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08432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推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前 言言(7-9SS21)(7-9SS21)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

2、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7-9SS21.1)(7-9SS21.1)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79 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一)(一)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7-(7-9SS21.1.1)9SS21.1.1)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

3、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二)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7-9SS21.1.2)(7-9SS21.1.2)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三)(三)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是开放的课程(7-9SS21.1.3)(7-9SS21.1.3)本课程在教

4、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评价从追求惟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使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二、基本理念二、基本理念(7-9SS21.2)(7-9SS21.2)(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7-9SS2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

5、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7-9SS21.2.2)(7-9SS21.2.2)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

6、捏合。(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7-9SS21.2.3)(7-9SS21.2.3)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四)本课程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本课程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9

7、SS21.2.4)(7-9SS21.2.4)历史与社会课程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贯之的目标。为此,课程将十分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同时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更自觉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三、设计思路三、设计思路(7-9SS21.3)(7-9SS21.3)构建本课程基本框架的思路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第一个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

8、整合;第二个主题“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同时,第一个主题又承载着传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学科的概念、要素和线索等基本知识的功能,为综合学习后两个主题奠定基础。这样,从整体上看,主题设置的本身就体现了各学习阶段目标的层次。三个主题大体?quot;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排列。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7-9SS22)(7-9SS22)一、总目标一、总目标(7-9SS22.1)(7-9SS22.1)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

9、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知识与技能二、知识与技能(7-9SS22.2)(7-9SS22.2)1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2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3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三、过程与方法三、过程与方法(7-9SS22.3)(7-9SS22.3)5尝试用历史的

10、、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6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7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8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SS22.4)(7-9SS22.4)9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0.关心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11执心社会公益活动,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

11、义务,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7-9SS23)(7-9SS23)本课程内容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个主题。每个主题的内容都由两级目标构成。在每个一级目标之后注有序号,表明其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二级目标即“内容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活动“是针对教师的指导建议。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我们生活的世界(7-9SS23.1)(7-9SS23.1)本主题以学生感受、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经验为起点,在描述现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一些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核心的概

12、念。本主题按照“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思路,综合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知识,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广阔世界,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 目标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4,8)(7-9SS23.1.1)内容目标(7-9SS23.1.1.1)教学活动(7-9SS23.1.1.2)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7-9

13、SS23.1.1.1.1)1-1 可结合地球仪和地图的自身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发现地球仪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半球和西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地图上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7-9SS23.1.1.2.1)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7-9SS23.1.1.1.2)1-2 可指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问路) ,或者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如大地震)的发生地点,能用“东、南、西、北“和“经度“纬度“等术语确定和描述地理方位和位置。(7-9SS23.1.1.2.2)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7

14、-9SS23.1.1.1.3)1-3 在教材已有资料或教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收集并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及一些统计图表,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气温曲线图、人口增长柱状图等。选择合适的地图和图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如登山、野外宿营、外出旅游等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地图,并从图上获取所需信息。(7-9SS23.1.1.2.3) 1-4 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7-9SS23.1.1.1.4)1-4 可指导学生从教材或其他资料中摘录一段历史文献资料,从中辩析表示历史年代的词汇和习惯用法,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朝代和国号

15、等。(7-9SS23.1.1.2.4)1-5 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7-9SS23.1.1.1.5)1-5 可举出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或以一些文献资料为例,使学生理解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并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和特点。(7-9SS23.1.1.2.5)1-6 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7-9SS23.1.1.1.6)1-6 拟定与社区生活有关的一个主题,帮助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指导他们尝试用访谈、收集和评价等方式获取相应的有效信息。(7-9SS23.1.1.2.6)1-7 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知道通过

16、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7-9SS23.1.1.1.7)1-7 要求学生讲述最新发生的国家大事或当地引人关注的事情,并说明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如通过书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观察电视台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卫星云图。(7-9SS23.1.1.2.7)目标目标 2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1,6)(7-9SS23.1.2)内容目标(7-9SS23.1.2.1)教学活动(7-9SS23.1.2.2)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7-9SS23.1.2.1.1)2-1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熟悉大洲、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