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753745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XXX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摘要:渭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非常重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和分析,并针对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以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对其综合治理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关键词:渭河;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 8l8 km,流域面积 l34766km21,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自东沟峡进入

2、陕西,至老潼关注入黄河,陕西境内 502km,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示范区及一批小城镇。渭河流域总面积 13.5 万 km2,陕西境内 6.71 万 km2,集中了全省 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 81的生产总值2,工农业非常发达,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省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4.8 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强度面积达3.36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 4.58 亿吨,是黄河泥沙的

3、主要来源地3。据监测数据表明,1 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 486kg。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渭河,致使渭河入黄、支流入渭不畅,潼关高程不断抬高,黄河下游主槽严重淤积,洪涝灾害愈加突出。2003 年 8月,渭河干流发生了罕见的连续 5 次洪峰,给渭河流域尤其是下游两岸群众带来了重大灾难。本文在论述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状况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污量同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日渐加剧的多重压力,渭河水环境严重超载,水质日益恶化。渭河已经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不论是社会

4、的还是自然的。据调查,渭河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1 社会功能丧失社会功能丧失1.1.1 饮用水源地功能丧失 水之所以作为生命之源,养育了人类文明,但是渭河已经逐渐失去了这个功能。渭河水量的连年减少,污染程度的逐渐加重,泥沙越来越多,沿岸的居民井越打越深,直到无水可用。在离渭水之源只有 10 km 的甘肃省渭源县县城,当地的饮用水居然是地下水而不是渭河水。1.1.2 农业灌溉功能丧失 1傍河取水用于灌溉,天经地义,但是渭河已经悄然告别了它的这个功能。能用于灌溉的只有莲峰河、大南河、牛头河、清姜河、石头河等少数右岸的支流。污染越来越严重,迫使沿岸居民灌溉用的还是地下水,甚至还有

5、的使用污水灌溉。可以想象渭河的污染程度。1.2 自然功能丧失自然功能丧失1.2.1 养育水生生物功能丧失 污染使河流的鱼虾几乎绝迹,主要水生生物是青蛙,而且数量较少。如石堤河的陕化排污口附近就只有一种菊科植物。在其他有污染的地方,物种也较少,主要为菊科、禾本科、蓼科等科的一些植物。河流中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渭河流域水体由于严重的污染已经失去了养育水生生物的功能。1.2.2 与潜层地下水相互补给,形成水循环功能丧失 这个功能的丧失,虽然体现得不够充分,但是在某些地方比较突出。如在西安市的灞河沿岸,浅层的地下水水质变坏就是因为附近受污染的河水下渗所致。渭河流域水量的连年减少,也是导致渭河渐失这个功能

6、的主要原因。1.2.3 水体自净功能丧失 2000 年,渭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到 9.29108 t,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3 倍,同时渭河排污总量也是渭河总流量的 3 倍。污水用 10 倍于它的净水才能将其稀释,而渭河接受的是它水量 3 倍的污水量,30 倍的差距使得渭河丧失了它最主要的自然功能自净。上述调查表明,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各种症状都是以水为主体。正因为如此,这场危机又可称之为渭河流域的“水生态危机” 。2 渭河流域治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简要分析渭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对流域内各省(区)特别是对关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加之流域管理

7、薄弱,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日趋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1 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2.1.1 洪灾频繁,损失严重渭河中下游的洪水灾害频繁,1898 年、1911 年和 1933 年洪水,均造成大范围灾害。1981 年洪水,林家村、咸阳、华县站洪峰流量分别为 2420 m3/s、6210 m3/s 、5380 m3/s,宝鸡市渭河堤防决口 17 处,渭河下游临潼南屯堤段决口,造成 8667 hm2农作物和 8.7 万人受灾;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洪水灾害增加, “928”、 “967”、 “

8、200010 ”及 2003 年 8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等洪水均造成渭河下游受灾,经济损失严重5。2.1.2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三门峡库区淤积更为严重,排洪能力下降三门峡库区是渭河、洛河与黄河的汇流区,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提高至 328 m 以上,比建库前高 5 m。截止 1997 年渭河咸阳以下泥沙淤积量已达 13.2 亿 rn3,致使下游河道萎缩,主河槽过水断面锐减,渭河下游已成为像黄河一样的地上“悬河” 。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出口受阻,渭、洛河洪水渲泄不畅,同时又面临着南部秦岭山区支流2的极为频繁的洪水威胁,稍有大水,即可成灾,防洪负担极为沉重,给库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9、带来较大影响。也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造成了库区地下水位的提高,致使土地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渭河下游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给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2.1.3 防洪工程建设不完善现状堤防大多是在不同时期应急设防的基础上逐步加高培厚而成的,堤防质量差、隐患多、标准低,险工防护能力低,仍有溃决的可能。控导工程不完善、标准低,部分河段河势尚未得到控制,严重危及堤防安全。南山支流坡陡流急,洪水陡涨陡落,预见期极短,给下游河道防洪造成极大危害,且南山支流堤距狭窄、堤防质量差,洪灾频繁。陕西省三门峡库区 335m 高程以下目前居住着 10 多万返迁移民,生活、生产条件较差,防洪设施严重不足,洪水

