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3383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疾病。风湿性疾病在中医上称之为痹症,由人体肌表、经络因感风寒湿邪引起。因人体肌表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空虚,风寒湿邪则乘虚而入,留连于肌表关节,筋骨血脉,致血气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为痹病。其中外邪入侵,即风、寒、湿邪是引起本病的外界因素。故长期生活在潮湿严寒地带或长期水中作业者,日久易致风寒湿邪侵入肢体。素问中以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痹。”类证治裁中更明确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

2、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风湿性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另外痹症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侵入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风湿性疾病也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如皮肤、肺、胃、肠道、肾、心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其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在西医中风湿性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形成了风湿病学这门学科,但是它仍然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然而中医学对痹症更早有研究。中医学中以为人体因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若素为阳盛之体,

3、内有蕴热,感风寒湿邪易于化热,为热痹。又若行痹、痛痹、着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郁而化热,也可转为热痹。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一般以散风,祛寒,利湿清热,通经活络为主。因各邪之偏胜不同,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侧重。一、行痹 症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多见于腕、肘、踝、膝等处,屈伸不利,初期常伴有发热,恶寒等,舌苔薄白,脉浮等。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甘草、海风藤、桑枝、木香、乳香)加防风、威灵仙。针灸疗法:可选取风门、膈俞、肝俞穴、配合患处局部取穴,平补平泻。每日 12 次。二、痛痹症候:肢体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痛减,遇寒则加剧,关节屈伸

4、不利,痛处皮色不红,有冷感,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剂:乌头汤(麻黄、白芍、黄芪、制川乌、甘草、蜂蜜)治疗。若疼痛以肩肘为主,加羌活、独活、姜黄;若疼痛以膝踝关节为主,加木瓜、牛膝;若疼痛以腰部为主,加杜仲、桑寄虫。针灸疗法:可选取肾俞、关元穴,配合患处局部取穴,平补平泻,可灸。每日 12 次。三、着痹症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不仁,痛有定处,重则关节肿胀,活动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薏苡仁汤(薏苡仁、瓜蒌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制川乌、甘草、苍术、生姜)加减。若肌肤有麻木不仁,加海桐皮。针灸治疗:可选取脾俞、足三里

5、、阴陵泉穴,配合患处局部取穴,平补平泻,可灸。每日 12 次。四、热痹症候: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痛不可触及,得冷痛减,常伴有出汗发热,口渴心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疏风祛湿。方剂:宣痹汤(防己、杏仁、滑石、连翘、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山栀)加减。针灸治疗:可选取大椎、曲池穴,配合患处局部取穴,用泻法。每日 12 次。患者饮食也要有一定得原则,在急性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水要充足,尤其在发热时更宜如此。主食可有大米饭、小米饭、高梁米饭、馒头、蒸糕等,蔬菜可食青菜、黄花菜、黄瓜、西红柿、芹菜、菊花脑、冬瓜、丝瓜等。在病情迁延不愈,久病体虚时,宜适当增加滋补食品,如排骨汤、猪腰汤、瘦肉、蛋乳类等,以增加体质,有利于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