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85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努力打造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2010 年 8 月 18 日浦东开发开放是一个不断集聚人才的过程。市委、市政府抽调精兵强将支持浦东开发,鼓励我们在改革人事管理体制、设立人才要素市场、扩大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开放、吸引服务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先行先试。新区历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识才有眼、爱才如命、用才有胆、惜才如金”的理念,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环境,不断加快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集聚和整体性开发。经过 20 年的努力,浦东人才总量达到 78.47 万人,占到全市的 1/5,在陆家嘴、张江等区域和金融、航运、科技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特别是

2、近几年来,适应发展转型新阶段、国家战略新要求,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强调把人才打造成为浦东发展的第一资源、核心优势,加快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积极探索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在集聚培养国际化人才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目前新区共有国际化人才约 12 万人,占人才总量的 15%,其中在浦东创业的境外人才 3.5 万名、归国留学人员 1.3 万名。一、面向全球、瞄准高端,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创业团队一、面向全球、瞄准高端,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创业团队新区坚持面向全球选才用才,围绕“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聚天下英才、集世界智慧,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一是抢抓机遇,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到浦东创业发展。上世

3、纪末,国际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新区率先行动、连续三年组团赴欧美,招聘了一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又连续两年策划组织“海外华人金融高管浦东行”等活动,吸引海外金融人才回流。多年来,新区坚持每年组团参加重大国际人才交流活动,精心组织“海外创业人才张江行”、“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扩大浦东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影响力。大批海外人才到浦东创业,创办了 1000 多家企业,带来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研发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有的还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国际技术垄断和产业垄断。比如,1998 年回国的常兆华创办的微创医疗,它的介入治疗器械技术标准已超过国外同

4、类产品但价格只有其 1/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37%,并迫使美国强生等跨国公司大幅降价。2000 年张汝京创办的中芯国际,有力地带动了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芯片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缩小到 12 个世代。同年马启元创办的“海外创新科技园”,创造了风险投资与孵化器相结合的“张江模式”,被评为“海外归国创业十大人物”。2001 年回国的武平及 37 人的创业团队创办的展讯通信,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基带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 年回国的赵立新创办的格科微,现在已成为全球 130万像素以下图像传感器最大的供应商,占到全球市场的 40%。2006 年留美博士王晖创办的

5、盛美半导体,研发的首台国产高端半导体清洗设备已进入韩国市场,有望实现年产数十台、销售数亿元的产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为浦东所吸引,比如张江就有原辉瑞制药高级研发副总裁杜莹、原戴尔公司全球采购副总裁于刚、原 IBM 公司全球副总裁刘英武、原美国应用材料全球副总裁王宁国、尹志尧等 5 名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高管,这些重量级人才纷纷选择浦东开创新的事业。而已经创业成功的张汝京、马启元、武平等人,又满怀新的梦想,在浦东开始了新的创业。二是积极对接中央“”,进一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中央推出“”以来,新区积极落实、全面对接,已入选“”35 人,占全市的 27%,创业类的 14 人,占全市 58%

6、,创新类21 人,占全市 20%,目前还有 63 人正在评审中。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国商飞、宝钢集团等 3 家单位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的政策落实和后续申报工作,抓紧启动实施浦东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百人计划”,力争用 510 年引进 100 名左右国际领先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对领军人才,提供“3 个 100 万”的资助和奖励“套餐”。对创新创业活动,在贷款担保、贴息和研发、租金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提供每人最高 20 万元的财政奖励以及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同时,积极争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综合保税区等创建成为国家或市的高层次

7、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化人才的市场配置,多渠道用好境外人才、境外智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引才聚才中的积极作用,2006 年率先开展了向外资开放人才中介服务市场的试点,目前已引进美国万宝盛华、罗盛、台湾 104 人力银行等 11 家境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达到 150 家。另一方面,依托产业、机构引进集聚人才,依托落户浦东的 1.78 万家外资企业特别是几百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推动大批境外管理和技术人员流入浦东,努力用好跨国公司在技术辐射、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带动浦东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水平提升。新区还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

8、与市政基础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合作,2004 年以来通过政府资助到浦东开展智力服务的外国专家有 70 多人次。四是努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着眼于增强党政干部队伍的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新区连续 12 年组织选拔 250 多名处以上干部到美国马里兰、南加州和英国卢顿大学等院校开展半年以上的外向型培训,同时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贝尔公司等合作建立了“不出国门”的培训机制。自 2006 年以来,还先后选派了 380 多名优秀校(园)长、教师骨干和 230 多名医护人员赴国外培训。目前,正与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商谈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计划。二、创新制度、完

