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6100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渠晓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沈阳市沈北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报告中共沈阳市沈北新区党校 渠晓艳内容提要:沈北新区成立四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沈北速度”。关键词:改革 科学发展 沈北速度 动力2006 年 3 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沈阳辉山农业 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辉山农高区)与原新城子区合署 办公,组建沈北新区,规划面积 1098 平方公里,人口 40 万。 同年 10 月,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12 月,经国家 发改委同意,被省政府批准为辽宁省

2、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北新区成立四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科学 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沈北速度”。2009 年 7 月 3 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总结推广沈北新区发 展经验,号召全市“外学津唐、内学沈北”,推动沈阳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为深入总结沈北新区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 深入沈北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沈北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 沈北新区成立以来,始终牢牢抓住改革这个关键,不断 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变化。 (一)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 2006 年以来,

3、沈北新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态 势,连续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8%,财政总收入年均 增长 8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54.3%,固定资产 投资年均增长 31.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20 亿美元,已经成2为沈阳经济区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四年来,一大批 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沈北新区,总投 资百亿元以上的东北总部基地、重庆龙湖商业综合体、印尼 芝布特拉商业综合体、南京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深 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首开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项目 已经开工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极大地增强了沈北新区的 经济发展后劲。四年来共引进投资 3000 万元以

4、上项目 500 多个,合同投资额逾 2000 亿元,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 3000 万元以上项目落户新区。沈北新区经济实力已由沈阳县(市) 区排名靠后迅速跨入前 3 名,已经跻身全省 100 个县(市)区 的前 10 名,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区。今年以来 沈北新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将开工项目 240 个, 其中亿元以上 100 个、10 亿元以上 30 个,开工面积近 100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 517 亿元,成为一片生机勃 勃的热土。 (二)新型产业迅速壮大 沈北新区从位于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生态基础较好的 实际出发,选择资源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

5、力强的新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农 产品深加工、光电信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目 前沈北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动漫产业 基地、我省重要的通信产业基地。其中辉山农高区是 2002 年 成立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前身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国 营农场,现在已经引进企业 228 家,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 7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19 家,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达 440 多亿 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即将建成全国最 大的“中国版迪斯尼”,动画生产能力将达到 5 万分钟,占全 国的近三分之一。中兴软件园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电信息 产业项目相继入驻,

6、手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3500 万部。一大 批现代商贸项目正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三)和谐新区建设成果显著3沈北新区坚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 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现代化新城区。沈北新区初步形成 了由蒲河、长河、辽河等组成的生态景观水系,建成区绿化 率达到 40%,形成了“天蓝、地绿、水清、路畅、宜居、宜业”的 生态环境,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初步形成了由蒲河新城、中 心镇组成的现代城镇体系,城市化率由 2005 年的 37.8%提 升到目前的 67.5%,当前正在制定有力措施推进全域城市化 步伐;正在建设形

7、成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 “八纵八横” 主干路网组成的现代交通体系,成为沈阳经济区的重要交通 结点。积极构建了统筹城乡的普惠制就业服务体系,确保有 就业意愿的居民都能实现稳定就业。构建了统筹城乡的社会 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构 建了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新区居民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 社区。构建了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建设了“大学城”、 “职教城”、 “名高中城”。建立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信访和安全监督 责任体系,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兼任信访、安监分局局长, 实现了信访工作“六个为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2009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

8、2005 年翻 了近一番。沈北新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 文化建设先进区、全省文明区、全省平安区,新区人民的幸 福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二、沈北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是沈北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沈北新 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新区成立之初,面临着开发区与 行政区两种体制并存,产业基础薄弱,人才、资金匮乏,建设 用地短缺等诸多发展难题。沈北新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改革 解难题、以创新促发展,通过大刀阔斧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4沈北新区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

9、制,以政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广阔舞台。一是一是坚持所有员工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真正做到不拘一格、五湖四海选拔人才,对所有聘用人员一律平等对待、公平竞争,使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发挥更大作用、都有用武之地。四年来,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优秀人才 300 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136 人、高级职称71 人、海外留学人员 53 人,新区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对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全员聘任,变身份、职位管理为岗位、契约管理,所有干部竞争上岗,所有岗位公开竞聘,一年一聘,打破论资排辈,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三是依岗定薪,以劳取酬,初次分配按岗位,二次分配按贡

