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37991 上传时间:2017-02-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32 页)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以下每个题中,图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 B C D3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 ,3 ,4 B3,4,6 C5,12,13 D6,7,114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k=0 有实数根,则下列四个数中,满足条件的 k 值为()A2 B3 C4 D55如图,分 点 E,则 长为()A1 B2 C3 D46某市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市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第 2 页(共 32 页)A2

2、5 B26 C27 D287用配方法解方程 x+1=0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A (x +3) 2=2 B (x3) 2=2 C (x+3) 2=8 D (x3) 2=88如图,菱形 一边中点 M 到对角线交点 O 的距离为 5菱形周长为()A5 10 20 40 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0 的一个根是 0,则 m 的值为()A1 B0 C1 D1 或 110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由正方形 边组成,如图 1 所示为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在 中点 M 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 x,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 y,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

3、图象大致如图 2 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AAB BBC CCD DD 页(共 32 页)二、填空题(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11函数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直线 y=kx+b(k0)与 x 轴交于点(4,0) ,则关于 x 的方程kx+b=0 的解为 x=13如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甲 乙 丙 丁平均数 (375 350 375 350方差 从甲、乙、丙、丁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决赛,应该选择14已知 3,y 1) 、P 2(2,y 2)是一次函数 y=2x+1 图象上的两个点,则 “”、 “”或“=”)

4、 15 算学宝鉴中记载了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之云阔不及长一十二步,问阔及长各几步?”译文:“一个矩形田地的面积等于 864 平方步,且它的宽比长少 12 步,问长与宽各是多少步?”若设矩形田地的长为 x 步,则可列方程为 16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已知:如图 1, 的中点 O求作:平行四边形 敏的作法如下:连接 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 O;连接 以四边形 是所求作的平行四边形老师说:“小敏的作法正确 ”第 4 页(共 32 页)请回答:小敏的作法正确的理由是三、解答题(共 52 分,第 17每题 4 分,第 22每题 5 分,第 26 分

5、)17计算: 18解方程:x 24x+3=019已知:如图,点 E, F 分别为边 D 上的点,且1= 2求证:F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已知点 B(3 ,4) ,BAx 轴于 A(1)画出将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90后所得的写出点 B 的对应点 坐标为;(2)在(1)的条件下,连接 线段 长度为21直线 y=2x2 与 x 轴交于点 A,与 y 轴交于点 B(1)求点 A、B 的坐标;(2)点 C 在 x 轴上,且 S3S直接写出点 C 坐标第 5 页(共 32 页)22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每年的 4月 23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6、某校本学年开展了读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八年级(1)班 40 名学生读书册数的情况如表:读书册数 4 5 6 7 8人数(人) 6 4 10 12 8根据表中的数据,求:(1)该班学生读书册数的平均数;(2)该班学生读书册数的中位数23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 ,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使用华氏温度() 两种计量之间有如表对应:摄氏温度 x( ) 0 5 10 15 20 25 华氏温度 y() 32 41 50 59 68 77 已知华氏温度 y()是摄氏温度 x()的一次函数(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华氏温度4时,求其所对应的摄氏温度24如图,矩形 对角线 D 交于

7、点 O,且 C ,D(1)求证:四边形 菱形;(2)若0 ,求菱形 面积第 6 页(共 32 页)25问题:探究函数 y=|x|2 的图象与性质小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 y=|x|2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在函数 y=|x|2 中,自变量 x 可以是任意实数;(2)如表是 y 与 x 的几组对应值x 3 2 1 0 1 2 3 y 1 0 1 2 1 0 m m=;若 A(n,8) ,B(10,8)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 n=;(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描出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可得:

8、该函数的最小值为;已知直线 与函数 y=|x|2 的图象交于 C、D 两点,当 y1y 时 x 的取值范围是26定义:对于线段 点 P,当 N,且20时,称点 P 为线段 “等距点” 特别地,当 N,且20时,称点 P 为线段 等距点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 A 的坐标为 第 7 页(共 32 页)(1)若点 B 是线段 “强等距点”,且在第一象限,则点 B 的坐标为(,) ;(2)若点 C 是线段 “等距点”,则点 C 的纵坐标 t 的取值范围是;(3)将射线 点 O 顺时针旋转 30得到射线 l,如图 2 所示已知点 D 在射线 l 上,点 E 在第四象限内,且点 E 既是线段

9、 “等距点” ,又是线段 等距点 ”,求点 D 坐标27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0 ,C,直线 l 过点 C 且与 行点 D 在直线 l 上(不与点 C 重合) ,作射线 射线 点 D 顺时针旋转 90,与直线 于点 E(1)如图 1,若点 E 在 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 E 之间的数量关系;(2)依题意补全图 2,并证明此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若 ,请直接写出 长第 8 页(共 32 页)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以下每个题中,图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

10、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 B C 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化简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 ,本选项不合题意;B、 ,本选项不合题意;C、 ,本选项不合题意;D、 不能化简,符号题意;故选 页(共 32 页)3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 ,3 ,4 B3,4,6 C5,12,13 D6,7,11【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

11、平方即可【解答】解:A、2 2+32 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B、3 2+426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 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正确;D、6 2+7211 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故选 C4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k=0 有实数根,则下列四个数中,满足条件的 k 值为()A2 B3 C4 D5【考点】根的判别式【分析】根据方程有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关于 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94k0,解不等式得出 k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方程 x+k=0 有实数根,=3 241k=94k0,解得:k

12、在 A、B、C、D 选项中只有 A 中的 2 符合条件故选 A5如图,分 点 E,则 长为()第 10 页(共 32 页)A1 B2 C3 D4【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 D=5,C,得出证出出 B,即可得出 长【解答】解: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C=5,分B=3,C 3=2,故选:B6某市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市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A25 B26 C27 D28第 11 页(共 32 页)【考点】众数;折线统计图【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依此求解即可【解答】解:由图形可知,25 出现了 3 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 25故选 A7用

13、配方法解方程 x+1=0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A (x +3) 2=2 B (x3) 2=2 C (x+3) 2=8 D (x3) 2=8【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析】根据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再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x 2+6x+1=0x 2+6x=1,x 2+6x+9=1+9,(x+3) 2=8;故选 C8如图,菱形 一边中点 M 到对角线交点 O 的距离为 5菱形周长为()A5 10 20 40 点】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可得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得菱形的边长即 而不难求得其周长【解答】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