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6715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六十年,我们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同学们:我退休后,空闲的时间多起来了,喜欢看点书,也喜欢想一些问题。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的华诞。六十大寿,怎样庆贺?献什么礼呢?我想了一下,还是把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解决全国 13 亿人民吃饭的这件大事情,说给同学们听听,作为珍贵的礼品献给祖国妈妈吧。现在,我们用的礼貌用语是:“请、您好、您早、再见”等。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及以前人们路上相遇,打呼时常常用的语言往往是:“早饭吃过了吗?午饭吃过了吗?晚饭吃过了吗?”或者是“饭吃过了吧。 ”从中可以理解:当时,吃饭问题是一件大事情,最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可是,这是一

2、个很不容易解决的大问题,是我国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解放前的旧中国,特点是“一穷二白”说明没钱,没家底。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东亚病夫” ,说明中国因为穷,吃不饱饭,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旧中国因为国家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农民没有土地,没有生存权,造成大批难民逃荒、讨饭、露宿街头,这种情况,我们小时候都是亲眼看见过的,至今未忘。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衣食之源,温饱之基,发展之本。重视农业是中国民族的重要传统,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而且形成了重视农业的重要思想。我们的老祖宗说的“食为政首” ,“农为邦本”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话在

3、历史上形成了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但是怎么样让中国老百姓吃饱饭还是个谜。1949 年 10 月 1 日,天安门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至今已走过六十年的征程。这六十年,我们是怎2样解决吃饭问题的呢?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们先看邓小平的责任制是怎么回事?我国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的思想从迷信、僵化状态中开始苏醒,有人提出: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还是那么穷,我们要搞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针对这样的疑问,当时,邓小平爷爷精辟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

4、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这要亡党亡国。 ”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为了吃饱饭,为了生存,违背了当时的生产模式,私下里签名,盖印,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全国率先搞起了“大包干” 。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他们的做法是姓资(资本家)还是姓社(社会主义)?针对现实,1992 年,邓小平爷爷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对待“姓资姓社”的争论中,邓小平爷爷明确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的著名“三个有利

5、于”标准。1983 年党中央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一大二公”和“大锅饭”的旧体制,彻底放开了农民的手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迎来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之后,国家又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从 15 年延长到了 30 年保持不变,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为了让农民富起来,农村发展了乡镇企业,多余的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的工厂打工挣钱,这叫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大转移。90 年代中期开始,又让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和跨区域的转移就业,形成了“离土离乡”的民工潮。结果,加快了城市建设,又让更多的农民富得快一3些。到了新世纪,我们党把农村、农业、农民的“

6、三农”问题提得更高,做得更细,落得更实,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向,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国人民奔赴小康社会,让全国农民建设好新农村。2006 年全国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延续 2600 多年农民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比如:农民买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现在扩大到买四轮农用车,都有补贴,而且补贴越来越大。农民买农用物资:化肥、农药也有补贴。今年北方抗旱保麦苗,也拿到了一亩地 15 元的补助。其他像家电下农村、彩电下农村,都有活动,有补贴。全面免除

7、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提供教科书,还普遍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等。可以预料我国的“三农”工作将会更加出色。总之, “邓小平的责任制”说明六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对“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放在心里,落实在实践中,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事情越做越好,越做越得民心,为农民放心种田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我们再看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又是怎么一回事?水稻专家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在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了 18 年教师,但是农业科研工作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2001 他获得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2007 年,他飞抵美

8、国华盛顿,摘取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桂冠。我国农民称他为“米菩萨” ,美国人惊呼他为“东方魔稻”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纳森和菲律宾人们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是不容易的,看看他的杂交水稻之路是怎样走过来的。1960 年,我国遭遇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前苏联逼我国还账等原4因,来势凶猛的大饥荒,像洪水猛兽一样席卷神州大地。袁隆平亲眼看见过 5个饥饿得筋疲力尽的人先后倒在桥下、田里和大路旁,死去。悲惨的情形,刺痛了袁隆平的心,使他深刻认识到中国要搞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这是驱使他孜孜不倦地研究提高粮食单位产量方法的重要原因。当时,西方的生物学已经进入到分

9、子时代,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应用遗传学理论,研制成功的杂交玉米和杂交高梁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只有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技术却一直止步不前。袁隆平就要攀登这座科研技术的高峰。1960 年春天,袁隆平在他种植的半亩试验田里,播下种子,认真地观着 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七月,一株形态特异的水稻,株型优异,穗大粒多,格外 显眼,真是“鹤立鸡群” ,这一发现使袁隆平兴奋不已,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他就将这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170 粒稻种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播种,研究,确定“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经过连续六年的研究,1966 年 2 月,袁隆平“三系法

10、”培育杂交水稻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 ,在国家顶级刊物上发表,之后,他为此设计了“三系法”技术路线,轰动了世界!“杂交水稻”这个概念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为了突出杂交水稻的优势,袁隆平提出“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杂交(就是传授花粉) ”的新思路,选择了海南岛的一株野生稻作为实验材料,在全国 18 个科研单位进行试验,终于在 1973 年实现了“三系”配套,从 1976 年开始先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随即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当年推广种植的 208 万亩,全部增产 20%,平均亩产从 300 公斤,一下子提高到 500公斤。袁隆平的研究没有停步,他从“三系法”品种过渡

11、到“两系法”品种的5研究,推广 50 多亿亩,共增产稻谷 5000 多亿公斤。全国杂交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就可以多养活 7000 万人,1998 年杂交水稻项目受到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高度重视,袁隆平获得总理基金 1000 万元的资助,还把这一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继续攀登高峰。他又在“两系”法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目标研究特级杂交稻,不但要求产量高,而且要求提高米的质量。经过 5 年的攻关,终于在 2000 年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亩产达到 700 公斤以上,2004 年达到亩产 800 公斤,而且大部分米已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的标准,部分米达到国家一级米的标准。袁隆

12、平还在心里盘算着确保中国 13 亿人民吃饭问题的一本账:我国粮食的安全线是 4.7 亿吨,全国 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每年推广种植超级稻 1 亿亩,每亩就能增产 150 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 150 亿公斤。就可以供养 4000 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我们的浙江省人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问:“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他以为中国人多地少,人口增长快,建设用地多,中国会闹饥荒,而且会影响世界,由此产生了“中国威胁论” 。然而 21 世纪的现实是我们中国人不仅吃得越来越饱,而且成为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目前,中国的杂交稻已经在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推广,种植面积达到 2250 万亩。中国粮食生产对世界的贡献,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高度称赞。袁隆平爷爷今年近 80 岁了,但是他还是精力充沛地在他们试验田里工作,他乐观地说:他的心脏只有 60 多岁人的心脏,非常健康,在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岗位上将永远战斗下去。我们中国解决了吃饭问题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人心的事。这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也是科学技术出成果的体现。回家作业:1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说,他们小时候有没有吃不饱饭的事情?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62现在我们还要不要节约粮食?你准备怎样做?可以写在日记里。余杭区教育局关工委讲师团 周定山2009 年 2 月 2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