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长城(第 1 课时)二、课堂互动探究 (二)分组活动,探讨并了解长城相关知识1.历史方面: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2.建筑方面: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城墙——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墙台、敌台——在长城城墙上,隔不多远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和敌台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方的射击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等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城、堡、堠——这里所说的城,是指与长城关联的防御性城,非为州、郡、县城 “堠”也即是候,又称作“斥候” , 是一种用来守望的建筑堡,往往有城墙围绕,也称作城堡堡也有住居民的有些堡内也有烽火台,把驻防与通讯结合起来关、塞、隘、口——长城的关、塞、隘、口非常之多,是长城防守的重点,也是平时出入长城的要道。
3.军事方面: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1)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这是长城的主要任务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诸侯国家的互相防御秦始皇统一下之后,主要的是防御匈奴奴隶主的扰掠以后的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修筑的在这一功能上,长城确是起过不小的作用2)开发屯田、保护屯天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并且移民前往开发,进行农牧业生产郡治所辖范围,不仅在长城内而且也有远出长城以外的地区这种屯田和移民开发荒辟通远地区的措施,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屯田和发展生产,都需要比较安定的生活3)保护通讯和商旅往还秦始皇时在北部地区都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联系,沿着长城十二郡也有大道相同,传递文书,商旅往还络绎不绝长城和烽燧正是保证这些交通大道通畅的重要条件在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来往,商旅往还都是走这条大道 4.文学方面: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然后把它背下来。
提到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往往联系到孟姜女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借孟姜女的故事来斥责秦始皇对劳动人民强暴奴役,同时也以此抒发对一切残暴统治者的不满其实孟姜女故事的原始依据与秦始皇没有关系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5.旅游方面:6.文物保护方面: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1)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2)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3)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4)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三)关于“阅读·参考” 《万里长城的构造》1.文章通过对万里长城构造的介绍,说明万里长城在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2.全文思路是:总说万里长城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以明代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典型例子分说万里长城的构造——总说万里长城的结构特点及其防御功能3.万里长城的构造,是从以下几方面说的:(1)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2)城墙顶部的构造特点:构筑精细厚实,垛口利于瞭望和射击3)城墙上台子的构造特点:分工明确,构造合理。
4)与长城配套的烽火台的特点:间距半里,便于报警三、课堂练习2. (1)万 里 长 城 今 犹 在 , 而 今 谁 见 秦 始 皇 ( 2) 塞 上 长 城 空 自 许 , 镜 中 衰 鬓 已 先 斑 3.谚语:(1)不 到 长 城 非 好 汉 (2) 秦 始 皇 筑 长 城 ——功 过 后 人 评 (3)一 夫 当 关 , 万 夫 莫 开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对联:(1)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2)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雄4. 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等5. 开放题答出一点即可如:长城不是留言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6.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是祖先遗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昭示人们,继往开来,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艰苦勤奋、坚韧刚毅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共同努力,奋发图强,去筑成中国“新的长城” ,再创中华辉煌7.①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表现了红军历经艰险翻越六盘山,长征胜利在即的喜悦之情。
②表现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明了长城要“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或表现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③表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8.同意或不同意皆可如同意“进攻性武器”在秦朝是指骑射,在明朝是指骑射和各种火器假如这样做了,历史将改写不仅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无法打到中原,而且我国的版图将扩展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