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82720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教师习惯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使学习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忽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意义、人格尊严、情感体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亟须逾越的障碍。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因此,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被视为本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只有实现这个转变,才能把课堂教学

2、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表现在探究知识的形成、探求知识的发展、探究学习方法和知识规律等。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是适应教学新要求、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营造民主氛围,架起师爱桥梁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不能生长。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

3、应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如在活动中,我设计一道题:“下图有 9 个点,两点间的距离相等,用线段分别把 9 个点连结起来,至多有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教师要信赖学生的独立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有的学生只能连成 5 个正方形,4 个长方形;有的学生连成 6 个正方形,4 个长方形;超常的学生却能连成10 个正方形,8 个长方形(如下图)无论学生连成几个图形,说明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同时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情境,也向教师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没有信心,你要给他力量;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要给他启迪;当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时,你

4、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你要给他指引方向。在这样一个情感与智慧交织的世界里,师生共同享受学习活动的快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提倡师生之间以民主和谐的关系探究知识,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与学生一道学习、共同进步,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只有把爱心献给学生,学生才敢自由发表意见,尽情迸发智慧之火花。二、倡导主动参与,重视探究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内

5、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所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和个性的特点。因此,倡导合作,鼓励探究,重视获取知识过程,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先把一个箩卜切一刀,问得到什么?(平面)再切一刀又得到一个面,问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了一条什么?(棱)最后又切一刀,问三个面相交在什么地方?这一点就是“顶点”。教师启示,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长、宽、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具,探索面、棱、顶的特点。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由于学

6、生亲身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直接或间接获取成功,内心总是有感触的。三、激荡学生思维,提高探究能力数学家裴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有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发展求异思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提倡个性化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使之“主动走向知识” 。在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意识的同时,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如“21 个人要过河,每条船最多可乘 5 个人,至少需要几条

7、船?怎样乘船才合理?”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计算 215 就可以解决的。在没有实际背景的情况中,学生只能体会到商 4 和余 1 是什么意思,4表示 4 条船,1 表示如果 4 条船都坐满 5 个人,还剩下 1 个人也需要一条船,因此必须用 5 条船才可以。而对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合作,得到了多样化解题的策略:还可以 3 条船各乘 5 人,另外两条船各乘 3 人;或 3 条船上各乘 5 人,另外两条船上一条乘 4 人,另一条乘坐 2 人;也可 2 条船各乘 5 人,另外两条各乘 4 人,一条船乘 3 人;还可以一条船上乘 5 个人,4 条船各乘 4 人等

8、。通过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并非只有一个。这样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教师、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会用不同方法探索与思考问题的同时自已的思维水平逐渐得以提高。数学是一座科学的殿堂,推开它的大门,满是鲜花和阳光。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搭建五彩缤纷的舞台,使之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展。四、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寻找“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学具,学生在动中思、在动中学、在动中发现,手脑并用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保持兴奋状态。由此可见,活动教学能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氛围,而这氛围的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9、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感知、主动探索、发现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只有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改变以往“以听为主”的倾向,才能真正解决“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这种把静态学习内容活化成为动态的学习活动,才能既符合儿童的天性,同时,又能使学习效益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如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一直是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让学生 4 人一组,从 12 个小正方形中任意取出几个,拼成长方形,记下它的面积、长、宽数据。要求每组至少拼出 5 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然后观察这几组数据,发现其规律?“每个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正好是长与宽的乘积。 ”并在小组交流

10、。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十分出色,很快演示出许多不同的方法,奇迹一个又一个产生了。经历这样的数学“再创造”和交流活动,抽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已经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无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也无需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整节课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课堂其乐融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要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淡化教书意识,强化教学意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框架内,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追求学习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也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在人生长河中长流不息。浅谈小学数学中探究性学习石横镇北高余小学李 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