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定性研究方法教程[11]

woxinch****an201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6.50KB
约24页
文档ID:44833233
定性研究方法教程[11]_第1页
1/24

叙事分析w事实派:重构传记历程 w建构派:现实的叙事建构分析叙事访谈以重构事件 (Schutze 1983) w第一步:形式文本分析:删除所有非叙事段落 ,保留叙事段落 w第二步:对内容的结构描述: 对叙事的不同部 分(建立在形式叙事连接词基础上的生活过程 的时限结构)加以区分和说明(如: “and then”或停顿) w第三步:抽象分析:超越生活片断的各个特定 细节,抽象出传记生活的完整形态,即个人生 命周期中的经历过程结构的历史顺序只有对 过程结构的重构基础上,访谈中的非叙事部分 才能进入分析的视野 w第四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个案 进行比较分析叙事访谈以重构事件 (续 )(Haupert 1991)w第一步:描述叙事者的简历,包括生活史中被 认定为有意义的事件的年谱 w第二步:对访谈文本按照结构进行分段,对每 一段添加一个标题 w第三步:界定“顺序主题”,并附加引文加以说 明 w第四步:借助访谈中的中心命题来形成传记的 核心根据文本和访谈的情境和环境来进一步 解释这些命题的含义 w第五步:把每个个案故事浓缩成核心故事,按 照分析类型对这些故事进行分类,并把这些类 型同生活世界的环境联系起来。

分析叙事访谈以重构事件 (续 )w上述根据传记叙事来重构事实过程的方 法是建立在“同源假定”基础上,即:未准 备的即兴发挥的自传叙事可以看作是对 过去经历的真实的扼要重述 w但是,近来这个假定受到越来越多的攻 击批评者认为,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建 构对叙事材料作为生活建构的分析wBude (1984) 认为,叙事是一种对所经历的生活的建 构,即主观的和社会的建构因此,叙事分析不是去 重构作为事实的过程,而是去揭示建构过程 wRosenthal (1993:68) 认为,在访谈中所告诉的生活故 事与受访者实际经历的生活史是不同的她提出了对 叙事访谈进行分析的五个步骤: w(1)分析传记材料 w(2)主题领域分析(重构生活故事) w(3)重构生活史 w(4)对文本段落的微观分析 w(5)对生活史和生活故事的对比性比较对一般方法论的贡献w叙事分析从叙事的哥式塔(gestalt)来 分析命题,把命题放在叙事过程中的语 境来加以分析 w叙事分析包括了对材料的形式分析,把 形式分析和顺序分析结合起来构成叙事 分析的严格特征该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运用w理论背景:对主观意义的分析符号互 动论 w研究问题集中在对传记过程的分析。

w叙事访谈作为材料收集方法个案的选 择是逐渐的过程 w概括化的目的在于建立理论为此,个 案分析之间要进行比较该方法的局限w叙事是否真实经历的再现或建构? w过多地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对个案分析上 ,将阻碍研究者进一步上升到更为一般 的理论客观解释学 (objective hermeneutics)w客观解释学是由德国学者 Oevermann et al (1979) 提出,并用来分析自然互动(如:家庭 谈话)近来它被用来分析所有各种文件,包 括艺术品和相片 Schneider (1988) 修正了这 个方法,把它用来分析访谈这一方法区分了 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主观意义是参与者意识 到的,而客观意义是行动的“隐性感知结构” 这一结构只能采用多重科学分析程序步骤才能 揭示出来因而,这一方法也叫做“结构解释 学”(structural hermeneutics) w对它的讨论和运用主要限定在德语国家客观解释学的程序w严格按照事件或文本的时间顺序 w由一组分析人员同时对同一个文本进行分析 w界定所要分析的个案:一个人的命题或活动, 制度情境中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一个种族的 成员等等 w粗略分析:分析命题或行动产生的外部情境, 以便考虑情境对命题或行动的影响;形成个案 结构假设和文本的粗略结构。

w细致分析:在九个层次上对互动进行分析(见 下页)客观解释学分析的九个层次 w1、阐明直接存在于互动之前的情境 w2、一字不漏地根据所伴随的言辞表达的文本, 对互动的意义进行解释 w3、解释互动主体的意图 w4、阐明互动的客观动机及其客观后果 w5、阐明互动对互动角色分布的功能 w6、说明互动的语言方面的特征 w7、探索所分析的互动中的连续不断的交流模式 w8、阐明一般的关系 w9、根据进一步的个案的互动顺序来对在前面层 次的分析上所形成的一般假设进行独立的检验详尽阐述互动观察记录的一般 结构 (Schneider 1985)w第一步:重构第一个互动的客观意义,即是说 ,把互动所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语境)条件考 虑进去研究小组把与一个命题相一致的各种 不同的对比情景的故事,都叙述出来 w第二步:把“一般的结构特征”同所分析的命题 出现的具体情境(语境)条件进行比较一个 行动的意义可以通过它在其中可能出现的可能 的情境和它在其中实际出现的具体情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重构 w第三步:思想试验,提出所有的可能结构及其 相应可能出现的命题或行动,通过实际出现的 命题或行动来对各种可能的结构进行排除,最 后显示个案的一般结构。

