片面的。(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这说明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心理上的特征。(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