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6141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8.5.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城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导学稿系列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 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学号: 综合评价 章节: 第五章第二节 课题:南方和北方 课型:新授 课时: 2 课时 主备人:郑爱荣 审核:初二地理组 授课人:_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 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重点)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难点) 预习导学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mm 的降水量线、1 月_等温线最接近,沿 山脉和

2、河流分布。北方地区和南方的划分因素是_。表格一: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比较 地理 区域界 线主要 地形区主要 地形降水气候面积人口土壤北方 地区南方 地区 完成表格二: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 土地利用类 型为主 为主主要农作物 、 等 、 等农 耕 制 度作物熟制一年 熟或 年 熟一年 或 熟合合作作探探究究1、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因为_条件不一样造成的。北方主要的林区有东北林区,被誉为 “_”,包括_ _和_,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6)在不同的地区土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东北平原有土质肥沃的_,黄 土高原和华

3、北平原有_,南方地区的丘陵地区有贫瘠的_,四 川盆地为 土,平原地区有肥沃的_。 2、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南方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北方 地区水量小,含沙量大,结冰期时间长。 达达标标检检测测 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大致界限 B.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 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C.有我国最大

4、的平原华北平原 D.山脉主要有长白山、秦岭、大兴安岭 3.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造成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6、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横断山区 D

5、、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7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 A、三级阶梯 B、一、二级阶梯 C、二、三级阶梯 D、二级阶梯 8、下列地形区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 拓展提高拓展提高 1、哈尔滨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寒假长达 40 天,而杭州的一位中学生说,他们 寒假只有 20

6、 天左右,南北方寒假长短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的差异 B 降水的差异 C 所处温度带不同 D 所处干湿地区不同 2、北方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 A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 一年两熟 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 一年三熟 3、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当当日日作作业业:完成填充图册 5、6 页装装 订订 线线 武城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导学稿系列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 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学号: 综合评价 反思重建反思重建: 章节: 第五章第二节 课题:南方和北方 课型:新授 课时: 2 课时 主

7、备人:郑爱荣 审核:初二地理组 授课人:_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 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重点)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难点) 预习导学预习导学 1、比较掌握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农业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植被类型旱地水田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至三熟农业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水稻、油菜、甘蔗 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水运仍是常用的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

8、高 传统运动项目溜冰、滑雪等游泳、赛龙舟等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 河流流量流量较小,汛期较短, 冬季有结冰现象流量大,汛期长, 冬季无结冰期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训训练练巩巩固固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上有较大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温上,南高北低 B 作物上,南麦北稻 C 降水上,南多北少 D 建筑形式,南尖北平 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 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C 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D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春 旱 3、北方地区的

9、主要经济作物是( ) A 油菜、甘蔗 B 大豆、甜菜 C 油菜、棉花 D 甘蔗、花生 4、有关南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较大 B 南方运输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是交通工具 C 北方主要种植水稻,作物都是一年两熟 D 南方水运比较便捷,房屋墙体较高5、南方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 A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 一年两熟或三熟 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 一年一熟 6、导致我国南北方作物类型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 7、有关我国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B 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 油菜主要

10、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 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8、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达达标标检检测测1、形成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气候 2、形成南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气候 3、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是( ) A 台风 B 梅雨 C 酸性低产田 D 风沙侵害与旱涝灾害 4、某华侨计划投资建造糖厂,从原料来源考虑,他可在下列省区中选址( ) A 湖南 云南 四

11、川 B 广东 海南 浙江 C 福建 广东 安徽 D 广东 广西 福建5、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说法正确是 ( )A南边是热带季风气候,北边是温带季风气候 B是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 线C和淮河一起,构成我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D此山以南不产棉花6、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说法正确是 ( )A南边是热带季风气候,北边是温带季风气候 B是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 线C和淮河一起,构成我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D此山以南不产棉花 7、下列提到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现象是自然差异的是 ( ) A.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B.南方树木常绿

12、,北方树木冬季落叶 C.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小 D.南方水运为主,北方陆运为主 8、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地区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C草长莺飞二月天,佛堤杨柳醉春烟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9以下几组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装装 订订 线线 武城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导学稿系列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 日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小组: 学号: 综合评价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 C ,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 当当日日作作业业: :完成填充图册完成填充图册 7 7、8 8 页页反思重建反思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