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463379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_陆庆和 (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陆 庆 和一 问题的提出5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6( 高等) 客观性考试( 120 题) 中听力理解( 第 40 题) 有五点要求, 其中有三条与修辞有关:1. 能正确理解必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策略, 听懂对方的真实语义。2. 能听懂带有个性特点的谈话, 从谈话人使用的不同语气和 口气, 推断出说话人的身分、 态度和感情倾向。3. 能听懂口语中常用的成语、 俗语、 惯用语等。对口语里不完整或不规范的语句, 能正确理解语义, 不发生误听。大纲所附样题中与修辞有关的有/ 当官不与民作主, 不如回 家卖红薯0、 / 谈山海经0、 / 贤内助0

2、、 / 开绿灯0、/ 开红灯0、 / 开黄灯0、 / 说曹操, 曹操就到0、 / 马大哈0、 / 鸡毛上天0、 / 知子莫若父0、/ 不到黄河心不死, 到了黄河也不死心0等, 主要集中在引用、借喻( 包括由比喻引申而固定化的文化词 $ $ 惯用语) 等修辞现象。 我们翻阅了目前较为通用的几套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 发现不管是北京语言学院还是北京大学编的精读、口语及阅读等教材中的修辞现象都很少。北京语言学院编的5高级汉语教程6中是把119修辞知识单列出来的, 简单介绍了排比、 对偶、比喻和反语等。据 了解, 现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条件较好的一些学校为留学生开设了修辞课( 只作为选修) , 而在相

3、当多的学校中, 目前还没有修辞课。从当前对外汉语教材及教学的总体情况看, 修辞教学还 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汉语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首先从现实语言状况与学生需要两方面来考察这一问题。二 修辞在当前报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考察现实语言中修辞所占的比重, 笔者翻阅了 1997 年的5中国青年报6与5文汇报6( 下文在例句后分别简称为/ 青0、 / 文0。斜线/ /0后的数字表示第几版) , 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 读者对象不同的报纸, 修辞现象出现的频率不同。以青年为主要读者的5中国青年报6上出现的修辞现象比5文汇报6多。2. 报刊上的标题常采用修辞手法, 文字少而信

4、息量大( 详见下 文举例) 。3. 活泼而简短的报道中修辞现象多。文字浅显、 语言活泼的报道与文章比起严肃的报道及政论文章来, 修辞现象要多得多。如5中国青年报61997 年 8 月 7 日第 6 版同一版面的 4 条报道中, 就有 9 处使用了修辞手法( 使用修辞手法的用下划线表示, 下同) 。( 1) 自 5 月底以来, 持续的高温干旱令繁忙的/ 黄金水道0京杭 大运河苏北段几乎陷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 ,( 5京杭运河/ 半身不遂06)( 2) 1996 年前后出现在众多小城市街头的红色或黄色/ 面的0, 为众多小城市平添了一道风景。然而年余之后, / 面 的0并未如人们希望的那样/ 火0起

5、来 ,三轮车司机大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 灵活多变; 而/ 面的0120司机则抱着/ 皇帝女儿不愁嫁0的思想, 总以为自己有多种 优势, 不屑同三轮车竞争, 结果让别人占了市场。( 5小城市/ 面的0灰溜溜6)( 3) 湖南武冈某车站原负责人黄某( 因贪污在该站 20 多人联 名举报之后) 被检查机关/ 请去0, 其承包经营协议也被依法终止, 总经理的乌纱帽被一并摘除。( 5员工摘了老总/ 乌纱06)( 4) 有人说, 巨额游资就像一个/ 幽灵0, 在资本市场上游荡; 有 人说, 巨额游资就像一个漩涡, 流向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巨大冲击; 也有人认为, 巨额游资就像一匹难以驾驭的/ 野马0 , 不断

