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00035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及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韩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和前苏联东欧不同的模式,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三种工业文明”。本文针对韩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分析作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制造业链条上生产服务活动和生产服务业推动的结果,论证了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互促对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最后得出了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传导路径一、 韩国近年的经济成就韩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和前苏联东欧不同的模式,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三种工业文明”。韩国近年的经济成就如下: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韩国经济显示了急速增长的态势。从各五年计划期间的 GDP

2、增长率看,一五期间为 7.9%,二五期间为 9.6%,三五期间为 9.2%,四五期间为 5.8%,五五期间为9.8%,六五期间为 9.9%。30 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 8.9%,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韩国 GDP1960 年为 19 亿美元,1962 年也只有 23 亿美元,但到 1980 年已达到606 亿美元,1990 年为 2518 亿美元,2000 年为 4572 亿美元,2006 年为 7142 亿美元。其 GDP 规模在1993 年就已经进入世界前 15 位,在完成工业化的 1996 年则进入世界前 11 位;人均 GDP1960 年仅为79 美元

3、,1961 年为 82 美元,1963 年为 100 美元,1977 年为 1000 美元,1989 年为 5000 美元,1995 年为10075 美元,1996 年为 10548 美元,2006 年为 15731 美元,2006 年世界排名第 34 位。 产业结构的变化。高速增长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结构变化。1962 年 GNP 中,农业占 36.6%,工业占16.3%,社会间接资本及服务业占 47.1%。1993 年 GNP 中,农业占 7.1%,工业占 27.4%,水、电、燃气占2.3%,建设业占 13.6%,服务业占 40%。到 2006 年,农业占 GDP 的比重下降到 3.2%,第二

4、产业的比重为 39.6%,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57.2%。农业比重大大缩小,工业、服务业比重扩大。产业结构变化带动就业结构变化。19611991 年,韩国农业就业比重由 79.8%降至 16.7%,到 2005 年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 7.9%,工业就业比重由 4.9%上升至 26.9%,到 2005 年基本维持 1991 年的水平,比重为 26.8%,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 15.3%上升至 56.4%,到 2005 年上升至 65.1%。经过工业化发展,韩国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工业体系的完善。到加入 OECD、完成工业化的 1996 年,韩国在纺织、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石油化工、机械等

5、主要产业部门,都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造船业和 DRAM 电子芯片生产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位居世界第六,汽车出口位居世界第五。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形成了现代、大宇、三星、LG 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 韩国的产业升级制造业作为韩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其结构优化与升级推动了韩国整个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韩国经历了从 19621971 年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阶段,经过了 19721981 年间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阶段,19821991 年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阶段,进入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阶段。韩国正加速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

6、密集型产业转换,以发展研究开发型产业、知识产业、高级组装型产业、流行设计产业为主。在技术升级方面,开始依靠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全面提高韩国国际竞争力。目前,韩国的造船、钢铁、汽车、半导体及数码产品等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多数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得到不断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化分工和知识经济条件下,韩国上述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制造业自身单纯作用的结果,而是制造业链条上生产服务活动和生产服务业推动的结果。韩国服务业的发展源于第二产业的带动。自从 1962 年韩国进人大规模的工业化以来,经济首先立足于生产领域,2

7、0 世纪 8 年代以前引进外资、借款以及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政府对服务业给予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服务业未能与整个国家经济同步发展,90 年代以前,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批发、零售、饮食、旅店,一直居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首。到了 90 年代后期政策重视和对外资开放,加上信息产业的带动,金融保险不动产与运输仓储通讯业等生产服务业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商务服务发展迅速,内部结构升级效应明显,现已形成若干个研发产业聚集区。目前韩国的研发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以大邱东南圈 R先后两次进行政府机构的大调整,减少重复机构,削减了近 2.6 万名国家各级公务员;为割除“裙带资本主义”,重点落实大企业结构改革,加快国

