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要览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3622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史要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史要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史要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史要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史要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史要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史要览整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重要资料(文史要览部分)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三家分晋 初税亩 合纵联横 焚书坑儒 楚汉战争 文景之治 吴楚七国之乱 推恩令 盐铁之议 党锢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魏孝文帝改制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吏治改革 阉党 东林党 城市民变 明、清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台湾 改土归流 闭关政策 (1992)3、简述“淝水之战”。 (7 分) 1、公元 383 年东晋击败前秦的重大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统一北方以后,前秦皇帝苻坚率军百万南下,企图一举吞并东晋。宰相谢安命谢石为征 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八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谢石派精

2、兵在洛涧打败秦 军。后来谢石、谢玄率主力挺进肥水东岸,与秦军隔河对持。谢玄派人到苻融营中,要求 秦军列向后退,以便渡河决战。荷坚企图稍退以迷惑晋军,待其半渡,以骑兵突袭取胜。 但无心恋战的秦军听到后撤命令时,竞相奔逃。谢玄等引兵乘机抢渡肥水猛烈进攻,秦军 溃败。之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陷入分裂混战,东晋趁机收复大片失地。 3、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1999)1、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8 分) 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他认为鲜卑必须汉化才能巩固政权

3、,统一南北。 2、改革内容有:实行均田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迁都洛阳,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禁止鲜卑贵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 改说汉语;改鲜卑贵族复姓为汉族单性,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死后不得归葬塞北;同 时主张同汉族联姻,直至完全依照南齐的制度,拟定北魏的官制礼仪,设立乐官,修订法 律,改革官职名称。 3、魏孝文帝不囿于民族偏见,敢于承认自己的落后,冲破阻力,接受先进的文化,学习先 进的政策制度和统治经验,以改造自己民族中落后的东西。改革促进了当时以鲜卑为中心 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

4、出 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1995)6、贞观之治: 1、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开明,政绩卓著。 2、主要表现是:虚怀博纳,从谏如流;举贤任能,忠贤满朝(如房玄龄,杜如晦等) ;吏 治清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安抚边疆各族(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3、意义:政策和措施具有进步性,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1991)4、北宋时期,太祖赵匡胤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请就你所知扼要叙述这一 历史事件,并说明它的意义。 宋太祖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首先解除了童军大将的兵权,他在酒宴上按时大将交出兵 权,去买良田美宅,过荣华富贵的生活,大将们会意,称病辞职,这

5、在历史上称为“杯酒释 兵权” 这一事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了内部叛乱,保证了赵氏朝廷的安全。但另一方面, 杯酒释兵权助长了宋朝的享乐之风,剥削了武将的力量,从此是宋朝边疆吃紧。 (2002)3、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分裂局面的教训,立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在军事上取消禁军最高统帅,分置三司(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统率权和调遣权分离,移防时移兵不移将,形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师”的 格局;而在军事部署上则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其意图用宋太宗的话说就是:“国家若无 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请分

6、析 说明:这种军事集权措施有哪些作用和弊端? 继位后,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建立了由皇帝直接掌握的庞 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为了防止君强臣弱,他削弱了臣相的职权。乾德三年,他下令各州 赋税收入除一小部分作必要开支,其余全部上缴中央政府。他还派遣使者到各地选能征善 战这收补禁军,使州郡兵力不能与中央抗衡。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结束了唐安史之乱 以来持续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巩固了赵宋王朝的统治,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把主 要的精力集中于防止内患上,必然采取守内虚外的方针。宋太祖以防弊之战,作立国之法, 必然给后世造成一系列弊政。 (1994)6、王安石变法: 1、北宋建立之

7、初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激化,财政危机严重。为富国强兵,扭转局势, 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宋神宗任命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变法。 2、王安石把发展生产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变法派制订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新法,在各领域展开广泛变革。改革军事制度;对科举、 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改革。3、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限制特权阶层的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了稳定增值的作用。神宗死后,新 法被废,变法失败。 (1992)2、简述“土木之变”。 (7 分) 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 、 土木之役 。明英宗正统年间,瓦剌部统一蒙古各部。正统

8、 四年(1449 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明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军政大 权,不顾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反对,鼓励英宗御驾亲征。七月王振挟持英宗率五 十万大军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离河北怀来县 城尚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史称土木之变 。 “土木之变”使明朝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成为明朝由前期进入中期的转折 点。 (2001)1、略述明代万历初年张居正整顿政治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1、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任首辅,掌握明朝大权,开始进行改革。 2、1 他提出依“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注意任用支

