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4838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华商名人堂——靳埭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最早提出香港应注重发展“创意产业”的设计师,靳埭强创办的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 是少数与欧美一流设计团队比肩的华人设计公司之一。而他个人从小裁缝成长为国际平面设计大 师的经历,也堪称传奇。 出道40多年间,靳埭强累计获得了超过600个国内外设计及艺术类大奖,屡次用作品震撼业 界,更在不断探索彰显文化精髓的设计新理念的同时,为中国创意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贡献心力, 孜孜不倦。靳埭强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办人1靳埭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2靳埭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人设计领军人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办人靳埭强靳埭强说,“尺子”是自己生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之一。做裁缝时,他用软尺丈量别人的身

2、形;做设计师后,他用工具尺揣度客户的心思;直 到如今放手将业务交给年轻一辈打理,心系育才的他仍然用心中的一把尺整束着设计行业 的理念与操守,为挖掘出更多“千里马”而全力以赴。从小裁缝到平面设计大师追溯事业路径的起点,靳埭强喜欢从15岁说起。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的靳埭强,是家中长子, 下面还有四个弟妹。15岁那年,他在广州念完初中 二年级的课程后,前往香港与外出谋生的父母团 聚。因家境拮据,又很难适应香港通行的英文教 育,他选择入行成为一名裁缝学徒,学做西装。针线穿梭、尺剪相依的日子一过就是整整10 年。“为别人量体裁衣,除了要合身,另一条 重要准则,就是要学会揣摩顾客的心思,打造适合 他们同

3、时也被他们欣赏的款式,而不是简单将自己 的审美一遍遍复制给不同对象。”靳埭强说,正是 基于这样的修炼过程,让自己对艺术设计工作产生 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时值1967年,香港尚未开设专业教授设计课程 的大学或成人教育学院,于是,靳埭强辗转报读几 位游学欧美归来的艺术家任教的夜间课程,开始系 统学习平面设计基本功。单纯的学习进行了三个月 后,他尝试实际操练,与一位在百货公司做设计师 的同学搭档,为商户设计海报与商品陈列。“白天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思索着如 何完善所学;晚上再跟着老师学习新的东西,酝酿着 第二天的创作,所以我的进步很快。”靳埭强说。因为将“学以致用”践行得很好,还没等到毕

4、业,靳埭强就开始参加比赛,并逐渐在一些行业内 的赛事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工余学习到第三年,他 接连在两项有诸多知名艺术家参与角逐的比赛中胜 出,获得一等奖。待到完成全部设计课程的学习后,靳埭强进入 一位老师开办的设计公司做设计工作。1976年,这 位老师离开香港去了加拿大,挥别伯乐的靳埭强与 自己的同事、同时也是先前一起学设计的同学合伙 创业,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新公司的进展并不顺利。一群有艺术天分的设 计师起初并不懂得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加 之彼时的香港设计界较为崇洋,华人设计公司的生 存举步维艰。为扭转被动局面,靳埭强一面努力与 客户沟通,说服他们尝试与华人设计师合作,一面 积极寻找新

5、搭档。1986年,已经在靳埭强的公司奋 斗了8年、成绩不俗的刘小康成为靳埭强设计公司 的新合伙人,公司也更名为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在二人携手努力下,公司终于得以在市场站稳 脚跟并把握大中华区经济崛起的步伐,成长为少数可 与欧美一流设计团队比肩的华人设计公司之一。截至 目前,公司已经为超过200位客户提供了包括企业形 象、品牌包装、推广宣传、导示系统及环境等方面的 专业设计服务,在香港及海外设计比赛中累计捧获超 过600个奖项,并在深圳、北京设立了分公司。华商韬略毕亚军/文3靳埭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与“靳与刘”一同成长飞跃的,还有靳埭强自 己。在创业后的30多年间,他获得过无数设计类奖

6、项,其中有很多都是国际平面设计界的一流大奖, 这当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力年展优异奖;1991 年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 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 大奖总决赛奖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最佳作品;纽 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一 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奖等。更有不少靳埭强 的个人作品,被英国、德国、丹麦、法国、日本、 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为 表彰靳埭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香港特区政府授 予他铜紫荆勋章和银紫荆勋章。在靳埭强诸多的代表作品中,有两件格外值 得一提。其一,是他为中国银行设计的行徽。1980 年,正全力筹备银

