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44083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市会计学会上海市会计学会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研究报告学科门类: 管理学课题名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基于风险监管需求的视角 所在部门:上海金融学院目录目录.11.引言.32文献综述.5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的理论基础.731 再造理论.732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理论.733 展望理论.8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设想.9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信息计量.9411 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上的相应现状.9412 VaR 方法在会计监管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中的必要补充.104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信息披露.144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15431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

2、流程再造的动因.15432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设想.165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27参考文献.29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再造研究-基于风险监管需求的视角基于风险监管需求的视角1. 引言13 年前,里森,因为他以银行名义投机衍生金融工具,使英国巴林银行遭受 14 亿美元的巨亏,一夜之间宣告倒闭。2008 年伊始,又一起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引发银行危机进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事件出现了。法国兴业银行紧急宣布,由于其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以“欺诈手段”购入欧股期货,使银行蒙受约合 49 亿欧元的损失,他不仅给兴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冲击着全球资本市场。法国兴

3、业银行 2008 年 1 月 18 日发现这一惊人的漏洞后,进行紧急平仓,但这巨大数量的平仓,造成了市场的恐惧,21 日居然出现了法国股市和德国股市的跌幅高达 7%,成熟股市出现如此巨大的单日跌幅,在历史上也十分罕见。欧洲的暴跌第二天立即传导到亚洲,日本等股市大幅下跌,印度股市更是因为开盘跌幅过大不得不暂时休市,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超过 8%,沪深股市跌幅均超过 7%。从“巴林”银行到“兴业”银行,不停止地出现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引发银行危机进而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这使得人们对衍生金融工具隐含的巨大风险进行反思,它敲响了全球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的警钟。金融经济飞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创新步

4、伐日新月异,可其引发的巨大风险案件也从未停止过,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监管机制也一直在经受考验中,追随创新的变化。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起步较晚1,其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的重大金融事故2,1 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起步试点阶段,1988 年期货市场试点工作逐步展开,将现货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结合起来,交易活跃,为今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1991 年起随着深圳有 色金属交易所、苏州物资交易所和上海金属交易所的相继成立,进入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快速发展阶 段,但由于管理滞后,很快陷入混乱。1993 年国务院下

5、发通知拉开了清理规范阶段,直到 1999 年 9 月若干条例的颁布实施,期货市场才进入规范发展时期。 2 事故的关键在于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的缺陷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没有建立衍生金融交易监管体系等。参见陈小悦等,2002,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导致其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规模也成几何增长。但我国不论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还是规模与发达国家比还是相差很远,特别是在监管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体系未建立健全,监管手段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发展,某种程度也

6、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不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需求将大大增加,其发展势头不可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也会像在发达国家一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是一个巨大而不断发生相应变化的课题,对它的研究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不同国家与区域和时期又有其匹配的个性因素与特点,这种共性下的差异变化应该是研究的一个视角。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套期保值的工具,它们原是应人们管理各种金融风险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作为一种获利性的投资工具,它的交易却又往往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更为严重的金融风险3。金融创新

7、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虚拟等特殊性带来的风险不仅可使投机者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且金融风险的高传导性会带来全球金融动荡与危机,所以世界各国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寻求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监管的有效途径。风险本身说明衍生金融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交易的一方有可能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去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事件频有发生,被公认为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需要3国际证券委员会和巴塞尔委员会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类。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的波动使衍生金融的持 有头寸价值发生不利变动,从而

8、影响投资者财务状况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约对 手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义务而带来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衍生交易活动中交易者所面临风险 的集中反映,当交易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时,将被交易所强制平仓,从而面临巨额亏损;而 合约到期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时,则最终将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或内部控 制的缺失,如人为错误、系统失败、不正当的程序、管理控制失误等,而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金融 衍生工具的多样性、复杂性、奇异性和技术性,使其较之基础金融工具面临更大的操作风险,这客观 上要求衍生交易主体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型、完备的控制系统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衍生交易的杠杆

9、 效应使得任何的决策失误都将导致巨大的风险暴露,但也正是由于这一交易机制,更容易诱发交易员 的赌博心态,进而违规操作。法律风险是指衍生交易合约不能依法执行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合 约约定不明确、合约本身无效、交易对手不具备法律授权、相关条款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等。高质量的信息,完善的信息体系是防范衍生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引发风险的主要保障。据统计,至少 70%的经济信息来自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需求者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内部控制,从而得出合理的风险水平估计和效益判断,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会计信息是可以取得的经济信息中最具竞争力的关

10、键信息,可以带来增值作业的信息。目前衍生金融金融工具的交易刚刚列入表内核算,公允价值的运用还不成熟,仅靠报表日的披露不易及时可靠了解风险头寸数额;衍生金融工具价格是基础产品价格变动的函数,它较传统金融工具对价格变动更为敏感,风险系数比传统市场大。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各种决策,风险管理对高质量的信息要求产生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带来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再造需求,希望会计能在衍生金融工具中起到风险的预警功能。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将从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对信息基本要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会计功能再造的构架,使其超越原有的信息提供披露功能,在新准则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披露等

11、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功能拓展的思考,利用金融工程的技术方法对风险导向信息进行初步定量,将会计信息三维分类,将基础信息传统财务信息,加工信息-预测财务信息,监管信息-内部控制财务预警风险审计等提供的风险导向信息进行事中披露,适时监控,初步形成会计及时控制体系乃至适时控制体系的构想。在会计功能拓展理论基础上研究微观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实时披露模式框架,特别利用表内外连动,并超越传统报表模式,并构建以风险指标体系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和预警模型框架。使得会计功能再造,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测量和度量风险上有所体现,通过会计由表外反应到表内,披露时间及模式上,实现风险在会计信息中的反映,并进一步

12、促进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由于课题研究的客观因素等制约,研究将以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需求为重点突破内容,在提升会计作用上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会计再造。2文献综述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中的会计信息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观点中: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通常被认为可以帮助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判断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但对其是否充分、有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Peterson and Thiagarajan(2000)认为财务报告中衍生金融工具的附注信息配合着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变化,它反映了投资者怎样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可能后果,附注信息可以使投资者对同样潜在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有不同的判断。Hodder et al(2001) ,Schrand and Elliott(1998)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