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52701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现代文阅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必修五现代文练习必修五现代文练习长亭送别长亭送别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谂知(nin)暮霭(i) 胸臆(y) B. 泠泠(lng)相偎(wi)栖迟(q) C赓续(gng)玉醅(bi)揾做(wn) D. 萧瑟(s)憔悴(cu)顷刻(qng) 2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筵席 煎熬 栖惶 亲眷 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 C狼籍 淋漓 解剖 讫今 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 3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 ) (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生前酒一杯。 (2)恨不倩疏林_住斜晖。 (3)遥望见十里长亭,_了玉肌。 (4)晓来谁_霜林醉?总是离

2、人泪。 A干 留 瘦 染 B尽 挂 减 染 C饮 留 消 点 D尽 挂 消 点 4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 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5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 ) (1)晓来谁染霜林醉? (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 C(1)

3、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 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6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 ( )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A(2)(3)(5)B(1)(2)(3)C(1)(3)(4)D(1)(2)(4) 7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 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

4、尾,有一相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但她在离别 时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 。- 2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 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二、阅读端正好,完成 810 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9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 “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10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支曲子

5、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D “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二、阅读滚绣球,完成 1112 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 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1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迍迍”与“快快”自相矛盾吗?12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6、 A像端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B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望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表达不 再分离的依依之情。 C滚绣球是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内心世界。 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 3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 拖沓(t) 油脂(zh) 锲(q)而不舍 B、睚眦(z) 里弄(lng) 泥淖(no) 长歌当(dng)哭 C、夯(hng)筑 匹(p)配 请帖(ti) 力能扛(kng)鼎 D、璞(p)玉 囹圄(y)

7、漱(sh)口 殒(yn)身不恤(x)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廖落 桎梏 玷辱 桀骜锋利 B.愠色 鼓泄 惨淡 陨身不恤 C.黯然 苍桑 尸骸 鄙陋没世 D.罗网 屠戮 绯红 长歌当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 4.4 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 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 吊。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

8、只看 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 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东 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 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

9、,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 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 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 提供了可能。二、课内阅读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 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 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

10、恤的事实,则更足为- 4 -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6.文段中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_7.文中的“中国人” 、 “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 _ _ _8.“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 话有什么含义? _ _ _9.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

11、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 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10.“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 “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 “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 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 “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11.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