7、行标志设计的中国银行,在备选 方案不理想的情况下,前往香港寻找高手,并最终 将目标锁定靳埭强。银行管理层方面的构想,是希望标识里能不需 要文字说明就可以传达易懂易明的讯息,又要突出 银行专业现代化的理财特质。接受任务后,靳埭强 以古铜钱形状作为创意切入点,巧妙将“中”字融 入其中,作为铜钱的钱眼,如此一来,不仅凸显了 银行的业务属性,亦暗合了古人讲求天圆地方的阴 阳平衡之意,同时将钱中方孔变为长方形的电脑屏 幕,象征此时刚推展的现代服务。1987年,中国银 行全面启用这一醒目行徽,并一直沿用至今。靳埭强的另一经典之作,是2004年受重庆市政 府邀请而设计的“重庆形象标志”。这是他职业生 涯中倍

8、感压力的一役,要用一个简单的图案,来表达一座城市无比复杂的文化内涵,对任何设计者而 言都绝非易事。第一步,靳埭强要最大程度地了解重庆。他联 合当地5所设计类高等院校成立工作坊,与学生们 集思广益,探索重庆精神。相关的讨论会召开了许 多回,大家从文化根源、民族性格、人民生活、未 来展望等多个文化层面入手,详细分析重庆的城市 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说 明有哪些元素可以代表重庆,任何角度都可以提。 之后,靳埭强也与当地政府领导、文化专家和市民 展开研讨,广泛收集意见。经过无数次修改以及历时一年的两轮票选,最 终生成并被确立的方案,是由两个人形组成的“庆” 字,并在旁边注有邓小平手

9、书的“重庆”二字。“这个庆字的形象如两个手舞足蹈的人, 寓意重庆人乐观向上的性格,也饱含巴文化 宽厚乐天的意蕴。而两个人形的叠加,亦有 重的意义,体现了重庆作为超大城市接纳众多 外来人口、兼容并蓄的特点。”靳埭强说,此番创 作既需要兼顾各方观点,将官方要求与市井民意融 合,又不能损伤作品的艺术气质与创意理念,实属 高难度“战役”。因此他已将整个方案的创作过程 写成一本书,于2013年出版发行。重视教育 革新理念近几年间,靳埭强逐渐减少自己在商业设计领域 的工作量,将主要精力都投注在发展教育及培养人才 等领域。“靳与刘目前有刘小康等人打理,并仰 仗专业团队协作运转,我很放心。”靳埭强说,重视靳埭

10、强经典代表作品之一1980 年他为中国银行设计的行徽4靳埭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发展教育其实并不是自己在功成名就后的“消遣”, 而是自1970年起就几乎从未间断的使命。那一年,靳埭强反思自己出道成为设计师的学 习历程,认为香港不能没有专业的设计类学院。尽 管彼时师徒间的薪火相传也造就出一些新星,但这 种教育模式很不稳定,况且当年招收自己的几位名 师,后来亦没有再添徒弟。“我想,这样一个富于 创意的行业,应该有许多年轻人希望能学习并参与 进来。”打定主意,靳埭强与几位同学合力创办了 “大一设计学院”,自己任副院长兼讲师,负责策 划并教授与设计有关的专业课程。1976年,靳埭强同时担任理工夜

11、校老师并策 划课程。1980年,他与梁巨廷、韩秉华等人创办香 港正形设计学校,为对设计、艺术方面有兴趣的年 轻人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和夜间的进修课程。直到 2001年,靳埭强与一些老股东相继退出“正形”, 将接力棒交给年轻一辈。但他并没有就此离开讲台。2002年,应李嘉诚先 生之邀,靳埭强前往由李先生捐建的汕头大学出任长 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一职,以期更大力度地在内地推行设计教育的改革,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自主创新 的设计人才,助力创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相比较靳埭强原来的教学经验,这份工 作多少有些特别。“汕大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的广东省属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与私办学院 的体质不同,对它的课程改革