9、善政策,全力支持人才创业成功二、创新制度、完善政策,全力支持人才创业成功我们以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努力破除阻碍人才创业成功的瓶颈障碍,着力营造支持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一是努力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才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坚持政策引领,针对各类人才研究设计多层次、有侧重的引进和扶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推出了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集聚金融人才实施办法、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扶持创新人才实施办法、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人才户籍引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增强了浦东对人才的吸引力。比如,针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奖励政策,目前金融领域已受益对象涉及 52 家企业、4100

10、多人、金额 1.1 亿元,科技领域已受益对象涉及 65 家企业、2395 人、金额 3400 万元,新的户籍引进实施办法以来,已引进落户近4000 人。目前,我们正在对现有的 26 项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将优化完善、突出重点,形成梯次更加清晰、措施更有力度、操作更为便利的政策体系。二是着力突破人才创业瓶颈,大力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融资的需求,不断完善适应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比如针对初创期设立了 4 亿元的“种子基金”,针对成长期 2006 年创设了 10 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2008 年进一步追加到 20 亿元,撬动的社会资本、风险投资

11、达到 300 多亿元,针对扩张期率先探索设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帮助“轻资产”、起步期的企业更好地融资,新区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启动实施了企业信用互助计划,设立了 4 亿元的贷款担保、贴息资金,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目前,新区正在认真落实俞正声书记在张江调研的指示精神,探索新的办法、新的机制,一方面改革国资投资机制,依托“浦东科投”和“张江科投”两大平台,计划投入 20 亿元,通过“资本金+利息”的模式,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银政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银行放宽审贷标准、扩大放贷规模。三是不断强

12、化有利于创业成功、价值提升的平台支撑。着力加强各类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比如张江现有的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分别达到 20 个、63 个,努力帮助企业和人才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孵化出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积极搭建人才能力提升的平台,自 2008 年起每年投入 1000 万元,实施“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计划”,帮助提升企业家和研发人才的市场拓展、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努力建设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高校合作设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交通银行、上海期交所、复旦复华、药明康德等 34 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博士后 117 名,依托张江研究生联合培

13、养基地培养研究生 1031 人,张江的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研修基地每年培训工程师 3000 名。新区还专门设立了“陆家嘴人才金港”、“张江创新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人才金港自开港以来已培训金融从业人员 1.03 万人次,张江创新学院每年培养的产业人才达到 1.8万名。三、优先投入、优先保障,着力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三、优先投入、优先保障,着力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我们以建设最适宜人才居住、最适宜人才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努力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和城市综合发展环境,努力使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纷至沓来。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和联系。依托市民中心、人才

14、交流中心、留学生服务中心,为人才创业、办事设立专门窗口、提供“绿色通道”。通过新区人力资源协会、“留学生联合会”、“海外联谊会”、“陆家嘴人才金港”等组织,加强与各类人才、归国留学生、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与沟通。下一步,新区将进一步完善“一门式”服务机制,更经常、更充分地了解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要切实搞好对高层次人才“一对一”、“点对点”的贴身服务、精细服务。二是大力实施“金梧桐工程”,着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2008 年以来,针对人才安居难问题,新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重点,通过收购、建设、改造等多种方式,规划建设多层次、高品质的人才公寓,努力以优惠低廉的租金、优质超值的服务吸引集聚人才。新区将在建成

15、并投入使用 50 万平方米、在建 97 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规划建设好人才公寓,满足各类人才过渡性住房的需求。三是积极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通行环境。2009 年,在公安部的支持下,针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推出了 7 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将其居留许可延长到 35 年,需多次临时入境的还可申请35 年的有效签证。截至去年底,已办理证照近 500 人次。下一步,还将继续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力争在国际人才出入境居留、执业资格、资金汇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四是努力完善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生活等多种配套服务。目前浦东拥有 8 所国际学校,还有 2所公办学校开设了国际部,努力满足各类人士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为海外人才提供就医便利的同时,积极探索设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服务上海境外人才和长三角高端人群,未来可作为国际医疗保险结算的定点医院。下一步,新区将进一步扩大外医、外教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机构,不断丰富国际化、多样化的文化生活,不断完善开发区和社区的配套服务,为海内外人才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来源: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