10、献,薪酬随岗位和贡献而变化,贡献越大,收入越高,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四是建立以工作业绩和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效能考评体系,坚持指标量化、责任到人、严格考核、末位淘汰,解决了干部终身制和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在广大干部中树立了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四年来,共有 214 人晋级提薪、140 人降级降薪;16 名局级干部被降职,14 名科级干部被免职,33 人被解聘或辞退。(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沈北新区把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 保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大 胆的探索和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建立统5一的领导体制。沈北新区党政一把

11、手分别兼任蒲河新城管委 会(开发区)党政一把手,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 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建立新区政府与蒲河新城管委会分工负 责、优势互补的协调机制。沈北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职能向蒲河新城管委会集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区 政府集中,既分工明确,又形成合力,避免了工作上的相互 推诿扯皮和内耗,使开发区的效率优势和行政区的公共服务 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大部门体制。 坚持一切为发展服务的理念,打破机构对口设置模式,对新 区和蒲河新城管委会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或合署办公, 建立科学高效的大部门体制,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机构和人员 的重复设置,形成了一局多能、一人

12、多职、一职多责的新模 式。(三)创新招商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沈北新区把项目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项目创新招商体制和服务机制,为新区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一是建立企业化专业化招商机制。 “一把手”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规划、抓项目、抓服务上,多数副职专职抓招商。招商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招商人员实行合同聘任制,招商经费实行计件奖励制,招商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制。设立 20 个招商局、5 个驻国外招商代表处,70 多名专业招商人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全力以赴抓招商,确保项目“引得进”。二是建立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把涉及企业的审批服务职能全部

13、下放,充分授权,实行“一站式”办理,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一条龙服务,最6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进驻园区的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留得住”。三是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主的考核监督机制。成立了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考评机构,对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全程监督考核,由企业进行不记名投票评价,营造一流的发展软环境,确保项目“发展好”。(四)创新投融资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沈北新区把筹集建设资金作为新区建设的基础,通过市场筹集与政府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科学地进行资本运作,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对煤、水、电、气等可经营类基础设施项目,全部

14、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资金则主要用于路网等非经营类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搭建融资平台。组建了以国资公司为主体的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计划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资公司资产总额由 1000 万元发展到189 亿元。三是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成立了投融资服务局和企业上市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由盛京银行、国资公司、民营企业合资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 5 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融资和担保贷款近 50 亿元。四年来,沈北新区共筹集建设资金 200 多亿元。(五)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做优发展空间沈北新区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了科7学管理土地、集约使用土地一整套新机制,有效地

15、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一是撤销所有乡镇工业园区,项目向开发区集中,改变了工业“遍地开花”的粗放布局方式,向空间要土地。全力推进工业地产建设,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集中,规划建设了 500 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研发楼宇。二是严把项目供地关,做到“五个不供”:即不符合产业方向、环保要求、区域规划、投资强度、效益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供地,向管理要土地。严把批后管理关,严格执行供地合同,确保土地有效利用。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大力实施村屯改造,共拆迁村屯 45 个,腾迁建设用地 1.5 万亩,有效盘活了土地存量。沈北新区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土地管理“

16、双保”先进单位,被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确定为土地管理工作基层联系点。沈北新区能够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还是在于有一个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几年来,沈北新区领导班子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入手,以创新招商服务机制、投融资机制、盘活土地资源为依托,探索形成了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新体制新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实践证明,有了好班子,就会有好思路、好机制、好作风,就会带来一个地区的大发展、快发展。8三、启示和建议 沈北新区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为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 加快本地区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 沈北新区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核心在于紧紧抓住影 响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突破了资金、 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上的新跨越。 我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加快 发展振兴始终面临着诸多要素的制约,始终面临着如何发展 新型产业的重要任务,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各地特别是 县(市)区及各类开发区围绕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