6、地冲击资本市场。( 5游资: 资本市场上的/ 幽灵06) 如果我们把这样一张报纸放在留学生面前, 他们是否能很快地读通读懂呢? 这便是我们调查的第二个问题。三 修辞内容是外国学生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我们曾多次将报刊中一些涉及修辞现象的问题, 让已达到中级水平以上的外国学生回答。除了排比、 对照、比喻中的部分明喻和已知的引用外, 其余大多数的回答是错误的。即使是已在中 文系攻读文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外国学生也常发生理解上的错误。这说明, 修辞内容对那些汉语水平已达到中级或者接近高级的外国学生来说都是阅读中的一大障碍。 修辞内容之所以难懂, 首先在于其意义的隐含性、变异性和复杂性。所谓隐含性, 是指不少

7、修辞现象的深层意义常隐藏在词汇、 语句的表层之下, 如暗喻、 双关等。所谓变异性, 是指词语的实指义较之字面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借代等。所谓复杂性, 是指 不少修辞表现有其特殊的形式转换, 如拈连、 仿拟等, 而且要理解这些形式的变化及其意义, 还需有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121修辞内容之所以难懂, 还在于它不像语音、 词汇、 语法那样是 相对静态、 封闭和单一的, 而是动态、开放和综合的。修辞/ 是整个语言的结构系统的运动, 而且是在种种非语言的因素配合影响制约之下进行运动的0。常常是中国人的心理、 语言与文化特征综合的产物。它除了要求解读者有一般的语法、 词汇与修辞知识外, 还需要

8、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王希杰先生曾指出: / 文化世界也是制约着正确解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正确的解码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0例如有位加拿大籍学生 曾在5我和汉语6一文中说道: / 1988 年我在中国旅游时, 台湾的蒋经国去世了。当时一位在中国部门工作的要人, 为了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深情, 他说-我和蒋经国手足情深. 。意思就是他们的关系像自己的手和脚一样密切。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段话的时 候, 以为他乱弹琴, 手和脚相距很远, 怎么密切呢?0又如, 有些外国学生不明白, 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用/ 饭碗0来喻工作和职位。这些都是缺乏文化知识而造成的解码上的困难。四 应在中级阶段

9、引入修辞内容有的教师在中级汉语和报刊课上, 都曾将新近报刊上一些文字浅湿、 内容生动、具有一定修辞现象的短文作为补充教材发给 学生, 经过教师对修辞手法及语言文化背景的说明之后,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文章由于采用的是活生生的语言, 内容贴近现实, 许多修辞表现又很实用, 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曾多次 听到留学生问: / 老师, 你们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文章编成教材?0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让外国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解读汉语的能力吗? 据了解, 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准备日后把汉语 作为工作语言的, 他们是未来从事中外交流事业的使者。外国学生

10、在学习汉语的同时, 还应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意122识形态、 风俗习惯等有多方面的了解。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阅 读中文报纸与杂志的话, 那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就会大大加快和加深。目前通行的5报刊选读6类教材, 选取的一般都是具有新闻语言特点的消息报道、 通讯及评论等。但这类文章实际上只是报刊 文章中的一小部分。像我们上面所举的5中国青年报6那样的修辞现象较多的报道, 一般是不会入选的。同时, 中、 高级汉语及阅读教材也缺少修辞现象较多的文章。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 现实的汉语( 报刊及口语) 中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 而且其 中相当一部分是不能靠查阅工具书来解读的, 同时汉语

11、水平考试(HSK 高等) 又将其作为一项考试内容。而另一方面, 我们的教材及课程中又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有关修辞方面的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这就出现了教学与实际、教学与考试相脱节的现象。 笔者认为, 要想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就应让他们尽快地熟悉汉语的各种文体, 以及中国人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习惯用法, 这就需要将修辞内容及早地引入中级教材。五 最常用的修辞类型及难度既然要把修辞内容及早引入中级教材, 那么调查一下现实生活中哪些修辞用法出现的频率较高, 哪些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 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了。根据我们对上述两份报纸的调查, 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 比喻这是