12、要从基础根源上 动手,过程很不容易,经验很宝贵。”靳埭强 说,总结自己在汕大操刀的一系列革新举措, 大致可以分为5个方面。第一,他提倡在课程设置中以中国传统文 化为本,不要盲目追崇西方新观念,培养学生 的“中国式审美”能力。并针对中西方设计理 念的文化差异展开讨论,最终实现基于二者精 髓的融会贯通。第二,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告诉他 们真正的设计并不只是“动手”,更重要的是用 艺术的眼光与内心审视、分析并思考这个世界, 进而才可以凝结成创意动力与创新能力。第三,引导学生修炼“心手合一”的创作 态度。比如素描课程,除了考量精准的临摹能力 外,更要评估学生是否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表达 在画纸之上

13、。第四,变革“老师在上,学生在下”的传统教 学方式,破除讲台的高低之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仍然肩负引导学生探索的责任,但学生可以和 老师平等对话交流,并非要刻板执行老师灌输的概 念或公式。第五,创造性地增设“设计伦理”课程。教 授学生正视设计行业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不同课 题的研讨,明确从业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严守底 线,捍卫职业操守。“设计伦理课程可能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 首创,但其实它早有存在的必然价值。任何行业都 有自己的一套伦理准则,不可否认,在当今现代化 浪潮冲击下的中国,许多设计伦理观念不断遭受挑 战,诚信缺失,山寨横行。我只是希望用自己 的方式为业界提供一种参考,让更多教育专

14、家思考 这个问题。”靳埭强说,面对别人的抄袭,他从不 选择将事件诉诸法律。“这不是很好的方法。相比 较冷酷的反击,我更愿意从根源深处矫正抄袭者的 心态。我常对年轻人说,不要学我的东西,要学我靳埭强乐于与学生互动5靳埭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的精神。虽然表面皮毛的模仿,可能是某些初学者 最容易选择的路径,但如果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 设计师,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要从中国人的生活 态度中升华出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2011年,由于政策规定的年龄限制,在完成 一系列教学改革后,他退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 计学院院长一职,转为担任该学院的讲座教授,培 养研究生。次年,他接受兆基创意书院的邀约,担 任

15、该校的校董会主席。兆基创意书院是香港一所高 中艺术类学校,开设有电影及数码艺术、设计与视 觉创意、环境及空间研习、多媒体表演艺术、创意 声音与音乐创意等专业艺术类课程,并同时教授中 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体育等基础课程。事实上,在学校创办5年以来,靳埭强一直不 间断地帮助校方在招生方面进行推广宣传,并担任 一些顾问性质的工作。直到2012年,学校希望在总 结前5年发展经验的同时更上一层楼,于是邀请靳 埭强担任校董会主席,紧密参与教学方案的改良研 讨。“目前学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毕 业生大部分都可以步入专业类艺术高等院校。我要 做的工作,是帮助学生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在学习 的点滴过

16、程中激活一些创意基因,让更精彩的灵感 来得更早一点。”他说。心系后辈 遴选贤能在担任各类教育职务以及为学生奔忙之外, 靳埭强在与平面设计有关的公共事务领域也尽心竭 力。他曾是连续三任的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在任 期间,该协会举办的“香港设计双年展”自20世纪 80年代起,就为香港设计界构建了氛围良好的交流 平台。展会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担任评委,出版作品 集,到了90年代,更迎来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诸多设计师踊跃报名参展,使展会晋升为国际知名 的设计大展。除此之外,靳埭强还一并担任香港艺术馆荣 誉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 授、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比利时国际商 标中心荣誉大使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等多个职 务,并最早提出香港应注重发展“创意产业”,呼 吁政府加大关注及扶持力度。1999年,靳埭强以个人名义发起“靳埭强设计 奖”。比赛致力于遴选出具有原创性、本土精神以及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的优秀作品,以表彰相关设计 者,时至今日从未间断,并渐趋优化比赛模式。比如2005年,为了给喜爱设计的华人青年提 供一个展现自我创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