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060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峡西岸理海峡西岸理农结农结合型生物学合型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新人才培养的理论论与与实实践践 研研 究究 总总 结结( (2005 年年 9 月月-2008 年年 12 月)月)1 海峡西岸理海峡西岸理农结农结合型生物学合型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新人才培养的理论论与与实实践践 研研 究究 总总 结结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与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后发优 势最有希望的领域,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物技 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具现实意义的领域之 一。近几年来,在广大农业生命科学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已经

2、在生命科学研究和 生物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 距,究其原因,除了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素制约外,更 重要的是缺乏能扛起农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大旗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种人 才一方面要能掌握适合当代农业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同 时又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但目前,农业生命科学与技术 相关本科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而且其培养模式还普遍存在应试教育 的影响,培养的学生“重知识、轻学问,重技术、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因此,如何从 源头构筑培养知识、能力、素质

3、全面协调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生命科学研究与生 物技术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等生物科学教育 和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一、高等一、高等农业农业院校开展院校开展创创新教育的新教育的战战略意略意义义 1. 高等高等农业农业院校开展院校开展创创新教育是我国国情与新教育是我国国情与农业农业面面临临的形的形势势需要需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能否可持续稳定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直接关系 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加入 WTO 后,国外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优质化肥、 农药等

4、相继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农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何扭转我国农业的这种竞争 劣势?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提高农产品的科技 含量,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 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将拉开我国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序幕,并将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扮 演主力军的角色。邓小平同志说过:“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 要靠尖端科技”。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将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 才和技术支撑。2. 高等高等农业农业院校开展院校开展创创新教育是新教育是农业农业生物技生物技术产业术产业快速快速发发展的重要保展的重要保

5、证证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农业生 物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优质抗逆的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动物新品种及其产 品开发和产业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生物反应器产业 化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保障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 才的需要,必须尽快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在高等农业院校开展 农业生物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需要,是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

6、重要保证。2 3. 高等高等农业农业院校开展院校开展创创新教育是推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展和保持社会稳稳定的需要定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自主择业。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解决大学生 就业问题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可以为广大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 就业、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使这 些青年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 二、二、 “海峡西岸理海峡西岸理农结农结合型生物学合型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新人才培养”的理的理论

7、论与与实实践践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于 1997 年建立(试办),同年 9 月 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2001 年 4 月,我校进一步整合相关学科力量,成立了生 命科学学院,作为理科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单位。2005 年 9 月以来,在校级教改项目和省省 级级教改教改项项目目“理理农结农结合型的海峡西岸生物学合型的海峡西岸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新人才培养实验实验区区”的连续资助下,根据国 家经济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对农业生物学人才急切需 求的现状,基地致力于农业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2007 年由林文雄教授主持 的“理农结合型的海峡西岸生

8、物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被批准为省级生物学创新人才 培养实验区,并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中生物学被评 为国家级、省级一类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通过三年的研究与 探索,实验区在农业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发挥发挥区位区位优势优势,立足学校特色,确立生物学,立足学校特色,确立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的指新人才培养的指导导思想和目思想和目标标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经济区就人才 培养方面,提出了要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强化科教创新;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 人才培养的核心,注重各层次

9、人才的培养,着力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要建立人才区域协作长效机制,加强包括台湾在内的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的人才培 养战略。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有着深厚悠久的农业合作交流基础,福建农林大学 是福建省唯一的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已有 72 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农结合,农、理、工、文、法、经、管相互渗透的学科结构体系。在生物 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拥有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个省级重点学科,1 个生物学一级 学科博硕士点,1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5 个硕士点,1 个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人才 培养基地,2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一支以

10、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 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年轻博士为代表、能参与闽台及国际 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学术团队,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础学科特色鲜明,生物技术应用学科 优势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了融上下游结合、学研产结合和国内外结合为一体 的生物科学与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基于上述优势与特色,基地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认 真研究,反复论证实验区建设方案,依据生物技术产业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实 际情况,确立了“发挥闽台优势,创建特色基地,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高新农业”的指导思 想,制订了充分利用闽台地域优势,结合高等农林院校在应用生物学

11、方面的学科资源和 特色,根据现代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院生 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学校 7 个与生物学相关的农学重点学科的优势,以创新型人才培3 养为根本,以国家理科基地和农业应用科学学科为基础,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合作企业、科研院所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辅以相应的创新实 践活动,通过上下游、学研产、国内外结合,促进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在体制、机制、 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力求创建特色基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现代生物 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 人才的目标。 2.转变转变

12、教育教育观观念,念,创创新生物学人才培养的思路新生物学人才培养的思路 要培养既具有广博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 适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人才培养的理理念和模式上需进行不断探索,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西岸理农结合型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与 提升,逐步确立了“理农结合、学科渗透、综合发展、创新思维”的本科教育新理念。在创 新型生物人才培养模式上,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能创业”的基本方针,遵循“理 农结合、强化基础、拓宽面向、优化结构、更新内容、注重实践、分流培养、本硕贯通、鼓 励创新”原则,设计了“创新型教育理念研究型理论教学创

13、业型实践教学特 色型办学模式”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符合国家要求、体现本校办学水平与特色 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和实践教学大纲。 3.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生物学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生物学创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新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教育创新,围绕着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我们根据自身的 条件和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 (1) )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 “31”模式,即将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都安排在前 3 学年,第 4 学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

14、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有所成的优秀学生进入本硕博连读培养程序,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 (2)改革)改革课课程程设设置置 在课程体系上,实施纵向三个“不断线”即外语、计算机、实践教学 4 年不断线,横向 三个“打通”即公共课全院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学科基础课按学科大类打通;建 立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即学校公共课平台、学院基础课平台 (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和生物学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平台,在各平台下制定与之相应的 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实践教学+全校任选课 6 大 模块有机组成的新型课程计

15、划;公共基础课重视人文、法律基础和外语、计算机综合素 质培养,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法律等,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 的要求;学科基础课以与生物学紧密相连的农学、理学课程为主,实现农学与生物学、理 学与生物学的有机结合,生物基础板块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 学等,形成生物技术基础学科群;专业主干课把握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强化学 生生物科学专业的背景与特色,包括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 程等;专业方向选修课以生物技术应用和生物工程优势学科为依托,包括生物化工、生4 物工艺学、生物工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在农

16、学与生物 学学科的实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校任选课指生物科学以外的其他学科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行“6+X”课程设置 方案,6 为统一设定的 6 门核心课程,即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X 课程为不同专业根据专业性质、专业特点各自确定开设的课程, 该课程设置方案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专业适应性,强化了素质和能力培养,缩减了 学分,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主认知和创新能力拓展提供了空 间;在此基础上,实验区采取“精品课程带头,重点课程储备,全体课程跟进”的课程建设 策略,积极推进国家、省、高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 育质量。 ( (3)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学 实验区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促进生物学创新人才教 学。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活动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引 导、激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进课堂、进教材,丰富和更新教学素材和内容,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