9、持改革的才俊之士;尊主权,课吏职, 信赏罚,统一号令,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加强了内阁职权,抑制宦官势力;整饬学政,禁止讲学,查禁私立书院,以此巩固中央 集权。 3 实施清拖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项改革措施。 4 改革赋役制度,大力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 、1 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挽回就明王朝而从事的改革。 2 只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革运动,但对扫除积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强,减轻了农民痛苦, 安定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的好处。 3 由于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的施行,使政府收入增加,国家财政状况有很大好转,但受到 官僚强大地主势力的百般顽强阻挠。居正病逝后,除一条鞭法外

10、,其他改革几乎全行废止。(2004)3、如何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台湾于 1624、1626 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清初,郑成功帅军围攻赤嵌 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兰守军出降。其后郑成功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 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荷军签订投降书,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 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郑成功到台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改台湾 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在经济上实施屯垦,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 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 (2004)4、何谓“改土

11、归流”?有什么积极意义? 1、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元朝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2、明朝开始废土司,清雍正年间得到广泛推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 中央政府在当地设置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实行与汉族地区 相同的政治制度。 3、意义: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和官员廉政建设,有利于少数民 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996、2002)4、台湾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 ( 秦汉 )时祖国大陆人民已开始和台湾接 触,隋、唐以后关系更密切, ( 南宋 )澎湖已隶属福建路晋江县,元、明

12、设巡检司于澎湖。 明天启 4 年和 6 年, ( 荷兰 )和( 西班牙 )殖民者分别入侵台湾。明末,郑成功收复; 清朝设置台湾府,属( 福建 )省,1885 年改行省。 ( 1895 )为日本侵占,1945 年回归 祖国。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黄巾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 起义 (1993)4、简评李自成农民军“均田免粮”的政策口号。 (10 分)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转战河南一带时,针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提出了 “均田免粮”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触及土地 所有制的新水平,这一口号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起义军迅

13、速发展大几十万人,接连打了 几个大胜仗。 “均田免粮”的政策口号,反映了明中叶后社会的尖锐矛盾,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在这之前,地主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进行了多次改革,提出过“均平”思想,但不曾触动 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均田免粮”完全不同于所谓的“均平”思想,它是以前的历代起义农民经 济思想的发展,是由封建前期和中期起义农民要求劫富济贫和争取平等生存权利所体现的 “等贵贱,均贫富”思想,发展成为直接仅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赋役的思想。它表明明末起 义的农民已经认识到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实行田租剥削,是使农民贫富的根源。这是中国 封建社会起义农民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4、 但是,农民和小生产者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目的是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地位,而 不是彻底扬弃封建制度。 (1996)3、简析太平天国败亡的教训。 (8 分) 一、主观方面看: 1、太平天国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因而不 可能摧毁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2、农民的小生产的地位决定其不可能提出先进的理论和彻底的革命目标,也就是决定了不 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3、农民阶级自身的保守性、私有性和狭隘性,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逐渐腐败,日益脱离群众, 领导集团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天国的力量。 二、客观方面看: 1、太平天国战争发生在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5、会的时代,它所面对的敌人是 掌握着政权的清朝统治者和用近代武器武装起来的外国侵略者,敌人联合起来镇压农民革 命运动 总之,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当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 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赵匡胤 吕后、武则天 魏武 帝曹操 魏孝文帝元宏 岳飞、文天祥 戚继光、郑成功、施琅 (1995)7、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精通练兵,治械等。明中期海防松弛,日本商人、武士等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调任浙江,抵抗倭寇。他从地方招募农民、 矿工严格训练,其部作战英勇、纪律严明,被称“戚家军”,扫平浙

16、江倭寇后,戚与俞大猷 配合继续给倭寇沉重打击,是我国民族英雄。 (1998)4、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最有见识的大臣,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陆 的偷贩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力主禁烟,在湖广总督上他大力禁烟活 动,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并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派人翻译外文书报,自编四 洲志 ,主张对外商区别对待,支持正当贸易,打击鸦片。后遭诬被革职,充军新疆。 (1994)2、试述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9 分) 概况: 、明朝中后期,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纺织业中, 一方面出现了拥有数十张织机的机户,使手工作坊主或工场主,另一方面则出现了掌握生 产技能,专受雇佣的“机工”。机户和机工之间是雇佣关系,这表明中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 微弱的萌芽。在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商品经济更加发展。 、清朝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江南棉纺业发达,出现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