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1057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拌和物的质量控制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如何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李玉琳 渣强 河北廊坊泳利混凝土有限公司 河北香河三强集团建筑公司渣强简介: 一、2000 年、中建华江混凝土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任试验室主任。二、 2010 年、唐山冀东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州分公司、唐山冀东混凝土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任 生产技术部部长、总工。文章摘要:预拌混凝土是建筑结构施工中使用的最大宗的结构性材料,从混凝土拌和物原材料的选用,到如何根据每种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配合比设计;从计量搅拌到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以及运输泵送过程的质量保证,是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的的责任,也是保证建筑施工使用的前提条件,所以加强预拌混凝

2、土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工作尤为关键和重要。为避免 28 天后才能知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死后验尸”弊病,根据混凝土水灰比与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微机计量管理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检查每一车拌和物实际投入的总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搅拌记录,这样可以及时的对“不合格”的拌和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收到很好效果。Article abstract: ready-mixed concrete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st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building structure, from the concrete mixin

3、g content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how to design i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each material; From measuring mixing to workability and meeting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quality assurance and transport pumping proces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producti

4、on unit, itis also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use condition, so to strengthen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is the key and important. To avoid knowing wheth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fter the death of th

5、e autopsy“ ills after 28 days,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water-cement ratio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Using the computer metering management accuracy and rigor, To check each car for actual mixing content of total water amount and sum of gelled material mixing records,therefore we

6、 can timely make the “unqualified“ mixing content foreffective treatment and receive a good effect.一、组成材料的客观事实一、组成材料的客观事实 现在水泥产品本身的细度过细是个不争的事实,骨料粒形差异又是个买方市场不能左 右卖方市场的“尴尬”现象,再加之设计(包括监理单位和监督单位)为满足业主“需要” 而过分要求的“强度”的保证,甚至认为建筑物结构的寿命(这里没有耐久性的概念)与 安全,是和“强度”成正比的关系。在市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建安市场,这些“不协调” 的现实真是很难让“客户”从容的解决一

7、些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但是所有 “被委托者” 对建筑物即业主,要承担着“质量”终身负责的责任(责任就是完成做好份内的“事情” 和承担由于自己份内工作做的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承担) 。虽然“客户”是上帝,但是在 “经济”问题上,有时候可能就会反过来了。一般处在中间位置的混凝土拌和物的直接提 供者(搅拌站) ,会受来自上下方面的“压力”或是“无奈” 。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是最重 要的,原则上就是各负其责,各把其关。 尽管材料的“不尽人意” ,也不能是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合格”的理由,因为混凝土2是一个相对有很高技术含量的,且是人工合成的结构性的材料,配合比的设计一定要做到: 科学性、合理性、保证性和结

8、构的耐久性。 水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对水泥的细度问题有看法,不管是对强度的影响, 还是裂缝的“根源” ,修改标准规定下限值不得小于百分之几,如 5%,应该不会有原则性 的分歧。至于水泥的矿物组成比例和混合材的量值,只要符合水泥产品标准中的指标值也 不应该是大的影响因素。以现在的生产关系,搅拌站是购买的现成“产品” ,至于这个产品 是否适合于你的生产所用?是否能与所用的其他材料“共伍”?则应该是使用者的水平和 能力的事情。当然我们希望水泥的生产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 。毕竟太“复杂”了。这个 “复杂”是混凝土自身性能的复杂,是环境条件因素影响的复杂,还有是施工使用混凝土 的综合管理能力

9、的复杂性。同样不能面面俱到。其实我国水泥的品种还是很多的,可以有 各种用途的品种。最起码 80 年代初刚使用预拌混凝土时,一般搅拌站都有两种水泥,一种 是普硅 525#(现在的 P.O42.5MPa) ,一种是矿硅 425#(现在的 P.S.A32.5MPa) ,525#水泥 生产 C40 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即使是 90 年代初期个别工程使用 C60 的混凝土,也是 使用 525#水泥和需水量小的优质粉煤灰。一般工程的混凝土使用掺和料初始有粉煤灰和沸 石岩粉。用量都不是很多(大部分以替代水泥为主) 。后来又开发了矿渣粉。单掺量也不是 很大。使用外加剂主要品种是:北为木钙;南是糖钙。80 年