12、出现频率最高的修辞手法。一般来说, 明喻和暗喻比起借喻来, 更容易使外国人理解, 但要是前两类比喻带上了中国文化的色彩( 包括思维特征) 的话, 也会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详 见下文第六部分) 。比喻中的借喻, 大多都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它需要解读123者对中国的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文学、风俗、 习惯等有一 定的了解。如:( 5) 在人们的印象中, 银行职工手中捧着的是一只/ 金饭碗0。但如今金饭碗也并非牢不可破。 ,传统的用工制度造 成了银行分配上的/ 大锅饭0和岗位上的/ 铁交椅0, 实际上铁交椅并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大锅饭也并不香, 它造成/ 干多干少、 干好

13、干坏一个样0。因此, 银行金饭碗是该破一破了。( 5这里没有/ 金饭碗06, 文 1997. 8. 4/ 2) / 金饭碗0、 / 大锅饭0等比喻, 既反映了中国人重食意识对语言的渗透, 又体现了中国特殊的分配制度, 只有把这些都说明白了, 外国人才能恍然大悟。类似的借喻还有:( 6) 5喀布尔战云密布 龙虎斗难见胜败6( 文 1997. 7. 31/ 5) ( 7) 5电话亭主有偿搭桥6( 青 1997. 9. 2/ 6)( 8) 5洋骗子在蓬莱翻船6( 青 1997. 8. 7/ 6)( 9) 5上海超市有望成为零售业领头羊 6( 文 1997. 7. 4/ 11) ( 10) 5从/ 重

14、灾区0到/ 排头兵06( 文 1997. 4. 10/ 2)2. 引用/ 引用0也是日常言谈与行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上文的/ 皇帝女儿不愁嫁0、 /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0等。标题中也 多采用此种手法。如:( 11) 5开封新华书店: 背靠大树巧夺市场6( 青 1997. 5. 25/ 1)( 12) 5广州购房入户半遮面6( 青 1997. 4. 15/ 5) ( 13) 5还本销售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6( 青 1997. 12. 2/ 5)( 14) 5小猫钓鱼 两手空空6( 青 1997. 12. 13/ 5)( 15) 5急不得也, 哥哥6( 青 1997. 12. 17/ 5)对

15、一个外国学生来说, 没有对中国的俗语、 谚语、名句及戏词 ( 如例 15) 的广泛了解, 是很难读懂这类语句的。3. 双关124/ 双关0是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与语言特色的手法。对外国学 生来说, 理解这类现象, 是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与语音语义的联想力的。同音双关比起语义双关来更难一些。如:( 16) 5学生吃安定 家长心不安6( 青 1997. 6. 25/ 1) ( 17) 5七百万存款有去无还 揭阳信用社言何信用 6 ( 青1997. 7. 14/ 2)(18) 继律师会计师后又一热门职业 ) 5精算师精算未来6( 青 1997. 4. 15. 5) ( 19) 5戈照亮: 照亮三尺岗台6

16、( 青 1997. 9. 8/ 6)4. 仿拟/ 仿拟0也是中国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对外国人来说, 如果对所仿的词语、 句子一无所知, 那也是无法理解的。如: ( 20) 5丢下快餐拿玩具 儿童之意不在鸡6( 文1997. 7. 10/ 1)( 21) 5/ 十全大补稿06( 文 1997. 3. 19/ 12)( 22) 5八个/ 老外0一台戏6( 文 1997. 12. 1/ 3) 5. 借代/ 借代0这一手法的文化色彩较浓, 有不少用法已固定为惯用语。这对外国学生来说, 也是个难点, 如上文的/ 乌纱帽0。再如:( 23) 5劳模不是/ 唐僧肉06( 青 1997. 4. 15/ 6) (24) 编者按: 深化高教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是个/ 牛鼻子0。它牵动局面最大, 触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高校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要求也最迫切。述评: 近年中申城45 所高校的年教育经费总和还抵不上香港一所大学的年教育经费,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大学分到的/ 蛋糕0只能越做越小 ,(5大学减少 学生增多成本降低 效益提高6, 文 1997. 4. 1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