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试重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17545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考试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答案。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 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讲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 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2、的发展。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何者第一性何者 第二性,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此回答不同,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 的问题,即世界“可知否”的问题,对此回答不同实话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3、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 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 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宗教神 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神,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某

4、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层 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一,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即整个世界有其共同的本质和基础。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世界上千差 万别、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都以物质为基础,根源于物质,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产物、 形式、属性、功能或表现。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实物和场,非生物和 生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等,每一物质领域又包含着多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纷繁复杂, 千姿百态,呈现出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第四

5、,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实践深入而全面的讨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揭示了人 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第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三,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6、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而联

6、系中根本性的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对立统一或者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和量、质 变和量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肯定和否定、曲折和前进及每对范畴都是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内外部矛盾,认识了事物的 内部矛盾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认识事物的方法中矛盾分析法就成为根本方法。7、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对立(区别):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 互贯通的性质。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结。2)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斗

7、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的性质。 统一(联系):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 2)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称矛盾问题的精髓。 对立: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 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特点。不同事物以及同一 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具特点;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8、作用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形式各有其特点。 统一:1)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 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统一:1)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结、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 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量变中包

9、含着质变,即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 变: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质变;质变中包含着量变,即总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展。10、事物发展前进性曲折性统一原理?、事物发展前进性曲折性统一原理?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 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者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 开辟道路。 事物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波浪式的前进, 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是曲折中的前进,曲折是

10、前进的曲折。既没有离开曲折的前进,也没 有不包含前进的曲折。离开曲折的前进叫直线论,相反,离开了前进的曲折叫循环论。事 物要发展就必须把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起来。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的本质,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认识路线。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

11、物的现象,事物的外 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内部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 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1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 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种从

1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揭示了人类 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 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 的认识。1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对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个根本属性。 真理的绝对性也就是绝对真理,有两层含义: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 的物质世界。 真理的相对性也就是相对真理,也有两层含义: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有局限性,都是 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和某

13、一领域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在深度上都有局限性,都是某一领域的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2)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相对之中有绝对,一切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永远不会被推翻;在绝对 之中有相对,一切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无数相对真理 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即反对 绝对主义,有反对相对主义。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所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14、它的本性在 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检验认识是不是真理,就是检验主观和客观是不是统一、符合。这 样就必须有一个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沟通起来的媒介、桥梁、纽带,这就是实践。 因为实践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中既有主观性的东西,同时又有客观性,然 后就可以把主观性的认识、理论和实践所造成的客观结果加以对照,就可以知道主观是否 符合客观。 2)从实践的特点上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特点。直接现实性是说实践的结果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客观的摆在人面前的东西。人 对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客观摆在面前的东西是相信的。认识是观念的东西,它究竟对不对, 在观念领域往

15、往难以确定,而一旦将其放到实践中去,转化为直接现实的实践结果,认识 的正确与否就能得到检验。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它的发展与社 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具体体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具有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它所服务的是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 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当它所服务的是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础时就起阻碍作用。1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

16、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叫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 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以及与此相适应 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意识形式。 统一: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1)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 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不适合生产 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 的关系。 统一: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 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