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97687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含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格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C.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 C.1.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以下简称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所得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即用单次检定或校准结果 yi的实验标准差 s(yi)来表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通常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之一。C.1.2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方法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被测对象进行 n 次独立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得值为 yi(i =1, 2,

2、n) ,则其重复性 s(yi)按公式(C.1)计算:1)( )(21 nyy ysniii (C.1)式中: n 个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yn 重复测量次数,n 应当尽可能大,一般应当不少于 10 次。如果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中不是主要分量,允许适当减少重复测量次数,但至少应当满足 n6。注: 术语“测量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得到的精密度,它表示测量过程中所有的随机效应对测得值的影响。在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时,其条件应当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规定的条件相同。重复性试验的测量条件通常是重复性测量条件,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复现性测量条

3、件或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C.1.3 被测对象对测得值的分散性有影响,特别是当被测对象是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时,该影响应当包括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之中。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检定或校准结果由单次测量得到时,由公式(C.1)计算得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直接就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一个不确定度分量。当检定或校准结果由N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由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Nysi)(C.1.4 被检定或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也会影响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检定或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此时重复

4、性中已经包含分辨力对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影响,故不应当再考虑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被检定或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当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代替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分量。若被检定或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为x,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0.289x。C.1.5 对于常规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当无法满足 n10 时,为了使得到的实验标准差更可靠,如果有可能,可以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表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合并样本标准差 sp按公式(C.2)计算:(C.2)) 1()(121 p nmyy smjnkjkj式中:m 测量的组数;n

5、 每组包含的测量次数;2ykj 第 j 组中第 k 次的测得值; 第 j 组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jyC.1.6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应当直接作为一个不确定度来源用于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对于已建计量标准,如果测得的重复性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测得的重复性,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测得的重复性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测得的重复性,则应当依据新测得的重复性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如果评定结果仍满足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则重复性试验符合要求,并可以将新测得的重复性作为下次重复性试验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如果评定结果不满足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则重复性试验

6、不符合要求。C.2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C.2.1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长短有关。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当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如果计量标准可以测量多种参数,应当对每种参数分别进行稳定性考核。C.2.2 稳定性的考核方法C.2.2.1 采用核查标准进行考核C.2.2.1.1 用于日常验证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性能的装置称为核查标准或核查装置。在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时,应当选择量值稳定的被测对象作为核查标准。采用核查标准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考核时,其记录格式可以使用附录 F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

7、核记录参考格式 。C.2.2.1.2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 ,用该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 n 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组的测得值。共观测 m 组(m4) 。取 m 组测得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C.2.2.1.3 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至少一次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 n次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得值。以相邻两年的测得值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C.2.2.2 采用高等级的计量标准进行考核C.2.2.2.1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 ,用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对新建计量标准进行一

8、组测量。共测量 m 组(m4) ,取 m 组测得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C.2.2.2.2 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至少一次用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对被考核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以相邻两年的测得值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C.2.2.3 采用控制图法进行考核C.2.2.3.1 控制图(又称休哈特控制图)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记录。它能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因素并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于查明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使测量过程重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2.2.3.2 采用控制图法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考核时,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一个量值比

9、较稳定的核查标准作连续的定期观测,并根据定期观测结果计算得到的统计控制量(例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极差)的变化情况,判断计量标准的量值是否处于统计控制3状态。C.2.2.3.3 控制图的方法仅适合于满足下述条件的计量标准:a)准确度等级较高且重要的计量标准;b)存在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要求其同时具有良好的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c)比较容易进行多次重复测量。C.2.2.3.4 建立控制图的方法和控制图异常的判断准则参见 GB/T 4091-2001 idt ISO 8258:1991 常规控制图。C.2.2.4 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考核当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

10、准的稳定性考核方法有明确规定时,可以按其规定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C.2.2.5 采用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结果进行考核将计量标准器每年溯源的检定或校准数据,制成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表或曲线图 (参见附录 D计量标准履历书中的“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图表”),作为证明计量标准量值稳定的依据。C.2.3 在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时,应当优先采用核查标准进行考核;若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是建标单位的次级计量标准时,也可以选择高等级的计量标准进行考核;若符合C.2.2.3.3 的条件,也可以选择控制图进行考核;若有关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方法有明确规定时,也可以按其规

11、定进行考核;当上述方法都不适用时,方可采用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结果进行考核。C.3 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C.3.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应当依据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对于某些计量标准,如果需要,也可以采用 JJF1059.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如果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制订了该计量标准所涉及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可以依据这些指南进行(在这些指南的适用范围内) 。C.3.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a) 明确被测量,必要时给出被测量的定义及测量过程的简单描述;b) 列出

12、所有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即输入量 xi) ,并给出用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模型;c)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xi),并通过灵敏系数 ci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对应的不确定度分量;)()(iiixucyud)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y),合成时应当考虑各输入量之间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相关性,对于非线性测量模型则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高阶项;e) 列出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表中应当给出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详细信息;f) 对被测量 y 的分布进行估计,并根据估计得到的分布和所要求的包含概率 p 确定包含因子 kp;除非相关的技术文件有规定,否则包含概率均取 p=95%;g) 在无

13、法确定被测量 y 的分布时,或该测量领域有规定时,也可以直接取包含因子 k=2;h)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y)和包含因子 kp或 k 的乘积,分别得到扩展不确定度4Up或 U;i)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最后陈述,其中应当给出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足够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至少应当使客户能从所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重新导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3.3 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C.3.3.1 在进行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时,测量对象应当是常规的被测对象,测量条件应当是在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前提下至少应当达到的临界条件。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栏

14、中,既可以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详细过程,也可以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要过程。在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要过程时,还应当单独给出描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详细过程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要过程应当包括对被测量的简要描述、测量模型、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包括各分量的尽可能多的信息) 、被测量分布的判定和包含因子的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以及最终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C.3.3.2 如果计量标准可以测量多种被测对象时,应当分别评定不同种类被测对象的测量不确定度。C.3.3.3 如果计量标准可以测量多种参数时,应当分别评定每种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C.3.3.4 如果测

15、量范围内不同测量点的不确定度不相同时,原则上应当给出每一个测量点的不确定度,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来表示:a)如果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表示为被测量y的函数,则用计算公式表示测量不确定度。b)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分段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以每一分段中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C.3.3.5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评定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均应当具体给出典型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如果对于不同的测量点,其不确定度来源和测量模型相差甚大,则应当分别给出它们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C.3.3.6 视包含因子 k 取值方式的不同,最后给出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当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表示:a)扩展不

16、确定度 Up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由规定的包含概率 p 并根据被测量 y 的分布计算得到时,扩展不确定度应当该用 Up表示。当规定的包含概率 p 分别为 95%和 99%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用 U95和 U99表示。包含概率 p 通常取 95%,当采用非 95%的包含概率时应当注明其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Up的同时,应当注明所取包含因子kp的数值以及被测量的分布类型。若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还应当给出其有效自由度eff。b)扩展不确定度 U当包含因子的数值不是由规定的包含概率 p 并根据被测量 y 的分布计算得到,而是5直接取定时,扩展不确定度应当用 U 表示,同时给出所取包含因子 k 的数值。一般均取k=2,这包括两种情况下:一种是无法判断被测量 y 的分布;另一种是可以估计被测量 y接近于正态分布并且其有效自由度足够大。在能估计被测量 y 接近于正态分布,并且能确保其有效自由度足够大而直接取 k=2时, ,还可以进一步说明:“由于估计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