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6222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高是做人处世的大忌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 ”是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存身。这 是饱经沧桑的前辈留给后人的一个办事准则。在我们做人处世的过程中,太清高是不利于 人际关系的。 从前有一位思了禅师,以云游四方为修行的方式。这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这时正是 中午时分,天气很热,禅师便停下来歇脚。 这时,思了禅师看到河边有一个村民正在用水车打水,就走上前去向他讨水。 这个村民见思了禅师是个出家人,便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就会跟您一 样出家修行。不过,我出家以后,不会四处云游,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 专心参禅,不再抛头露面。 ” 思了禅师微微一笑,问道:“那

2、你什么时候才会看破红尘呢?” 村民答道:“我虽然一直有出家悟道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带只有我最了解水车 的性质,而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能找到人来接替我的位置,那我就可以无牵 无挂地出家了。 ” 思了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来问你,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离开水面 又会如何呢?” 村民答道:“水车置于水中,是要靠下半部被水流冲击而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 车全部浸在水里,它不但无法转动,甚至还有被急流冲走的可能。同样,如果水车完全离 开水面也是不能转动的,更别说抽上水来了。 ” 思了禅师听后点点头,说:“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以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 人完全入

3、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尘世的洪流所冲走。但假如超然出世,与世隔绝,则其 人生必会失去强大的动力。同样,一个修道之人,也要出入得宜,既不冷眼旁观,也不随 波逐流。因此,出家既要看破红尘,更要想办法普度众生。 ” 村民听了思了禅师的话,久久地愣在那里,似有所悟。 禅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仅适用于出家修道之人,也适用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身上。 一个人太过随波逐流固然不好,那就像完全浸在水中的水车一样,很容易被席卷进浊流之 中,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意愿。 但一个人若是太清高,目下无尘,就会像那离开水面的水车一样,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 护,甚至还会四面树敌。这样别说是改变世界,就是改变某个人都不容易,有什么样

4、的伟 大抱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没人来支持你实施,而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成 就大事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事事只靠自己而瞧不起他人,恐怕事情大多不会 成功。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 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其中唯独没有太傅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 是立即召见了杨士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众官员都作了赠 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这次回京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臣有病没有做诗文,不然的话, 我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

5、的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 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 ” 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 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君疑臣必死” 。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 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更妙的是,杨士奇此举不但挽救了自 己,也免除了徐奇的祸事。 即使你非常优秀,即使你特别出众,要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人高于众,众必非之。太清高便会曲高和寡,易招致人的反感,是做人处世的大忌。古人 常讲成事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没有人和,在阔绰的市面上,伶仃无靠,又怎么 能够成就事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