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12141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摘要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检验学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各高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起,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剖析,概述了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关关键词键词: 毕业生; 就业形势;就业难;就业出路 ; 创业教育“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由于近几年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

2、实!2008 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于风雨飘摇的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高校毕业生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选择自己出路呢?首先,要首先,要认认清当前大学生就清当前大学生就业业形形势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每年我国有近千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21 世纪头 20 年,中国 16 岁以上的人口以年均 550 万人的规模增长,到 2020 年劳动年龄中、总人口将达到 9.4 亿人。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迅速,年均增长 1360 万人。这意味着到 2020 年,我国将新增一亿左右的就业青年。同时,由于我国产业

3、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人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岗位增加极为有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改变。因此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就业问题将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这就关系高校毕业生出路问题!其次,要客其次,要客观观科学的分析就科学的分析就业难业难的原因的原因一是,岗位要求与毕业生差距太大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方面,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从经济

4、学角度上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生的人数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 2001 年至 200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114 万增加到 413 万,是扩招前的四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比例却远远小于此数目。不仅在数量上,这种差距在结构和质量上也越来越明显,专业扎堆现象严重,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还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话虽如此,但所有人都如此想的话就另当别论了。长此

5、以往,就会造成这方面的人才供应趋于饱和,就业竞争激烈,热门专业人才找不到工作,冷门岗位没人去,学不能致用的后果,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二是,自我能力认识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多年来的传统与人民心中的“全才”情结,我们一直倾向于打造“全能”型人才。我认为大学生也不能免俗,很多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学生往往书本知识充足,实际能力稀缺,更少有人能将自生的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失势,还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制定职业目标。其实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

6、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大背景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避免大学生盲目求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有很大影响。 三是,“高不成,低不就”造成“老大难”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择业的心态趋于“现实化”,这种“现实化”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自身条件,还有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某高校曾对毕业生就业倾向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35.71%的同学理想的就业方向是公务员,48

7、.41%的同学理想或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营管理类,其中 17.78%的同学不愿意去偏远的基层工作。这是大学生就业缺乏了解现实形势的体现。做事眼高手低,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限制与经验的缺乏,其实付出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没有真本事,怎么会有高回报,毕业生这么多,工作岗位相对少得可怜。而像公务员,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相对较好的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又恰恰是市场竞争最激烈、招人最少的,要成功当然难上加难。第三,高校第三,高校毕业毕业生生寻寻求出路的几种途径求出路的几种途径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会给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较

8、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一是,政府应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监督,健全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为主的社会服务机制。如建立毕业生信息共享网络,健全信息化就业系统,健全社会化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改革就业机制,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如户籍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专业职称评聘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以解决制约大学毕业生最优先配置的问题。如:长沙市公布了关于促进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

9、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劲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根据意见,长沙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 3000 万元,各区(县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 2000 万元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全市建立 300 家见习基地,每年安排 3000 名毕业生见习等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很正常。但怎样使愿望更易实现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要学会用“我能做什么”的眼光审视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避免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生活中做任何事情要

10、想成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周详的规划,择业也是如此,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在择业中,就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却能抓得很准,深入了解社会,信息畅通,思维开阔。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三是,大学生就业新出路走向农村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我国农村占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80%以上,所谓占世界 1/5 的人口和吸引大量外资蜂拥而入的极富潜力的市场,主要就是由农民和农村市场构成。在外资纷纷将目

11、标瞄准我国农村市场的时候,我们本国企业和民众却几乎忽略了这片广阔的天地。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地,也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极少有毕业生愿意主动到农村去工作。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里,到发达地区就意味着“发达”,去农村就意味着“贫穷”,这是偏见,也是浅薄之见,既然多年前的深圳可以发展成为今天的深圳,为什么今日的农村不能有明天的发展?既然很多人可以感叹自己没有赶在深圳开放之初前去“淘金”,为什么现在仍少有人能意识到今天农村潜藏的巨大机会?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走向农村”就是去当农民种地耕田,他们没有看到农村地区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他们也不了解蕴藏在广大农民心中

12、对知识、对进步的渴求,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可以这样说:除了那些交通极为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发展困难之外,我国现在已经有许多农村地区具备了创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四是,开展创业教育,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在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如贷款方面,而众多高校教育教学理念也进行改变,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高校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成立创业基地、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创业组织,引进企业或社会资金融入和高校进行投资,让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共同承担风险、共享资源,形成双赢的局面,这对于高校的学生就业无疑是一剂良药。结论: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努力创业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会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同样在社会中存在。最后,面对大学生出路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有效地帮助高校毕业生扫清障碍,顺利就业,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马于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湖南出版社,2007,07. 2经嬴你的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 3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