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课本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287159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课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文地理课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文地理课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文地理课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文地理课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课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课本(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第一讲 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 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是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人地关系认识的反映,是近现代地理学思想理论的 高度概括,具有地理哲学的意义。 不同学科中人地关系的含义不同学科中人地关系的含义 哲学:人的世界观(即意识)与影响意识形成变化的各种物质因素的关系上。 环境科学:人的生理生存与生活环境因素的关系。 地理科学: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的内涵人地关系的内涵 人地关系,是指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改造利用地理环境,以增强人类 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而改变了的地理环境更深刻影响人类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 它们之

2、间的这种空间与宏观关系就是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论的内涵人地关系论的内涵 人地关系论,是指人们对人地关系的各种观点、思想的总称,即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论,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 识也在不断变化。一、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一、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论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看:(、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看:(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涉及复杂多样的社会 现象和事物,但其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人地关系的研究。 (2) 、人文地理学的研

3、究对象和内容 是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3) 、现代人文地理 学以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 由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开放巨系统。 2、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看、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看:、从近代地理学产生到 20 世纪 20 年代,人地关系一直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在拉采尔、白兰士等学者的著作中表现十分明显。、后来重 视地区差异和空间结构,使人们一度忽视了人地关系的研究。、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 由于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加速增长、环境恶化、资源供求失调等

4、全球性问题,使地理 学的研究重心又转到人地关系研究上来,把人地关系作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部门研究和区域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部门研究和区域研究:(1) 、部门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人文地理要 素,即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2) 、它不同于相应的社会科学之处在于,它所揭示的人文地 理要素的空间地理特征,必须分析人文地理要素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3) 、 区域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特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即一定空间各种人文现象和事物所构 成的地域系统。 (4) 、对该系统特征的认识,要考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 人类社会地域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二、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流派二、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流派 1、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1)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运用于分析环境和人 类的关系,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其生存、活动和发展受环境的严格制约。 (2) 、美国学者亨丁顿发表了气候与文明这种思想流行时间较长,但从 20 世纪 30 开始对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 素之间复杂关系而受到许多批判。 2、人地相关论:、人地

6、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possibilism (1) 、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认为,同样的环境完全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人 的能动性。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利用什么和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 择能力。人地关系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而是或然的关系。 (2) 、白兰士的学生白吕纳进一步发展。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它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影响, 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自然环境只是为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性,而利用何 种可能性则是决定于人类按心理因素、社会传统等所作的选择、调整和适应。 从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可能论的思想在地理

7、学中人地关系方面获得较多的支持者。他们 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文化遗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也不亚 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3、适应论:、适应论:adjustment theory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罗士培。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其所处的自然 环境的适应,包括对区域经验的分析;二是地域间的关系,即居住在区域内人群的适应。 这种适应,即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包括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 能性。 4、人类生态论、人类生态论 human ecology 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地理学以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为己任,地理学可称 为“人类生

8、态学”。 强调研究人地作用应注重人地作用的动态过程,即人类反应过 程的认识,人地作用是一个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应该认识到每一时间剖面的详细情形, 这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提出了一种研究方法论。 5、环境感知、环境感知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 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即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客观规律可寻的。它受一种思想意 识的支配,即环境感知。 (参见 271 页环境知觉与认知) 6、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 cultural determinism 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还可以

9、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因此称之为文化决定论。 7、人地协调论、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和谐论:在人地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必须遵循环 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发展相互和谐一致;人必须约束自身的行 为,取得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关系之间的协调。三、人地关系的协调三、人地关系的协调 (一)含义:(一)含义:人地关系协调就是协调人口 population、资源 resource、环境 environment 和 发展 development 之间的关系,即 PRED 协调。 (二)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二)人地关系协调的

10、原则:1、动态协调,谋取人地关系的协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 2、综合协调,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的,人类所谋取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协调。 3、长远协调,必须 着眼于人类社会长远利益,着眼于环境的长期管理效应。 4、全球协调,全人类、全球环 境是一个整体,只着眼于一国一地的局部协调,最终会祸及人类。全球协调强调全局利益, 全人类在人地协调问题上利益是共同的。 5、地域协调,注意地域差异,根据各自的环境 特点、发展过程,因地制宜地探讨各地的协调模式。 6、科学协调,人地协调是科学的协调,依靠现代科技才有可能协调人地关系。 7、主

11、导协调,人地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 类社会,人类要认识并运用自然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谋取人地关系的协调。 (三)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三)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 1、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协调问题:世界人口问题的核心是人口增长过快,超过 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人口控制是人地协调的头号问题。 2、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协调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保护相结合,尽量利用可再 生资源,研究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重复利用和综合利用等技术。 3、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问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往往出现难以兼顾的矛盾, 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容易使人不顾生态环境。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12、和技术进步,使两者兼 得。 4、城乡居民点建设和整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城市是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地区,必须改 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理念,从人地协调角度出发,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对 农村地区,要进行科学的村镇规划。 5、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区的综合治理问题: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严重破坏;黄土高原的水 土流失;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南方丘陵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等。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一)概念:(一)概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 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

13、究的主要内容:(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 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2.人与地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功 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3.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关键是预测粮食增产的幅 度。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目标(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目标优化调控优化调控 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总目标是为探求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的整体行为与调 控机理。 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列、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去认识和寻 求全球的、全国的或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理。五、人地关系研究应注意五

14、、人地关系研究应注意(41 页)页):1、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能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全部套用在人类身上。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关系类比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过于简单。2、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分析人地关 系时,要注意时代性。 3、人地关系既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 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往往是通过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社 会文化、精神文化而产生作用。 4、人类与地理环境是一种复杂的人地系统,彼此既对 立又统一,在对立统一中前进和发展。第二讲第二讲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 一一 、人文

15、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最高层次,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 究的指导。2、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3、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有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 可以采用访问调 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观察调查等方法。调查结果表述为文字,即描述。 2.比较与分类比较与分类:为了区分人文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 纵向比较,以认识某一人文现象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横向 比较,以揭示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为区域分类提供依据。 3.类比、归纳与演绎:类比、归纳

16、与演绎:类比推论是提出科学假设的重要途径,其结论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归纳法常用来判别人文现象的因果联系。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 方式和推理形式。由类比提出新思想,经过演绎、归纳和实践验证而成为新的科学理论。 4、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因果分析法。寻求人文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比较不同分析 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以达到真实性。 综合分析法。全面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是分析 的基本形式,使用于本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结论比较可靠和实用,应用广泛。 区域分 析法。通过区域划分揭示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通过不同区域的对比,认识区域特征;探 讨区域本身内部结构和职能的差异性分析,认识该区域。 地理统计法。它是分析各种 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人文地理意义。主要的统计方法有统计数、统计表和统计图。 历史 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