10、代的中后期因为高强度等级的 混凝土不断需求,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引进,才逐步开发应用 萘系外加剂,代表的主要有 UNF 和 FDN。无论是何种强度等级的拌和物,出机的效果都 是很好的,即坍落度在 200mm,扩展度也能超出 500mm。搅拌站按照最大 20km 的供货半 径为服务区,拌和物的坍落度损失相对很小,拌和物离析的现象几乎没有。浇筑到混凝土 结构也很少有开裂的现象。即使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是大面积的水平构件也很少出现明 显的裂缝。随着建筑施工的“大跃进”式的发展, “量”的需求占据了建筑市场的大部,由 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混凝土的供需双方成为了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11、。很多人认为预拌 混凝土的生产是一个“暴利”行业,搅拌站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建站, “鱼目混珠” ,结构质 量意识逐步淡化(都认为我国结构设计安全系数大) 。考虑自己的利益,搅拌站想赚钱,使 用价格更“合适”的材料,首先掺和料的质量被用户忽视了。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的 市场供应价格普遍较高,粉煤灰相对要经济的多。由于初始大家使用粉煤灰是属于“废物” 利用,为国家减轻环境污染,再加之燃煤工艺的相对落后,回收方式也落后,大部分灰都 排掉或是用于水泥的混合材了。能够符合标准的灰并不是很多。由于改进了燃煤炉工艺, 燃烧温度超出了 1400,使得采用电极收尘成为了普遍的工艺,粉煤灰的质量也开始有了 巨大的

12、改观,于是粉煤灰使用的“高潮”中又开始出现了“滥竽充数”的产品,即的细度 和需水量低于级技术指标的比比皆是。由于很多人片面的理解粉煤灰的细度指标,将一 些没有完全烧透的低“质量”粉煤灰采用球磨加工工艺加工,虽然细度能达到技术标准要 求,但是,烧失量可能满足不了技术要求。有些人并不真正清楚粉煤灰烧失量指标的实际 意义是什么?所以忽视了检测管理。一些运输粉煤灰的车辆,将最上一层放入“质量”好 的,而下面的是很难有所质量技术保证的“次”灰。当粉煤灰由“废”变“宝”后,再加 之对其宣传的不完整性,于是粉煤灰的供应就出现了严重的不稳定性。粉煤灰自身属于火 山灰性的材料,和水泥的矿物组分的水化“效果”有直

13、接的关系。盲目的按一个比例值掺 加,很有可能出现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强度变化,包括拌和物的和易性表现。 矿渣粉本身是一种“水硬性”的胶凝材料,但是水化速度很慢。与粉煤灰相比较,强 度贡献率要好些,很多生产人在加工矿渣粉的过程中, “随意”加入提高“活性”的石膏, 使得产品中的组分变为不可知。虽然国家在产品技术标准中已经要求,凡是生产中掺加石 膏的应在包装上标识。但是毕竟石膏中的三氧化硫的量,有可能会影响着混凝土整体的体 积安定性问题,这样为了“避嫌”就很少有主动加以注明的。但是这些有可能影响混凝土3“开裂”的因素就变得“隐藏”了,也给裂缝产生的原因判断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矿渣 粉的生产是将水淬

14、矿渣磨细加工而成,其内在的活性还是很明显的,有些厂家从经济利益 考虑,将一些廉价的“石头”掺入加工中,这些惰性的材料随着掺加量的不同,而形成不 同龄期时的强度变化。一般都是 7 天活性指数对比值不理想,而到 28 天的活性指数还能满 足基本要求值。但是现在的施工要求早期硬化强度要高,于是只有想办法再采用外加剂的 作用加以调整。本来矿渣粉硬化时的自收缩就比较大,再加之掺进“石粉”的不明性,而 外加剂与之的相容性是建立在所有材料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但是当这些控制不“严格”的 材料出现不稳定性的时候(与水泥相比较,掺和料产品的国家控制力度相差比较大) ,混凝 土拌和物的不稳定性,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不确

15、定性就接二连三的反映出来。 外加剂也是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外加剂的质量稳定性问题, 有时会使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经时损失大、凝结时间异常(过长或过短) ,从而给建筑 结构施工造成影响。外加剂本身质量的适用与不使用是不能单独判定的,是要由混凝土中 的其它材料的性能综合判定。目前很多搅拌站的外加剂的检测只是简单的比重、水泥净浆 (很多都是规范规定的不合理所致,如拌和物的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并没有对其按混凝土 拌和物进行综合性能检测,这样就会出现外加剂和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不匹配(主要是材 料的供应过程中不稳定) ,对拌和物的和易性造成质量隐患。以上众多的问题,直接带来最 多

16、的就是结构件的外观质量缺陷,严重时会影响耐久性。 二、规范检测、合理使用、配比优化二、规范检测、合理使用、配比优化 其实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任何一种掺和料都是可以的,也可以复合掺加。但是作为 一名混凝土生产的技术工作者,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根据自己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 基本性能,根据结构提出的技术要求,正确设计各种材料的比例,可以说是,因材而用; 取长补短;综合效应。在胶凝材料中,水泥、矿渣粉和粉煤灰不会有固定的掺加比例。但 是作为对行业有约束力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从整体考虑还是有总掺量的技术规定, 这个总量应该是包括水泥中的混合材的量。当然这仅是针对一般建筑结构而要求的。混凝 土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在业内都是“家喻户晓”的了,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经济指标 一定是服从于质量指标。任何一个配合比不应该“横向”比较,更何况区域性的变化。任 何一个建筑结构使用的混凝土,一定会由能满足这种结构施工要求的材料所组成的拌和物。 配合比一定要有“竖向”的管理即搅拌站自己系统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