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46043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 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 者鲍姆嘉登。 2、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3、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 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 “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加以 研究,研究知,即

2、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 “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 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 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美学 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 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 审美价值的学科。(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6、美学

3、的诞生:1750 年(单选) 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 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 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 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人类审 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 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 (多选)10、美学思想的两个

4、基本特点: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 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 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 (多选) 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 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多选) 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1750 年,以鲍姆嘉登的 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填空、单选) 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 13、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 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5、。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 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14、基本途径: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 美;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 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判断代表人物,注意观点和人 物对号、填空)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6、。 (多选)(多选) 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 代表性观念:1)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 序。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一切立体图形中 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 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形而上学中,2)亚里士多德:“美 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 ”亚里士多德关于美是事物的客 观属性的观点,成了折中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3)托马斯阿奎那:“美即在恰当的比 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美与客观事

7、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美需要有 三个条件得到满足才能成其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善,因为有缺陷的东西其结果 必是丑的;第二是恰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才被称作是 美的。 ”(多选)4)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5)威廉荷加 斯:“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蛇形线,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线条。 ”6)费希纳: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通过实验,他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 式。 (此选择题: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 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

8、寻找美. 代表性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 (填空)认为现实世 界中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因此,理念是美的本质。罗 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和柏拉图一样,理念: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 这里的“理型”,就是理念。他又称理念为理性。 (多选)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 一些讲法,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多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多选) 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 代表性学说:有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 “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 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

9、本质。 ”这就是说,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引起快感,一个 引起痛感。休谟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博克认为: 美的愉快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康德认为美不 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具有使每个都愉快的普遍性。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 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 ”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 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 性的欲望 美的快感说:“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 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从事物之间的关

10、系中探讨美;(多选)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多选) 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 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代表性观念: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苏格拉底:3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如果画家作了这样 一幅画像: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 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见这幅 画,能不捧腹大笑么?”。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美。 (在西 方美学史上,真正把“

11、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 德罗。 ) (填空、单选)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 “相对的美”“外在于我 的美”。 (多选) 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的讲法,认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注 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 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并把 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单选、填空) 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

12、践活动中求解美。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多选)(多选) 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 到期主观鉴赏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 “主观的合目的性”,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 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 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 逻辑起点) 代表性观念: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美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对象化”等等观点。 16、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观点及代表人物:一、主张美是主 观的,以吕荧

13、和高尔太为代表。二、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说:“美的东西 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 为代表。朱光潜为了说明他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还引了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 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就在琴上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说要有琴声,就既要有 琴(客观条件) ,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 ,总而言之,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 观条件):这是不对的,它是客观条件,因为主观是客观反映到人脑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 如: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美是客观的统一。 )

14、(判断:)四、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 性的统一, 以为代表。 (填空、选择)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 17、美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一句话,美的形成 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多选) 18、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三个主要逻辑 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 (多选) 19、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 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多选) 20、美的形成和创造,依赖于哪些基本层面:自然物质层面知觉表象层社会 历史层心理意识层。 (多选) 21、自然物质层面: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 (单选)知觉

15、表象层:知觉是感觉 的复合,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相互转化。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 的形成和创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心理意识层: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4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美感产生的历程:美感产生的历程: 22、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因此,实践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 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选择、填空) 23、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欲望,包括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 24、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从开始制造工具 中分化出来,并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 的

16、需要。 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从逻辑上看,美感是多种因素的汇合。 25、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单选) 26、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单选) 27、审美态度是人获得美感的基本条件。 (单选) 28、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单选) 西方学者对审美活动中感觉器官的分析西方学者对审美活动中感觉器官的分析: 29、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30、内在感官说:18 世纪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 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哈奇生发展了“内在感官” 的讲法,认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得到较弱的快感,而内在感官却可以“接受复 杂的观念,所伴随的快感也远较强大。 ” 31、康德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称之为“先天共通感”。 (选 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