10、威胁严重,缺乏安全保障。2.1.4 防洪非工程措施不完善,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备大部分水文站测报设施差,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滞后,报汛通讯手段落后;防汛抢险机械不足,机动抢险能力差;工程管理基础设施陈旧,交通、通讯、观测设备及养护机械不足。2.2 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2.2.1 水资源总量不足,呈资源性缺水形势渭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为 68.5 亿 m3,从省外进入陕西的渭河、泾河、洛河,多年平均水量为 43 亿 m3。因此,入境水量与当地水量加起来,实际上约 110 亿 m3,人均约 600 m3,667m2均约 400m3,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3%、9%

11、6。按一般标准衡量,是水资源短缺地区。另外,渭河入境水资源近年来也较大减少。渭河在宝鸡峡入境处 20 世纪 60 年代平均入境水量是 33 亿 m3,70 年代平均 21 亿 m3,80 年代平均 23 亿 m3,但到 90 年代平均只有 10 多亿 m3,其中 1995 年到 2000 年,连续六年都不足 10 亿 m3。这是渭河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水量锐减,农业灌溉引水保证率很低,使得关中地区的灌区有 50%的灌溉面积不能适时适量灌溉。同时,由于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使得很多市、县缺水,工业、生活用水形势也十分严峻。2.2.2 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

12、持续增加,1990 年2000 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用水增加了 17.1 亿 m3,年均增长率 3.2%,已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被严重挤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2.3 地下水超采严重据统计资料7,地下水资源量是 48 亿 m3,由于渭河的地层和地质条件,地下水和地表水转化密切,有 40 亿 m3是重复计算的。地下水的供水能力是 30 多亿 m3,目前实际供水还不止这些,约有 52 亿 m3,估计 22 亿 m3中相当部分是地表水入渗。可利用的地表水原来是 60 多亿 m3,考虑地下水已经占用一部分,地表水应相应减少。如果按照陕西省水利部门规划采

13、用的地表水利用合理程度 30%的标准,地表水仅有 10 亿 m3。考虑入境水量近年来减少的实际情况,地表水更没有潜力了。目前,不少城市及井灌区地下水超采,已形成了多处下降漏斗,而且漏斗范围逐年扩大,造成很多环境地质问题。32.2.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统一规划渭河流域尚未开展过以指导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流域性水资源规划,致使重开源、轻节流和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保护,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供需失衡。2.2.5 缺乏统一管理,用水无序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地区、部门之间争水、无

14、序引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现行的水价体系也无法起到经济杠杆调节用水的作用。2.3 水污染程度日趋加剧水污染程度日趋加剧2.3.1 水污染严重2000 年,渭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 10.3 亿 t,主要集中在宝鸡、咸阳、西安等沿岸城市。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与 1982 年相比增加了近 90%。在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2595.7km 的评价河长中,全年、类水质河长仅占总评价河长的 5.4%,类及劣于类水质河长占 53.8%。干流咸阳以下河段常年水质处于劣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严重的水污染状况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2.3.2 废污水治理措施严重

15、滞后渭河流域现状污染物产生量大,废污水处理率低,污染物入河量已远远超过河流自身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河流水质超标现象严重,水环境恶化。落后的城市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运转机制,难以满足渭河水资源保护的基本要求。2.3.3 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不力缺少必要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系统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缺少建立在水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流域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水质监控体系基础薄弱,实时监控能力低下,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渭河水资源保护的监控要求。2.4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4.1 治理进度缓慢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致使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现有治

16、理措施标准低,大部分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侵蚀模数,仍普遍高于国家允许的侵蚀标准,待治理区域还很大,而且生态条件更加恶劣。2.4.2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力度不够多沙粗沙区产沙十分集中,是渭河下游及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该区降水量小、植被稀疏、沟道侵蚀剧烈,严重的水土流失不断蚕食耕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目前由于沟道坝系工程少,沟道侵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区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林草及基本农田建设水源条件也得不到保证,植被建设保存率低。2.4.3 边治理、边破坏现象还相当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陡坡开荒和开发建设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还在扩展,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43 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渭河水沙淤积问题受自然、人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严重的土壤侵蚀所致。尤其是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入黄受阻,在下游大量淤积,致使河道变成地上悬河,甚至出现洪水倒灌支流的现象。因此,在渭河流域大力兴建水保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