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1228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年年 级:级:20102010 春春专专 业:小学教育业:小学教育学学 号:号:10220004046041022000404604工作单位:敦化市青沟子学校工作单位:敦化市青沟子学校联系电话:联系电话:1504331801715043318017姓姓 名:杨名:杨 金金 玲玲学校地址:吉林电大敦化分校学校地址:吉林电大敦化分校2内 容 提 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小学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

2、重任。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要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只有我们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和谐、愉悦的成长空间,我们的小学生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关键词: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目目 录录3一、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11、小学生和谐发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前提下 12、小学生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13、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2二、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31、德育 32、智育 43、体育 54、劳动教育 65、美育 7三、如何做到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71、评价标准应予以

3、改变72、教育方式、方法也应予以改变73、社会应给予学生的发展创造和谐条件84、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至关重要84如何培养、教育小学生是关系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未来的大问题。对小学生培养教育的是否成功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 大学生,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当人类进入 二十一世纪,当我们的党和政府正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 ”时,怎样的 小学生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呢?笔者以为只有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小学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什么是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许多的阐述。他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

4、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进一步指出: “真正的全面发展 指一个人贡献给社会的东西跟他从社会所取得和消费的东西之间的和谐。如果不去发展一个人对劳动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需要),那么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就是不可思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是受别人的教育,一个人对于理想的积极追求,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思想的社会方面和教育学方面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些论述中,他强调了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丰富性,享受社会财富与为社会劳动贡献的和谐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一一、小小学学生生的的全全面面和和谐谐发发展展的的重重要要意意义义1、小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设“以人为本 ”

5、和谐社会的前提。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能否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应该首先是全面和谐的。而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小学生,这一关乎社会将来的群体,其的发展更应是全面和谐的。小学生这一群体联系着千家万户,影响着各个方面,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就要培养和谐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这是实现建设和谐发展社会的前提。2、小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形成的最佳时期,是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学者、研究家对小学生的教育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途径,都想找到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方法。然而或许是由于种族、民族、性格等因素

6、影响, 在众多的实验中不同的5国家、民族的小学 生表现 出了不同特点。 譬如, 美国的学生善 于表现自我突出自我个 性,日本学生 严谨刻苦, 中国学生则团结踏实。 然而一个不争的 事实是在众多的国际学科竞赛 中,往往是中国学 生夺得奖牌数最多,却 在测试小制作、 小发明的动手操作方面 陷入令人尴尬的场面。这实际表明了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 ”的指挥棒,使学生疲于获取分数的多少形成了一种“高分低能 ”的畸形发 展趋势,这 “尴尬的场面 ”正是 “应试教育 ”的负面效应的表现。我们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或许也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当今时代 “应试 ”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桎梏,我们提倡 “素质

7、教育 ”实际就是提倡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的“素质 教育 ”是既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正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体现,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形成的最佳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倡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正是体现了时代要求。3、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自身的需要.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对一切都渴望了解想明白其原委,因此我们对其的教育也应该是全面和谐的。

8、既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刻意求成,也不能横加干涉,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以正确的引导任其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更要重视他们身体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崇尚科学、公平竞争、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要告诉学生人类社会不存在高低贵贱、种族差异、性别差异之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 “大同 ”世界,未来的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全世界的儿童都是好朋友。我们决不能给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邪教等思想。要建设“以人为本 ”的和谐社会,要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社会主体

9、者,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既是响应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二二、小小学学生生的的全全面面和和谐谐发发展展的的内内容容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1、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他提出了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第一,必须从儿童幼年起就培养基本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培养儿童

10、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情感,学会同情人、关心人、尊重人,善于考虑和照顾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第二,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就是个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态度,它包括敏感性、同情心和义务感。敏感性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感,爱憎分明,能够细腻地体察事物的本质和别人的情感,能够勇敢地为维护真理而斗争。同情心就是善于同情、关心、尊重他人。义务感体现在对祖国、对人民、对工作、对他人的劳动等的态度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应教育青年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第三,培养儿童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把道德信念看作德育的基础,认为德育的成效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成正比。第四,培养儿童

11、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这是德育的最重要任务。在德育的实施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德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贯穿于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他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独立的德育大纲,建立了与学生进行道德谈话的制度,编写了供教师用的道德教科书和供不同年龄学生阅读的道德文选。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德育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要把课堂上传授的各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教师要教书育人,使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统一。因此教师讲课必须有针对性,必须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7动能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帕夫雷什中学的 教师很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常带领学生郊游

12、,在认识大自 然的 同时认识社会和生活,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学校还组织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上 互相 帮助,为孤寡老人送温暖、送亲情,关心和帮助军烈属和病 人等。苏霍姆林斯基还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在他的学校中,连一、二年级学生都会培育果树、饲养家兔、选种、种菜、养花等。劳动的欢乐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这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的源泉。2、智育智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明确提出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智能,通过智育形成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发展其认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授科学知识是智育的重要任务,

13、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长期保持在学生的记忆中,是学生发展、加深和充实其知识的基础。其次,教师必须加宽学生的知识底子,让学生学习那些不必牢记但必须了解的知识。这种知识越多,基础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关键是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细致分析和准确判断,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发展智力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智育理论的主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科学基础知识提供的养料。同样,

14、不发展智力也就没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智力的发展为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两项并存的目的和任务,然而,智育的主要目的是开发智力,开发智力的教学才是最完善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智能的培养,提出智能是知识、技能、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 ”的论断。所谓智能是指进行智力劳动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即读、写、算和表达能力。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学习;否则,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任 务必然会落空。83、体育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的健康。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了健康状况与智力水平的内在联系,发现 85%的学生学习落后是健康不佳造成的,而健康状况又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在学校中体验不到学习

15、的欢乐,死记硬背各门学科的知识,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学习,必然会使学生身体发生病变。健康是保证学生和谐发展的基础,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去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其中包括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建立有益于健康的作息制度,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重视体育比赛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优美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确信,体育就是为健康而奋斗,就是为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而奋斗。4、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没有劳动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知识、道德和劳动,是他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三根支柱。他提倡的劳动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社会目的,即劳动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体现出经济价值;二是思想教育目的,即通过劳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完善审美情操,培养创造性的劳动态度,使劳动成为人生乐趣的泉源,这是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目的。劳动教育最终是为了培养创造性劳动态度。创造性劳动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用人的知识和聪明才干去丰富劳动内容,完善劳动过程,使劳动成为一种智力活动。第二,用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劳动方式,用机械化代替纯体力劳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