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52048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命年的回想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师生共用讲学稿系列年级:七 年 级 科目:语 文 总第 课时 执笔: 内容: 本命年的回想 课型: 新授 时间: 审核: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丰富语言,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力目标: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清第四自然段的层次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教学媒体教学过程课堂学习研讨复习旧课(5)研读文章一、二、三节1、本文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本文写的是哪里过年的情景?2、读第一小节,说说春节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先写二十四节气?3、预热、增温、红火、发烧四

2、个词有何作用?发烧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举手回答)(6)研讨文章第四小节1、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什么?2、“化事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3、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说明什么?“占全了色、香、味”说明什么?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4、哪一句话照应过年的气氛在逐渐增温?5、第四件事写挑绒花,哪一个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家观察人物细致入微,描写

3、人物细腻生动?6、第七件事写送灶王爷,作者突出“送灶王爷上天”是“最好玩的”,“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行为的?7、换门神一事哪一个词用得幽默?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感情和愿望?8、除夕守岁这夜事情多,规矩也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摘录。除夕夜是最高兴也是最严肃的时刻,这些内容表现了什么?(7)研讨文章第五小节1、最后一段,点题:本命年之年忆往事。作者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质疑或学习小结当堂检测或课堂作业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 注音组词1. 烙饼()簸箕()大吃大嚼( )吆

4、喝()腌渍()3骚扰( )2. 栗()薯()抠( )粟()署() 呕()二、 课文梳理1. 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2. 端午日 、 本命年的回想分别反映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的盛况?文中写了这个节日哪些习俗?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3. 你们班要开展“传统文化研讨会” ,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搜集材料?4. 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

5、,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5. 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6. 过年的气氛总是热闹的,你能用一段场面描写来表现出来吗?三、 课内语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

6、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4喝过腊八粥,

7、年味儿更浓重。1. 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2. 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3. 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4. 你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习俗,能否比较一下异同?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点的词的含义。惊()清()芒()处()露()小()6. “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7. 这里介绍了过年的哪些风俗?你家乡过年时还有哪些不同风俗?请选择一两例来说说。8、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拓展延伸5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