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单元6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3231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讲单元6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主讲单元6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主讲单元6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主讲单元6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主讲单元6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讲单元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讲单元6(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单元第 11 册第 6 组时间10、25地点办公室主讲人参与人员六年级语文教师主 讲 要 点单元教 材简析 (可见 教参)本单元课文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塑造的人物有 岁高龄的老士兵,有机智、聪明的少年,有壮士,有君王,既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 形象。反映的主题既有揭露战争的残酷的,又有歌颂战争中的人民勇敢、爱国的。选材广 泛,内容丰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了战争主题。单元总目 标(教 师用书 解读)、知识目标:继续理解人物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作用,了 解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及凝练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情。 、能力目标:阅读中抓住典型

2、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感情,写作中学习使用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逐课解读教材要点提示:1课前充分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不同的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 难,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古 诗,加强对比阅读以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3采用不

3、同形式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夜莺之歌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也可以进 行表演从而深化对小夜莺人物形象的建构,但同时要注意学生易于把反面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英雄形象,以真正做到提升学习英雄人物的情感。4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加强对比,如“小英雄雨来”“雨来”与“雨来没有死”,对比 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不仅进一步说明雨来游泳本领的高强,更说明雨来爱国精神的深远 意义以及作者对英雄雨来的喜爱之情。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 65 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 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

4、塞一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 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管桦创作的小英雄雨来早在几十年前,就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芦花戏水、星 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以及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人。雨来,这个机 智勇敢、坚强不屈的少年英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童年偶像。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 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语言简洁流畅、情节生动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练习快速阅

5、读。夜莺之歌是一篇高年级传统课文,故事很有趣。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 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 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和平的教育。 注意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语句;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 人物行为体会人物的形象。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记叙的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 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的革命精神。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首先从解题入

6、手。学生从题目的字面上能理解到什么?(题目告诉 我们文章写的是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地点狼牙山,以及五位英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为什么 不说“五战士”而说“五壮士”呢?“壮士”和“战士”意义上有怎样的区别?(壮士更加突出他们 的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士,只有坚强到不怕死的战士才能称为壮士。 ) 向学生介绍有关狼牙山的知识和幸存下来的两个战士的有关资料。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 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单 元6教学内容古诗二首第 1 课时总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

7、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能力: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情感: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难点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感受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乐府诗、王昌龄、李广的有关资料。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一)激趣 导入(二)初读 课文,整体 感知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 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 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 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 王维的使至塞上),

8、有叙述 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 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 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 有畅谈从军壮士抒发爱国之情的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 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 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1、汉乐府。2、诗人。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 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诗歌大意:老师小结:十五从军征 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 征 65 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 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 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 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 府诗。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自由散读、全班齐

9、读。 学生边读边想。 组内交流诗意。(三)探究 活动(四)拓展 延伸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 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 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 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 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 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 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 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 (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王昌龄从军行(一、二)王翰凉州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 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 喜欢的理由。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师 点拨并板书。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小结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汉乐

10、府兵役的残酷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不尽的悲哀 单 元6教学内容古诗二首第 2 课时总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情感: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难点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第 一 次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一)激趣 导入导入: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 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

11、代都 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 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 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 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 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 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 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 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 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一、交流资料1、王昌龄(689757):唐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 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 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 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 “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 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 有从军行、出塞、闺 怨、芙蓉楼送辛渐等。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 李广曾任右北

12、平太守,因其英勇 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 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 地区北方的屏障。学生读诗题。学生自由交流,老师补 充介绍。(二)初读 课文,整体 感知(三)探究 活动(四)拓展 延伸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 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 内容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 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理解诗歌大意。三、比较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 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 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3、老师小结。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学生初步了解互文。教师

13、范读、学生诵读、 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学生自己朗读理解诗句 的意思。 交流意思,老师点拨: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 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 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 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 和对良将的思慕。 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 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 喜欢的理由。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师 点拨并板书。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单 元6教学内容古诗二首第 3 课时总 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按要求认真完成以下练习题。 能力:练习时要求作业规范,书写认真。 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按要求认真完成以下练习题,练习时要

14、求作业规范,书写认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作业设计: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松柏( ) 冢( ) 垒垒( ) 狗窦( )雉( ) 舂谷( ) 羹( ) 贻 ( )2. 解释下列词语。始: 冢: 窦: 旅葵: 羹: 贻: 雉: 舂谷: 3.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 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 实。C.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

15、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4.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 65 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 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饿沉重苦难。5.默写诗句(1)但使龙城飞将在,_。(2)出塞中表现诗人对历史变换,征战未断,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的感叹的句子 是:_,_。(3)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4)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 _,_。(5)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_,_。6.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描写战争、吟咏军旅生活的诗词有很多,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中两首。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