8、营企业民营化进程。 加快大企业结构改革与金融机构重组。首先,依照“大企业自律,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调整企业群体结构,规范财团经营行为。一是改革财团的垄断体制,取消政府在贷款、税收、融资等方面赋予大企业集团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立法取消财团的所有特权割断政经裙带关系;二是对过度“虑胖”的企业集团实施改造与重组,至多允许每个集团保留 36 个子公司,降低负债比率,完善内部人事、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三是通过放开对外商准入的限制和扩大资本市场的作用,扩大企业的所有权,以改善家族式治理方式;四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扶持、税收优惠、智力和技术支持

9、等措施,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以发挥它们在吸纳就业、支持经济增长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加强金融机构调整与规范化管理,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韩国的官本位金融制度使得金融职能失常,造成明显的“金融梗阻”现象。新政府为增强金融业竞争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成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以收购银行的呆帐并将其证券化;中止 14 家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的营业;设立了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监管权力;允许外国银行和证券公司在韩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要求韩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期内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 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调整外资政策,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10、新的外资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废除外商对股份投资的限制,放宽外商对国企投资的限制;制订新的“外汇法”,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并通过可变预付金制、征收“托宾税”等办法,控制短期游资的比例;宣布“促进外商投资综合支援方案”,大幅度简化外商投资手续,消除吸引外资的障碍。 设计产业促进了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韩国第三个设计产业五年计划提出,2008 年韩国要成为全球设计领袖,设计产业产值从 50 亿美元扩大到 160 亿美元。韩国的大企业,都很注重产品在设计方面不断加大投资。新产品开发的技术优势加上成功的外观设计,使得韩国不少产品成为世界著名品牌。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的研究,2006 年韩国品牌价值位居世界

11、第 10 位,三星、现代、LG 三家韩国企业进人世界品牌 100 强。http:/ 韩国已从一个典型的廉价产品制造商转变为一个高级产品创造者。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体从自然农业转变为现代产业,而且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名列前茅,跃居世界第六位钢铁生产大国,世界第七位汽车生产国,世界五大电子产品生产国之一,世界十大纺织生产国之一,而船舶生产居世界第二位。其发展速度之快,用“惊人”和“飞跃”等字眼来形容,恐怕不为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发展经济的条件并不有利,在历史上经济基础极为薄弱,自然资源匮乏,资本积累不足,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三位。四、 韩国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各国,特

12、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践表明:首先,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更多需求,第一、二产业劳动力就业将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近几十年来,无论是低收入国家,还是高收入国家,不管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前苏联、东欧那样的计划经济国家,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都是急剧减少的。其次,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经历先升后降的态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了 20 多个国家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数据后认为,工业部门国民收入水平相对比重是上升的,就业人口的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但自 1980 年后工业部门就业比重则开始下降,这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分流了

13、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结果。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人数中的比例都呈加速增长趋势,而且,经济越发达,增长的速度越快,就业比重也越高。体现为当代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的生产者服务业,既是现代制造业的最重要的投入,也是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部门。生产服务作为制造业最重要的投入,同时也是生产服务部门的收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性的投入,是当代商品生产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竞争力所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二战后在其服务产出结构中,虽然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对规模却在不断地下降,消费者服务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生产者服务。如据

14、加拿大经济学家估计,19582003 年间,生产者服务业大约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的 38%,或者占全部服务部门产值的 1/2 强,45 年间生产者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增加了 30%,而其他两类服务(政府服务和消费者服务)的份额几乎保持不变。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构成已从以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服务业转移成为带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重要引擎。因而,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工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关系,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区域功能。应突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拓展金融、会计、设计、法律、咨询、会展、信

15、息服务等领域。加快发展口岸物流和空港物流产业,完善商贸、房地产、餐饮、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三产项目。同时,应稳步推进高新区商贸配套区开发建设,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服务业发展应呈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同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向以研发转换提升制造业水平,珠三角地区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物流并重,推重二、三产业互动,代写博士论文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积极的空间。北京、上海、苏州等大中型城市优先发展软件产业等新型技术,我国的服务业应积极主动地与国际服务业接轨,逐步促进生产者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包

16、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有选择、高起点地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利用全球资源,面向全球市场,加快构筑重点产业带,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扩大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占有率和竞争力。加速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坚持一手抓现代制造业,一手抓生产者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制造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