范例:“杀价”行为与商业信誉w讨价还价的情境:街头地摊,商店 w分析人们讨价还价的各种情景 w通过第一个个案分析,得出:在个体摊贩那里 购物,顾客往往要杀价,不信任卖方 w思想试验1:由于商家的信誉与监管程度成正 比,因而中国商人的商业人格是机会主义的, 而不是普遍主义的,缺乏内在的自我约束和控 制的心理机制,因而顾客为防止吃亏,不得不 杀价思想试验2:中国的消费者太精明,喜 欢通过杀价来获得一种赚便宜的快感,为了满 足消费者这种心理,商家故意抬价以维持获利 价格水平 w根据随后的一系列个案材料验证假设证明假 设1获得最多材料支持范例:公德意识与民族文化心 理w访谈资料:事件访谈,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你 会怎么办?为什么? w对个案进行定性内容分析 w思想试验1:全能主义制度下的人们缺乏发自 内心的公德,因为公德是从外面强加的,一旦 这种全能主义松懈,人们的合作主义的公德人 格就显不足,而自利主义的人格凸显思想试 验2:国家依赖主义心理和被动人格思想试 验3:市民社会的缺乏导致公民互助意识的薄 弱 w检查访谈材料与上述哪一种客观意义结构相符 合对一般方法论的贡献w顺序分析的方法论程序 w主观观点仅仅只是进入社会现象的一种形式, 意义同时也在社会层次上出现和延续。

w社会科学作为文本的科学的理念 w以小组或群体的形式同时对文本进行分析,以 便增加对同一文本的分析视野和分析结果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从而通过群体的共同分析来增 加分析的效度该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运用w理论背景:结构主义模式 w研究问题集中在对行动或客体的社会意义的解 释 w抽样策略采取连续抽样(逐步抽样)的方式 w材料收集尽量减少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影响( 减少访谈者或观察者效应),记录自然谈话或 互动情景 w在个案研究和个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概括 (generalization)该方法的局限w常限定于单一个案研究 w从单一个案上升到一般结果常常缺少中 间过渡步骤 w分析方法作为艺术,难以通过教学来传 授,使其推广运用变得复杂和困难第十七章 文本分析总结w文本成为定性分析和从经验材料进行推 理的基础 w对待个案的态度:重构个案(主题分析 ,客观解释学)还是超越个案(内容分 析,会话分析)? w研究问题决定分析方法是否适当不同分析方法比较的标准w对待特定文本材料(形式和内容)的开 放程度 w分析文本材料的结构程度和分析深度 w对分析方法的贡献 w运用领域 w运用中的问题 w主要局限材料分析方法比较标准编码与归类顺序分析理论编码主题编码定性内容分析 会话分析 话语分析 叙事分析 客观解释学对文本 的 开放性对问题 的结构 性(如: 深化)运用领 域运用中 的问题开放编码轴心编码 选择编码 基本问题 不断比较所有可能 领域中, 建立理论何时结束 编码上标 准的模糊 性个案分析 原则; 个案简短 描述个案分析中 主题结构的 详尽阐述; 核心与视角 的社会分布群体比较由于个案 分析作为 中间步骤, 比较费时详尽的 内容分析概括性 内容分析; 结构性 内容分析来自不同 领域的量 比较大的 材料纲要性 规则的运 用常常比 较困难日常与制 度谈话的 形式分析对互动谈 话的顺序 分析对个案集 合的比较 分析限定于会 话中的形 式秩序和 最小顺序重构参与 者的版本整合其他 形式的 文本分析日常 和其他话 语的内容方法论还 不成型个案的顺 序分析评估文本 的形式 质量(叙事 对争辩)传记研究个案分析, 扩大化推 理的困难个案的顺 序分析分析小组, 考虑上下文, 用文本对 假设进行 证伪所有类型 的文本和 图像如何从单个 个案扩大到 一般结论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检查w不是每一种分析方法都适合于每个个案。

分析方法的 选择应该奠基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材料收集方法 ,并对照所要分析的材料加以评估 w对分析方法及其运用的评估和检查应尽早进行 - 在个 案分析中,完成了第一个个案以后就要进行在评估 中,首先要看方法程序本身(如:顺序原则)是否得 到正确运用,也要考虑研究者是否具备方法所要求的 分析态度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应该考虑更换方法 w对分析程序的评估还要考虑分析所要达到的水平例 如,如果对大量的文本进行分析,并且要确保分析结 果的代表性(代表所有访谈),客观解释学就不适合 ,而定性内容分析更为适合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评估一览表1、研究问题:分析方法及其运用能有助于解答研究问题(的本质方面)吗? 2、分析程序: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方法论的预防措施和目标不应该在不同形式的分析方法中任意挑选分析方法的选择必须是建立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或具有理论基础 3、分析者:分析者能够运用此一类型的分析方法吗?她/他的忧虑或不确定性会导致什么后果? 4、文本:分析形式适合于文本吗?如何考虑文本的结构、清晰性和复杂性? 5、材料收集的方式:分析方法是否与材料收集方法相兼容? 6、个案的范围:个案的范围能够被分析框架所包容吗? 7、分析过程:分析者是否正确地运用了分析方法?他/她是否为材料留下足够的范围?他/她是否履行了分析的角色?处理材料的方式是否得到明确的界定? 8、分析的目的:有限的和明确的答案,还是复杂的多重的模式、情境?建立理论或社会群体中各种观点的分布? 9、对普遍性的声称命题所要达到的水平单个个案?群体?普遍命题?分析方法对研究问题的适合性w分析方法是决定可以从材料中得出什么 结论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同 样的文本材料中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w特定的问题领域决定了分析方法的适合 性如:研究问题如果是涉及主观理论 ,客观解释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因 为它是要分析主观意图后面的客观意义 结构把分析方法契合到研究过程w分析方法的选择还要评估它是否与研究过程相 契合例如,要澄清分析方法与材料收集方法 是否相容的问题如果在访谈中,访谈者注重 受访者叙述的总体性(哥式塔),那么,选择 内容分析法就不适合如果资料收集方法是田 野笔记,那么,客观解释学也不是恰当的分析 方法 w分析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自己的研究的理论框 架与分析方法的理论背景是否契合 w分析方法的选择还要同研究模式相适应 – 是线 性还是循环的研究模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