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287059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经济波动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摘要:摘要: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严把信用质量关,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保证信用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用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建立更为谨慎的信用风险文化,加快建立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 关键词: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波动周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美国“次贷危机”

2、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对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商业银行作为专门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具有高负债性和高外部性的特点,这就使其不仅追逐收益性,也必须关注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使命,这必然使信用风险不断积累。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已不再是对风险的规避和对冲的博弈术,而是一种保值增值的差别化技能。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由于实行相对开放和汇率管制等措施,形成了“天然防火墙”,使国内各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商业银行作为开放的组织系统,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输出给环

3、境,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反作用,所以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益及可能的损失情况,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由于目前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以及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遵守合同规定暗示足额偿还债务而使授信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信用活动传统的主要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一种综合风险,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债务人,它造商业银行很多业务活动中都广泛存在,但最主要最经常的是存在于信用

4、业务中。 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贷款本自的风险。按其引发原因的性质,可分为道德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道德风险指借款人有意骗取银行贷款用于投机或其他不正常的经济目的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编制并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资料和信息,蒙蔽银行,骗取银行贷款;二是预谋在先!申请贷款前就打算不还,得到贷款后远走高飞;三是在“赖帐不还”的示范效用下加入赖账行列。贷款的经济风险指借款人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导致经营失败而无力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通常又被称为企业风险。 信用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具有不确定性,

5、无法准确预测和判断。因此,只有树立起银行信用活动的风险观念,对于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分散和补偿机制,提高贷款资产的质量和效率。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包括:(1)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状况。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对银行信用活动的影响表现在:经营的动力机制好坏;银行和企业信用关系的性质;经营的自主权大小;经营行为的约束程度。 (2)贷款的集中程度。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与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集中程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大。贷款越分散,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小。(3)贷款的约束方式。商业银行的贷款按照贷款的保障可以分为抵押贷款和信

6、用贷款。信用贷款的风险比抵押风险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处于商业周期的阶段,银行贷款条件的不同,对其信用活动中的信用风险影响也存在差异。(4)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商业银行在信用活动中最普遍的缝隙那就是由客户的违约所引起的,也就是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欠款的风险。为了能够防范因违约带来的风险损失,商业银行必须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情况和背景,褒词较高的信用等级,并采取积极的分散贷款和投资组合等避险措施,降低风险。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 (一)信用投放的行业较集中。近年来,房地产业、制造业、通讯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银行的贷款资金也随产业的火爆集中到这些行业上来。根据国际经验,个

7、人房贷风险暴露期通常为 3 到 5 年,而我国房地产行业个人信用业务是最近 4 年才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已进入房贷风险初步显现的时期。同时,商业银行前几年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由于房地产的滞销,使巨额房地产开发贷款面临危机。 (二)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用客户评级办法在总体结构、等级结构、评级程序、信息收集等方面都比较粗,所用的信用等级划分也较粗(一些银行将客户信用分为四级,即AAA、AA、A、BBB,而巴塞尔协议要求至少为八级,在每一级别存在略升和略降的情况,如出现 AA+、AA-)。这种粗放式的信用管理方式,在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情况时并未显

8、露,但在目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很可能使商业银行踏上未知的“地雷”,使信用资产遭受损失。 (三)抵(质)押物的评估价值相对较高且缺乏更新机制。商业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中,有部分贷款是抵(质)押贷款,其中有很多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是在我国经济上行时进行的,那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还比较乐观,现在经济处于下行中,银行的抵(质)押物的价值已大幅缩水。如,2007 年上半年我国股票市场异常火爆,很多银行以股票为质押物发放了大量贷款,随着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撤离、大小非的纷纷解禁,股票价格回落,并且可能会长时间低迷,这无疑给商业银行的抵(质)押贷款带来巨大风险。而且,商业银行对在建工程、未办理产权证件房屋作抵押的抵押

9、物跟踪管理薄弱,没有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甚至会出现抵押的在建工程已经完工,还没有办理好后续抵押登记手续,使银行的抵押权“悬空”。 (四)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这表现为:信用风险管理条块分割,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不完善,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制度上没有把信用风险的计量、分析规定为日常性工作。如,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详尽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

10、管理专家系统。 (五)商业银行内部信用控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内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骗贷案件及信用的操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充分暴露了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如,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等。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建设职责没有明确归属,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体系化、标准化。这就要求信用风险管控水平在经济的下行通道中进一步提高。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信用风险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保护资金的安全,而且还要提升构成银行经营模式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组合水平。信用风险管理应遵循保

11、本、稳健的原则,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保证存量资产质量的稳定,这是银行生存的基础。对内生不确定性引致的风险,如银行由于内部的信息传导不及时、相关制度不完善而发生的操作失误、贷款抵(质)押物价值没有及时更新等,可通过加强控制程序和业务检查力度来实现。同时,由借款人履约风险、借款人可能出现的经营失败及行业性风险等外生不确定性引致的风险,则需要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具有完善的内控措施、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检查等措施来防范。 (一)建立更为谨慎的信用风险文化。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提高资产安全为现阶段的第一要务,兼顾流动性和效益性。应深入研究风险规律,科学识别风险,

12、及时总结,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不能简单采用“依赖经验、简单比较、同业跟随”等方法模糊评审。同时,要严格控制房地产业的“两高一资”、纺织业的“两头在外企业”授信风险。对贸易融资业务要把握好客户风险和产品风险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迷信产品对授信风险的控制作用而忽视对客户风险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出口押汇、船舶预付款保函、代理行授信的国家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的风险。适度提高本轮经济周期下行冲击较大行业和区域内企业的授信准入标准,适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授信准入标准。严格信用审批标准,收缩和严格控制授信额度,一般情况下不给予新增授信,对管理良好、发展前景较佳的企业,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继续支持。 (二)加快建

13、立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成立由管理层直接推动的内控机构。信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是由管理层发起越易取得成功,建议成立由行领导直接推动的建设机构并争取整个管理层的支持。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整体意识,方便与各个层面沟通,并可获得员工的支持。二是强调信用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各部门职责,使其互相配合,提高内控体系的效率。同时由内部审计等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信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使其长期处于有效状态。商业银行只有完善信用内部控制,才会在信用业务流程的每一

14、环节控制风险。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全员参与的工作,内部审计就是这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使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操作模式中,前台业务经营部门是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而后台的业务复核则是这一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或发现舞弊等环节,内部审计则起着“第三道防线”作用,内部审计对上述两道防线的检查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最后一关。内部审计这种事后的独立性检查,不仅可评估前两个环节发挥作用的好坏,也是对前两道防线的再监督

15、,对他们充分履行职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充分重视企业基本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稳健性及其流动性风险,严格审查资金链变化情况和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可靠性。还要摸清企业的关联方关系,深入研究关联方的影响,研究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多样化风险和关联性风险,研究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对企业及其关联方风险承受能力的状况,密切关注特殊事件风险。首先,建立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可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用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

16、失。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是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其次,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及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监测,建立贷款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预报工作,使商业银行信用资产避免或降低损失。再次,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法,降低和分散信用风险。贷款组合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良好的贷款组合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行业前景、企业发展等多方因素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可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如“一揽子贷款证券化”、“贷款直接转让”、“浮动利率票据”、“双重货币贷款”等。同时,还可组成银团对企业进行贷款来分散单个银行的信用风险。 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信用风险管理的关注范围,将商业银行自身价值的所有重大来源涵盖其中,通过分析引起商业银行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持续地监督其变化趋势,管理层就可以更有效的经营,在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间找到平衡点,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