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08050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航油”管理舞弊案例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财务报表审计中 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唯一的一家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 航油) 。在 2004 年 11 月 29 日发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 品 交易,产生了 5.5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致使中航油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最后发布 公告申请停牌重组,这一重组事项涉及 16000 名股民,100 多家债权人,是新加坡历年来 债务金额巨大、债权人众多而复杂的一次重组,也是中国首例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进行 的重组。该公司自 1997 年以来,凭借 6 年内净资产增长 762

2、 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公司, 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因此,中航油事件也被认为是继 1995 年“巴 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1、公司发展历程和行业地位 中航油的前身是1993年5月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 轮船有限公司出资在新加坡建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头几年经营状况一直不佳。直到1997年7 月,中航油总公司派出了陈久霖这个自称“打工的皇帝”,由后来的明星企业家一落成为阶 下囚的人,带着49.2万新元,赴新加坡接管了当时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上任后不久,陈 久霖就向总公司提出了把公司重新定位为石油贸易企业的转型方案。在陈久霖的精心策划 下,中

3、航油于2001年12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 外上市的海外中资企业。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市值 超过65亿元人民币,曾被国内誉为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大石油公司”。 中航油以突出的业绩被选入新加坡国立大学 MBA 课程教学案例;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 具透明度”企业;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 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由于中国内地航空油的供应几乎被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所垄 断,所以内地航空公司需要以高于新加坡航空油市价6成至7成的价格,每月从中航油进口 至少

4、20万吨航空油,约占市场总需求的1/3。可以说,中航油在内地航空油供应行业占 据垄断地位。但是,在国内市场上,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公司都拥有石油产品进出 口权,因此,他们会影响到中航油的行业垄断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中航油所占市场份额 很小,同时还面临着全球石油巨头对中国10亿美元的航空燃油市场的觊觎。 2、公司战略目标 2003年中航油的年报显示,为了不断获得超常的发展速度,中航油的发展逐步偏离了进口 航空油料采购的主业,开始全力进行大量的石油资本运作。该公司2003年来自投资的回报 已占公司税前利润的68%,而航油进口和国际石油贸易才各占16%。正是由于这种战略目 标的根本性变化促使了中

5、航油在2004年大举进入石油期货市场。但是,这种变化的原因皆 为陈久霖一人的思路变化所致,并非结合客观实际的理性选择。 3、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中航油作为中航油集团下一个海外上市公司。中航油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因此,中航油 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可避免的带有中国国有企业的色彩。其中,中航油的内控体系由部门经 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三部分组成,这一表面上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曾被广泛 认同: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 其设计了风险管理手册及财务管理手册 ,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各级管理人 员的权限,通过联签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6、风险管理软件系统 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在一起,全盘监控。另一方面建立三级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环 环相扣、层层把关的三个制衡措施来强化公司的风险管理,等等。事实上,从普华永道出具的中航油事件调查报告上看,中航油的内控体系在内控的五大要 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1、中航油集团向中航油董事会派驻了4名成员,包括陈久霖本人,而他也是以集团副总经 理的身份兼任中航油董事和执行总裁。但事实上,集团公司考虑陈久霖在中航油的经营业 绩以及出于对陈久霖经营管理能力的信任,使他在实质上成为了集团公司派驻中航油的全 权代表和中航油的实际控制者。同时,他在任职期间,

7、曾两度调开集团公司派驻的财务经 理,从当地另聘财务经理,只听命于他一人。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决策层、监管层还是在 经理层,完全是陈久霖的“一言堂”,没有形成实质上的权力制衡。 2、在风险控制机制中,陈久霖对风险的控制起决定性的作用,他在获悉公司再2004年第一 季度出现580万美元的帐面亏损后,决定不按照内部风险控制的规则进行斩仓止损,也不进 行任何信息披露,并继续扩大仓位。为了避免亏损的实际发生,他将交割日延后至2005年 和2006年,并继续加大仓位,孤注一掷,赌油价回落。但事与愿违,到2004年10月,公司 亏损累计达到18,000万美元,流动资产已经耗尽。于是,陈久霖向集团公司汇报亏损并

8、请 求救助。在这些重大风险应对决策中,公司命运完全系于一人身上,根本谈不上控制。 3、中航油设有专门的7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监控软件系统。其中,风险控制的基本结 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每名 交易员在其经手的交易损失达到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以征求他们的意见, 当损失达到35万美元时要向总裁报告,征求他的意见,在得到总裁的同意后才能继续交易; 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将自动平仓。而中航油总共有10位交易员,如果严格的按照 风险管理规定执行,损失的最大限额应是500万美元,但是,中航油最终亏损额高达5.5亿 美元。直接原因就是

9、陈久霖在发生浮亏时一意孤行地继续加仓。风险控制部门和风险管理 系统在这里成了摆设。 4、中航油从2003年下半年起在海外市场进行石油期货交易,并且交易总量大大超过现货交 易总量,明显违背了国家规定。而母公司在中航油进行此项违规活动一年多,造成重大亏 损之后才得知。由此可看出母公司和中航油之间的信息沟通很不顺畅,原因是陈久霖个人 的隐瞒不上报,内控部门没有履行监督信息沟通的职责。中国航油集团是中航油的母公司, 作为一家中央级企业,本应该严格规范子公司行为,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国航 油集团公司没有起到政策的传递和对子公司监督执行的作用,使中航油形成了自我评估的 缺陷,所有行为完全是靠陈久霖“自我监督”,而他又不懂应如何操作期货,公司的专业人 士此时又没有进行建议,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由此可见,普华永道报告的结论中称,中航油的内控完全形同虚设,是符合事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